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与人
15050600000039

第39章 黑暗中若隐若现的亮光——读郭敬明《悲伤逆流成河》

所有的污浊,都反衬着耀眼的纯洁,所有的嘈杂,都回荡着透明的声音,纷乱的头绪,依然吟味着清晰的主题,让我们回想,回到,那些沉重忧伤、青涩无比却又清晰可见、清晰可触的日子……

校园的空气里,除了阳光,除了阴霾,除了不阴不晴的多云天气,还散播着某种悸动而又难以捕捉的气息,而一切那么美好、美丽。

在所有悲伤、凝重、几乎静止的背景里,主人公连同作者一同沉默着。而80后沉默的青春里却又裹夹着怎样的信息?

看似迷乱的表象里,我分明看到了某种天真的脉络,听到了某种纯净的声音,湿润、温暖而又柔弱,随青春般灵动的文字扩张开去……

这样青涩的意象里,原本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吗?

然而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这一切也都将快速地逝去,流散在空气里,化成灰,化成烟,再也找不到了吗?

……

无论你是70后、60后,或是50后、40后,请不要轻视80后的存在吧。

看了一本80后的书,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记得在很久以前就在书店翻过他的一本,语言很精美,那是校园才有的纯净和诗一般的浪漫。今天读来,还是有着那样的纯净,虽然他的故事里充满了惶惑和悲伤。

看了书中的某些情节,我竟落泪了,为书中令人同情的主人公,更为有着真诚、善良、正义和悲悯的80后的写作者。

平时我们谈论的80后,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听说或传来的80后,不是我们亲眼目睹的80后,平时我们看到的80后,也不是最内在最本质的80后。

最本质的内在,依然是美好的,一如多少年前的校园。只不过这样的纯净,似乎显得有些脆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风吹散在空气里。当然,在这样的时空里,我相信依然会有人坚守着什么,那是黑暗中若隐若现的亮光。

比起社会上成人的世界,书中的故事即使污浊也是纯洁的,即使复杂也是简单的,即使单调也是浪漫的,即使悲伤也是美好的,即使幼稚也是可爱的,沉默中带着感人的力量。

青春是一个躁动的过程,青春也是一个美好的过程。就像作者,依然能够用诗歌般灵动的语言去描述内心无力、无助、压抑而又无奈的世界,一任复杂难耐的情绪肆无忌惮地渲染开来,真诚、直接、可视、可触。

然而一切的青春都是短暂的,瞬间即逝,如果他们是我们的孩子,让我们走近他们,如果他们是我们的弟弟妹妹,让我们关心他们,听听他们内心的呼喊,发现他们真实的存在。(《悲伤逆流成河》,郭敬明,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二〇〇八年三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