书城医学中医乾坤
15054000000029

第29章 漫话常用中药(4)

8.6.1“温中散寒良品”生姜

生姜辛温发散,具有散寒解表和降逆止呕的功效,可以预防和治疗风寒感冒,缓解胃寒引起的胃部冷痛、食欲减退、呕吐等症状。生姜是日常生活离不开的调味品,也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可以制成姜粥、姜茶、姜酒、姜汤、姜糖等。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处方”。这条谚语常使人心生疑问:生姜属热性食物,萝卜属寒性食物,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让人们在炎热的夏季吃姜,岂不是火上浇油吗?寒冷的冬季吃萝卜,岂不是雪上加霜吗?其实,这是与中医医理极为相符的养生经验。以五月为代表的夏季,阳气蒸蒸,向上向外散发,故天气十分炎热。但与此同时,在里的阳气反而虚少,因而容易生冷生寒。相应于人就是“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心烦口渴,却容易腹泻。冬天的情况正好相反,阳气向里向内,处于收藏状态,在外的阳气虚少,在里的阳气积多,因而表现为天寒地热,对应于人,则为“阳气在里,胃中烦热”。简单的理解是,夏季阳气在表,胃中虚冷,吃生姜可以温胃健脾;冬季阳气在里,胃中烦热,吃萝卜可以清解积热。另一方面,由于夏季炎热,吃过多的生冷寒凉的食物、吹空调过冷过久,都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表现为恶风怕冷、疲乏无力、腹疼腹泻、食欲不振、口中黏腻等症状,这时喝一点生姜汤,可起到散寒祛暑、开胃止泻的作用。冬季人们为抵御严寒,常常吃一些大鱼大肉,而活动相对较少,这样也容易损伤脾胃,导致体内易生湿热和痰湿。此时吃些萝卜,可以起到清热化痰、消积除胀的功效。总之,“冬吃萝卜夏吃姜”是简便有效的养生保健诀窍。

【食疗方】

1)生姜茶:红茶3克,生姜10克,红糖适量。将生姜洗净,去皮,切成薄片,与茶叶同放砂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温服,服后盖被,卧床休息。每日1~2剂,每剂分1~2次服用。本品具有发汗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初起,咳嗽咽痒、鼻塞流涕等。

2)姜糖饮:生姜10克,红糖15克。将生姜洗净,切丝,用开水闷泡5分钟,文火熬2~3分钟,加红糖调溶,趁热顿饮,服后盖被出微汗。适用于外感风寒初起,发热恶寒、头痛身痛等症。

3)姜茶:红茶1~3克,鲜生姜3片。将上2味以沸水冲泡,加盖闷泡3~5分钟即可。也可用鲜姜15克取汁调茶服。代茶温饮,每日服用1~2剂。本品具有温中和胃、降逆止呕的功效,适用于过食生冷所致的呕吐、恶心等症状。如果胃痛并伴有胃脘灼热、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等实热症状,则不宜服用。

8.6.2“止痛又美容”之白芷

白芷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芷的干燥根。主产于河南、河北、四川、浙江、福建等省。味辛,性温,归胃、大肠、肺经。煎服,3~9克,外用适量。本品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带下,疮疡肿痛等症。白芷善于治疗由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对眉棱骨疼痛及牙龈肿痛有很好的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白芷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等作用,还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色素在组织中过度堆积,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从而达到美容的作用。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是历代医家喜用的美容药。

相传,苏轼在杭州任刺史时,经常与三台山寺庙中的一位老和尚一起探讨诗歌。有一天,两人一直谈到了深夜。当时已是初秋天气,夜晚天气就显得有些冷了,苏东坡从山上寺庙回家途中受了风寒,第二天就觉得头痛、鼻塞,浑身难受。老和尚听说后,就托人带给苏东坡一包药材,说是煎汤后服用,效果非常好。苏东坡按照老和尚的话服了药,服药后头痛、鼻塞等不适的症状就消失了。痊愈后专门上山去感谢老和尚,并打听他所服用的是什么药,原来就是白芷。

