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乾坤
15054000000031

第31章 漫话常用中药(6)

2)乌蛇汤:乌梢蛇1条,切片煮汤,加猪脂、盐、姜少许调味,饮汤吃肉,有祛风除湿和解毒的作用,对于荨麻疹、湿疹脓疮也有一定预防或治疗效果。

8.9生活中还可能用得到的“药食同源”物品[1]8.9.1“眼疾要药”决明子决明子为豆科植物决明或小决明的干燥成熟的种子,主产于安徽、广西、四川、浙江、广东等地。性微寒,味甘、苦、咸,归肝、大肠经,煎服,常用量10~15克。本品有清热明目、润肠通便之功效,可用于治疗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目暗不明和胃肠道上火引起的便秘。

《本草纲目》对决明子有“久服益精,轻身”“利五脏,明目”的记载。相传,古时有一位老翁,年过八旬耳不聋、眼不花,且身体轻健。有人向老翁请教长寿秘诀,他回答:“常饮决明茶。”老翁还赋诗一首:“愚翁八十目不瞑,日书蝇头夜点灯,并非生得好眼力,只缘常年食决明。”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决明子中含有决明子素、大黄酚、大黄素等物质,对视神经有保护作用,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结膜炎等眼疾;决明子水浸液、煎剂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可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以及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眼疾、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常饮决明茶对强身健体大有益处。

决明子为干燥种子,状如马蹄,一端稍尖,一端截状,长5~8毫米,宽2.5~3毫米。表面黄褐色或绿褐色,平滑光泽,两面各有1个凸起的棕色棱线,棱线两侧各有1条浅色而稍凹陷的线纹,水浸时由此处胀裂。质硬,不易破碎,横切面皮薄,可见灰白色至淡黄色的胚乳,子叶黄色或暗棕色,强烈折叠而皱缩。气无,味微苦,略带黏液性。选择决明子时应以颗粒均匀、饱满、黄褐色者为佳。

肝脏有热会导致目赤肿痛、羞明多泪,决明子性寒,走肝经,有清肝明目的功效,是治疗眼疾的要药。《本草求真》有记载:“决明子,除风散热。凡人目泪不收,眼痛不止,多属风热内淫,以致血不上行,治当即为驱逐;按此苦能泄热,咸能软坚,甘能补血,力薄气浮,又能升散风邪,故为治目收泪止痛要药。”

决明子可用于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防治,由于老年人脾胃阳虚、气血不足,大肠的蠕动功能不强,再加上大肠津液分泌不足,常常导致习惯性便秘的发生。决明子既能清肠燥又能润肠,所以更适合用于老年人的习惯性便秘。此外,决明子有降血压、降血脂的功效,对于防治高血压、高血脂有很好的帮助。

【食疗方】

1)决明子、枸杞子各9克,猪肝适量,适量水煎,食肝服汤,可用于夜盲症的食疗。

2)决明子15克,粳米60克,冰糖少许。先将决明子放入锅内,炒至微有香味,取出放冷后,加水煎汁,之后,除去药渣加入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冰糖,煮沸即可食用。每天1次,连用2周。此粥具有清肝、明目、通便的功效,可用于白内障患者的日常饮食。

8.9.2“天然抗生素”马齿苋

马齿苋为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全草,我国南北各地均产。性寒,味酸,归大肠、肝经。煎服,常用量9~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尿通淋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热泻痢及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赤白带下、火毒痈疽,热淋、血淋。马齿苋多野生,是我国人民自古就喜欢采食的一种野菜。春季及初夏在田间、路旁、原野、菜园采集嫩茎叶供食用,亦可全株采收,汆水后晒干,冬季做包子、饺子馅料,美味可口,食之不厌。

因马齿苋性寒滑,食之过多有滑利之弊,所以脾胃虚弱、腹泻便溏之人忌食。另外,马齿苋有堕胎的功能,孕妇,尤其是有习惯性流产者,应禁止食用马齿苋。

现代研究表明,马齿苋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治疗疟疾的要药,可用于各种炎症的辅助治疗,素有“天然抗生素”之称。

【食疗方】

1)马齿苋芡实瘦肉汤:马齿苋50克,芡实100克,瘦猪肉150克,精盐、味精各适量。马齿苋洗净、切段,瘦猪肉切成丁,芡实洗净,同放入锅中,加适量水,先用武火煮开,再用文火煮2小时即可,食用时可加入适量精盐等调味。该品有清热解毒、祛湿止带的功效,可用于湿热下注、带下色黄、黏稠味臭、小便短黄、口渴口苦、舌红苔黄等症的食疗,亦可用于湿热泄泻、痢疾等的膳食。

2)马齿苋炒鸡蛋:马齿苋60克,鸡蛋4个,精盐等调味品适量。将马齿苋用温水泡10分钟,清水洗净,切段,将鸡蛋打散,加入马齿苋调匀,加精盐、料酒等调味,即可入锅内炒熟,趁热佐餐食用。该品有清热解毒、止泻痢、除肠垢、益气补虚的功效,适用于久痢的膳食养生。

3)马齿苋粥:马齿苋250克,粳米60克。先将马齿苋切碎备用,在粳米中加适量的水煮成稀粥,然后放入切碎的马齿苋,煮熟即可。该品主要用于痢疾便血、湿热腹泻的食疗。

8.9.3既补又润的火麻仁

火麻仁为桑科植物大麻的干燥成熟果实,全国各地均有栽培。性平,味甘,归脾、胃、大肠经。煎服,常用量9~15克;煎汤,熬粥,或入丸、散。本品有润肠通便、补虚的功效,治疗习惯性便秘,老人或妇女产后血虚津亏导致的大便秘结。

火麻仁质润油脂含量高,能润肠通便,且又兼有滋养补虚的作用。单用有效。《药物义化》:“麻仁,能润肠,体润能去燥,专利大肠气结便秘。凡年老血液枯燥,产后气血不顺,病后元气未复,或禀弱不能运行着皆治。”《名医别录》:“主中风汗出,逐水,利小便,破积血,复血脉,乳妇产后余疾。”

【食疗方】

1)麻仁苏子粥:火麻仁15克,紫苏子10克,粳米适量。前二者加水研磨,取汁分两次煮粥食,源于《普济本事方》。火麻仁与紫苏子均能润肠通便,故配用以增强疗效,用于妇女产后头昏、多汗、大便秘结,或老人、虚弱人之血虚津少,肠燥便秘。《肘后备急方》将火麻仁研烂,同米煮粥食,治肠燥便秘,其意与本方同。

2)火麻仁凉茶:用慢火将火麻仁和芝麻炒到金黄色后,放在搅拌机中加水搅拌,再用纱布过滤取汁,在滤汁中加糖调味后,煮开就可以饮用了。虽然制作方法简单,但是火麻仁不能服用过量,否则会有中毒的可能,所以在服用任何含有火麻仁的配方时,都应咨询医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方法服用。

人类对天然药物的追捧必将引起新一轮的中药热,补益类的中药和“药食同源”物品也必将引起人们的关注,走进人们的生活。要提醒大家的是,补益药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吃,也不是吃多少都没有问题,即便是“药食同源”物品,也要注意使用的量。俗话说“是药三分毒”,既然称之为药,总有一定的偏性。我们在运用中药防病保健的同时,更要全面了解每味药的性能特点,以利用其偏性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尤其对一些作用较强的中药,更要把握好其用量和用药时间,防止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中药虽好,但一定要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