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与人
15050600000059

第59章 随遇而读,自在欢喜——读董宁文《我的书缘》

只须坐着,翻开本书,就可凭空生出许多欢喜的情绪,人生真是一件美的事。

——2012年5月12日,麦当劳

董桥在《谈读书》的序文中提到杨绛先生评价钱钟书的“随遇而读”,这几个字眼却于刹那之间触动了我,我平日的读书,不也是随遇而读吗?

翻看自己的博客,“读书”一栏记录的最近一次阅读是今年的元月份,距离五月初阅读《萧红自传》不觉已近四个月了,这将近四个月的时间为何没有读书?想来想去也未有好的解释,最直接的原由,或许就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契机吧。

读书也是要缘分的,要凑足了天时地利。首先,手头要有一本合自己心性的书。这近四个月当中,不是没有摸过书,或许摸过还不止一本,但印象中没有一本强烈地吸引我以至于非读完不可。其中还有朋友推荐的外国作者写的两本,翻了两次,都没读进去,也许是翻译的隔膜,也许,书原本就是无法由别人推荐的,你只能亲自选择你爱的那一种,别人的感受终究无法成为你的感受。但无论如何,为了读书而硬去读书对我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其次,要有一份宁静的心境,要能坐得下来,沉得进去,心无旁念,如此阅读才成为享受。而这三个多月来我是缺乏这样的心境的:先是过年闹腾——每年的新春前后,心都是浮躁的,人都融入世俗的欢乐和人情世故里了;接下来被抽调到全国“两会”24小时封闭工作了二十天,耳闻目睹的是千变万化的政治场,与平心静气的阅读似乎不是一个气场;再接着回到正常的工作岗位,面前已经是堆了一堆的工作,其中包括马不停蹄的出差,人都要崩溃了,似乎再无心情坐下来踏踏实实地阅读——阅读是闲人的享受与消遣,无论是你真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还是忙里偷闲,必须有闲暇的时光供你消磨。

记得微博上有戏言:三月不读书,脑子变成猪。我,三个多月不读书了,脑子即使没有变成猪果真也应已经木了吧?但转念又想:诸如凡事不可强求,当阅读的那个契机没有到来,强迫的阅读又有意义吗?当你的阅读并无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又有意义吗?不如随它去。所以,没有阅读的几个月里,我并没有为不读书而过于焦虑,倒是现实的事务被处理得差不多了之后,阅读的欲望又自然而然地在内心升腾了出来。阅读,又成为一件美的事。

《我的书缘》所说的,大抵也都是人与书、书与人的缘分,而缘分,亦是最不可强求的。(《我的书缘》,董宁文编,岳麓书社,2006年6月第1版第1次)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