白芷是美容古方中应用最多的药,历代供皇帝、妃嫔及达官贵人使用的美容药物中,一般都少不了白芷。白芷的美容功效也是最为人称道的。方中常用白芷治疗粉刺、酒糟鼻、雀斑及面部黄褐斑等,如《御药院方》中的“御前洗面药”“皇后洗面药”及《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千金洗面药”,都是以白芷作为润色泽药物使用的。“玉容散”乃慈禧的美容秘方,相传,慈禧到老年时肌肤仍然如少女一般红润光泽,但慈禧年轻时的肤质并不是很好,之所以有这样的改善,全靠御医们常年为她调理,白芷就是常用的一味中药。

【食疗方】

1)白芷粥:白芷10克,大米100克。将白芷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1~2次,连续2~3天,可防治外感风寒所致的鼻塞、头痛、眉棱骨痛等症状。

2)白芷川芎鸡蛋汤:白芷15克,川芎12克,鸡蛋2个。将白芷、川芎洗净,切碎备用,首先将鸡蛋煮熟、剥去蛋壳,并在鸡蛋上用针刺一些孔,之后将鸡蛋与切碎的白芷、川芎一起放入炖盅内,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放置锅内用小火隔水炖1个小时,炖好后,去渣调味,便可以食用了。该方有发散风寒、健胃止痛的功效,可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等症状。

3)控油祛痘面膜:绿豆粉2茶匙、白芷粉1茶匙、蜂蜜(牛奶)适量。将绿豆粉与白芷粉混合,加入适量牛奶或蜂蜜,用纯净水拌匀后,敷于面上,约5分钟后,用清水洗净。每周可做2~3次。此面膜对油脂分泌过多或暗疮肌肤有改善作用。

8.6.3“夏季中暑良药”香薷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的干燥地上部分。主产于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味辛,性微温,归肺、胃经。常用量3~9克。用于解除表证时,用量不宜过多,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时,量可以稍大,且需久煎。《本草纲目》记载:“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府也。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而又济之以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不拘有病无病,概用代茶,谓能避暑,真痴人说梦也。且其性温,不可热饮,反致吐逆,饮者惟宜冷服,则无拒格之患。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对这段话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香薷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是暑湿感冒常用药、夏季中暑的良药,但多用于夏季因乘凉受风寒感冒,或饮食生冷伤及脾胃的病证,且患者兼有脾胃虚弱,伴有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腹胀不消化、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对于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所导致的夏季中暑伴有大汗出的症状并不适用。

《红楼梦》第29回中,有黛玉中暑后服用香薷饮的故事情节。那个时候既无空调,又无电扇,遇到暑热难耐的日子,即使是在官宦之家,也闷热难当。林黛玉体质虚弱,弱不禁风,又患有慢性病,对外界恶劣的气候耐受力很差。加上清虚观的张道士给宝玉送了一个“赤金点翠的麒麟”,更让黛玉多了块心病。薛宝钗有一个金锁,史湘云有一个金麒麟,这次张道士又给宝玉提亲,在婚姻方面,黛玉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史湘云。她对爱情视之为生命。宝玉到底对她怎么样?她屡次对宝玉进行试探。这种慢性的精神折磨,使黛玉的身体每况愈下,抵抗力越来越差,在天气炎热,机体散热受到阻挠的情况下,体质虚弱、背负巨大精神压力的黛玉就中暑了。于是黛玉回家休养,并且吃了“香薷饮”来调养。

香薷饮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香薷、炒扁豆、姜厚朴3味中药组成,是由香薷散演变而来,药味相同,制成散剂叫香薷散,熬成煎剂就是香薷饮。香薷饮有祛暑解表、和中化湿的功能。暑夏季节,因贪食生冷、偏爱乘凉,易导致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或受暑热侵袭,常会出现头重头痛、身热畏寒、食欲不振,或者腹痛吐泻、四肢困乏、精神倦怠等症状。此时用香薷饮治疗,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前人称“夏月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

【食疗方】

1)香薷饮:香薷10克,白扁豆、厚朴各5克,水煎服,每日1剂。可解表散寒、化湿和中,适用于外感于寒、内伤于湿所致的暑湿感冒,对恶寒发热、头重头痛、无汗胸闷,或四肢倦怠、腹痛吐泻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2)香薷薄荷茶:香薷、薄荷、淡竹叶各5克,车前草10克,水煎代茶饮,有清热除烦、利尿清心的功效,可缓解心烦尿赤、口干口苦等症状。

