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与人
15050600000068

第68章 有书的快乐

喜欢隔三差五地到书店或在网上买几本书回来,用以打发闲暇的时光,比如孩子弹琴、画画的几小时里,我不至于坐那儿干等,那几个小时常常是我读书的大好时光;在机场候机的时候,来得早了或飞机晚点,如果不觉得头疼或烦闷,也常会掏出本随时备着的书来。无聊的时间里手里没本书看,便觉得时间过得很浪费。忙里偷闲到咖啡馆喝杯咖啡,或到麦当劳肯德基作暂时的歇息,也会事先预备本书在包里,周末出门也是如此,书不一定看,但感觉心里踏实,想看的时候不至于没有。

所以隔三差五地逛逛书店、买买书对我来说是一种快乐。最近我手头除了从重庆购书中心买来的《书边梦忆》,还有从中关村图书大厦买来的几本,包括朱小棣的《闲话闲说》,已基本看完,还有刘心武的《从忧郁中升华》《刘心武散文》和徐志摩的《徐志摩散文》,搁在书架上,等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一本一本地去阅读,感觉非常开心。

《书边梦忆》和《闲话闲说》都是谈书的,书海无涯,以书会友,将它们买来,是想从别人读过的书里开阔一点视野,得到一点润泽。《从忧郁中升华》是作家刘心武的建筑随笔。早听说身为作家的刘心武出过一本关于建筑的随笔,但一直无缘看到,那天偶遇就买了回来,作家谈建筑,想必应以人文的视角,而且该会更加优美和有趣吧?而有心去买《刘心武散文》,我想应该缘于前不久在《一个人和一座城市》里看到他写的隆福寺,昔日的隆福寺在他的笔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由此他的散文也给我留下了一些好感。而徐志摩,我买《徐志摩散文》则很可能是缘于陆晓曼。一本《悲情陆晓曼》竟然抵消了他过去留给我的浮漂的印象——当然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有时也是极偶然、极无缘由的——《悲情陆晓曼》中的徐志摩是真诚、单纯、可爱的,多了这一点点的了解,眼前他的这本散文集竟然不再“漂浮”,和我昔日读他的《人生笔记》有了完全不同的心情和感受。可见人的主观在阅读中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

记得两个朋友在博客里说没有存书的喜好,也许那才是真读书。实话实说,我是喜欢存书的,看过的书从不忍扔掉,搬家时也是一箱子一箱子地带着,知道没有实际用途,更何况我不像别人遇上好书能百读不厌,但存书似乎也不是为了摆设,为了什么?我也找不到答案,但睁眼闭眼地看到那些书,被书围绕着,内心是快乐的。所以被人说成是伪读书也在所不辞。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