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书与人
15050600000038

第38章 往事如烟——读《万象》编辑部《那些人那些事》

这本书有点类似《民国韵事》,但比《民国韵事》正经:一个男人家国天下事的大视角,一个女子卿卿我我的小视角(哈哈,我怎么这么说?身为女子没有贬低女子的意思,其实有些时候小视角反而比大视角还更鲜活更悦读呢)。总之二者其实不可比,但有一个共同感受:那些人那些事是说来说去总也说不清的。政治是“最正确的”,而人性是最丰富的,就当给自己多了一个观照历史的参考性新视角吧。

今早读到钱伯城的《梁漱溟为“雅量”而争》,看到那些被出版社“文字加工”了的资料,以及几经周折,又被作者翻检出来的未经加工的原稿片断,不禁使我想到,若从历史的角度读历史,未经加工的出版似乎更有价值,更能凸显人物的真实个性,还原历史的真相。当然从编辑学的角度或许这又是一个悖论,你会说错别字也不改吗?语句不顺也不改吗?除此之外的政治因素更是不可小视,那是一只看不见却无时不在发挥作用的强硬的手。

编辑是一门学问,同一个主题,编什么不编什么,选什么不选什么,这么编还是那么编,这么选还是那么选,大有讲究,不同的选择和组合可以出现不同的倾向和效果,结论甚至都可完全相反。所以,有些时候书籍只可把玩,不可当真。

写作者不也如此吗?就是这本《那些人那些事》里的作者,也难免有视自己的亲疏来对当事人作客观或非客观的历史评说的文字。是啊,同样一个人,由他的对手来写和由他的朋友来写,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嘛。所以我赞同:历史就在那儿,别人无论怎么写似乎都与它不再相干了。

刚读完《这些人,那些事》,又接上这本《那些人那些事》,最近读的怎么都是人和事?而临近岁末,单位也发生了些不小的人事变动,世事纷纭,是非生惹,大到国家,小到单位,微到邻里,看来均离不开那些人、那些事。然而,神马都是浮云。(《那些人那些事》,《万象》编辑部,辽宁教育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第1次)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