3)香薷粥:香薷10克,大米100克,白糖适量。将香薷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连续3~5天。适用于夏季外感于寒、内伤暑湿所致的暑湿表证,可帮助改善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

8.7补益身体的“药食同源”物品

日常生活中,也许很多人曾出现过食欲降低、精力不足、容易疲劳、失眠多梦的不良状态,这是机体对你的健康发出的预警信号,也是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征兆。这时候就该思考一下导致这种身体状况的原因了。是因为身体劳累过度?是心理负担过重?还是情绪不佳?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原因,制订恢复机体活力的方案。如果太累了,就要休息,如果心情不好,就要找人聊聊天,多做些户外运动,通过适当运动、调节心情等措施来缓解身体出现的不适。合理的膳食营养对提高免疫力有很大的帮助。“药食同源”物品中也包括了很多中药学概念上的补益药,比如,山药、白扁豆、大枣、蜂蜜、益智仁、百合、黄精、枸杞子、桑葚、黑芝麻、龙眼肉、阿胶等。

8.7.1“廉价脾胃滋补品”山药

山药为薯蓣科多年蔓生草本植物薯蓣的根茎。主产于河南、湖南、江南等地,其中河南焦作一带(古称怀庆)所产的山药品质最优,是河南的地道药材,又称为怀山药,是四大怀药之一。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有健脾养胃、生精益肺、补肾固精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虚泄泻、久痢、肺虚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病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怀山药具有营养滋补、增强机体免疫力、镇咳祛痰、平喘、改善冠状动脉血流等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冠心病、心绞痛等。

春季天气较干燥,易伤肺津,出现口干、咽干、唇焦、干咳等症状,此时进补山药最为适合。山药具有补气润肺的功用,为滋阴养肺之上品。既可切片煎汁当茶饮,又可切细煮粥喝,可作为虚劳性咳嗽及肺痨发热患者的日常膳食。选择山药时应以质地坚实、粉性足、表面光滑、断面白色或黄白色为佳。

服用山药补气时,忌食萝卜,也不能与甘遂及碱性药物同服。凡有肿胀、气滞等症状的患者也不宜食用。因山药含淀粉量较高,糖尿病患者食用时应计算其热能,可适量食用。另外,应避免与碱性的食物一同煎煮,煎煮时间也不宜过久。在削山药皮后,手会发痒、发红,这时可把手擦干,用苹果皮或梨皮内层擦发痒的手,这样就可以缓解痒的症状了。

【食疗方】

1)山药粥:干山药50~60克,或鲜山药100~200克,粳米150克。将山药洗净,切片,与粳米同煮成粥,可长期服用。本粥具有补脾胃、滋肺肾的功效,可用于改善脾胃虚弱、食少体倦等症状,可作为老年糖尿病、慢性肾炎等属于脾胃气虚证患者的辅助饮食。

2)山药、白术各300克,人参8克,焙干研粉。每次服6克,每日2~3次。此方可用于改善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等症状。

3)山药、党参各12克,白术、茯苓各9克,神曲6克,水煎服,每日1剂。此方可用于改善因脾气虚所引起的泄泻。

8.7.2一日三枣,长生不老——大枣

大枣为鼠李科植物枣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味甘,性温,归脾胃、心经。洗净可直接食用,一天可食用3~12颗。大枣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之功效,可用于脾虚食少消瘦、乏力便溏、脏躁失眠等症。

大枣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五果”(板栗、桃、杏、李和枣)之一。大枣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见到和吃到的食物,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P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因此,大枣有维生素之王的美称。选择大枣时以色红、肉厚、饱满、核小、味甜者为佳。

虽然服用大枣好处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吃大枣的,例如,有肠道寄生虫、腹痛、牙齿疾病者不宜食用大枣,食积、痰热咳嗽患者也不宜食用。虽然常说“一日三枣,长生不老”,但是大枣也不能过量食用,否则容易出现腹部胀满的症状。在月经期间出现眼肿或脚肿症状的人也不适合吃大枣。另外,大枣不宜与海蟹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