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林桃病虫防治原色图谱
15047400000007

第7章 桃树虫害的识别与防治(4)

防治方法

(1)当局部发生时,可在春季发芽前,用钢丝刷或硬毛刷清除枝干上的介壳虫。

(2)花芽膨大期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8.8%机油乳剂50倍液。

(3)在麦收前半个月左右检查介壳虫产卵孵化是否完毕并及时喷药,可用98.8%机油乳剂1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40%二嗪农乳油1 000~1 500倍液。在6~7月防治时,还要检查介壳下卵孵化情况,要在卵基本孵化完毕后喷药才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对于极早熟品种桃,要在果实采收完毕后用药。

(4)尽力保护桑白蚧的天敌,天敌主要有红点唇瓢虫,它对介壳虫的泛滥起很大抑制作用。

桃球坚蚧

为害状 桃球坚蚧属同翅目,蚧科。又名朝鲜球坚蚧。在我国分布面很广。主要为害桃、杏、李、梨、樱桃等果树。以成群的成虫、若虫黏附在枝条上刺吸为害。受害枝条生长势减弱,叶小芽瘦。

形态特征 雌虫体近球形,直径约4.5毫米。雌成虫性成熟期介壳黄褐色,体表布白色蜡粉,并有深褐色斑纹,体背后侧分泌水滴状蜜露珠,招引雄虫交尾;中后期体色逐渐加深,变为赤褐色或暗红色。雄成虫体长约2毫米,赤褐色,有半透明翅一对,雄介壳长椭圆形。卵在雌介壳下,橘红色卵圆形。若虫刚从卵里孵化出来时呈橘红色,有足会爬行,后定位为害,并分泌蜡质逐渐成壳,雌雄逐渐分化。雄虫有蛹期,裸蛹。

发生规律 此虫每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常几个或几十个群集在一起。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雌雄分化,5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6月上旬卵孵化基本结束。若虫自母壳内爬出,分散到小枝、叶片上为害,以两年生枝条为多,到9月若虫体上形成一层污白色蜡壳,10月进入越冬。

防治方法

(1)早春花芽膨大期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8.8%机油乳剂50倍液。

(2)在麦收后检查介壳下卵孵化完毕后及时喷药,可用98.8%机油乳剂100倍液,或45%马拉硫磷8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或40%二嗪农乳油1 000~1 500倍液。对于早熟品种桃,要在果实采收完毕后用药。

(3)尽力保护球坚蚧的天敌,天敌主要有黑缘红瓢虫。一般有介壳虫的地方都有黑缘红瓢虫的存在,它对介壳虫的泛滥起很大的抑制作用。

杏球坚蚧

为害状 杏球坚蚧属于同翅目,蚧科。分布也很广,为害桃、杏、李、梨、樱桃等果树。以成群的成虫、若虫黏附在枝条上刺吸为害。受害枝条生长势减弱,叶小芽瘦。

形态特征 雌虫体近球形,直径3~4.5毫米,个体比桃球坚蚧略小。雌成虫性成熟前介壳黄褐色扁圆形,性成熟期介壳迅速膨大,呈半球形,暗红褐色,表面覆有一层蜡粉。壳尾端略突出,有一裂缝分泌水滴状蜜露珠,招引雄虫交尾,而后表面蜡粉脱落,桃球坚蚧成虫桃球坚蚧越冬若虫,介壳变黄褐色。雄成虫体长约2毫米,浅棕色,有半透明翅一对,雄介壳白色长椭圆形,扁平。卵长椭圆形,半透明,初产乳白色,后变粉红色。若虫刚从卵里孵化出来时淡粉红色,爬行几天就在适当位置定位为害,体背介壳逐渐成形,先为白色蜡粉,后渐形成硬壳。雄虫有蛹期,裸蛹。

发生规律 此虫每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常几个或几十个群集在一起。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4月下旬雌雄分化,5月上旬成虫开始产卵,6月上旬卵孵化基本结束。若虫自母壳内爬出,分散到小枝、叶片上为害,以两年生枝条为多,到9月若虫体上形成一层污白色蜡壳,10月进入越冬期。

防治方法

(1)早春花芽膨大期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8.8%机油乳剂50倍液。

(2)在麦收后检查介壳下卵孵化完毕后及时喷药,可用98.8%机油乳剂1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2 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或40%二嗪农乳油1 000~1 500倍液。对于早熟品种桃,要在果实采收完毕后用药。

(3)尽力保护球坚蚧的天敌,天敌主要有黑缘红瓢虫,一般有介壳虫的地方都有黑缘红瓢虫的存在,它对介壳虫的泛滥发生起很大的抑制作用。

东方盔蚧

为害状 东方盔蚧属于同翅目,蜡蚧科。又名桃盔蜡蚧。为害桃、李、杏、葡萄等多种果树及一些林木树种。以成群的成虫、若虫黏附在枝条上刺吸为害。受害枝条生长势减弱,叶小芽瘦。

形态特征 雌成虫介壳长约9毫米,扁椭圆形,形似头盔,背有明显纵脊。介壳前期黄褐色,后期变红褐色或黑褐色。卵椭圆形,长0.4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粉红色,外附白色蜡粉。若虫初孵化时扁圆形,体长0.5毫米,淡粉红色,可爬行,找到适当位置后固定为害,而后分泌蜡质形成介壳。

发生规律 此虫每年发生1代,以2龄若虫在枝条上越冬,常几个或几十个群集在一起。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雌雄分化,正常年份4月下旬成虫开始产卵,5月中旬卵开始孵化,6月上旬卵孵化基本结束。若虫自母壳内爬出,分散到小枝、叶片上为害,以两年生枝条为多,到9月若虫体上形成一层污白色蜡壳,10月进入越冬。

防治方法

(1)早春花芽膨大期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8.8%机油乳剂50倍液。

(2)在麦收后检查介壳下卵孵化完毕后及时喷药,可用98.8%机油乳剂100倍液,或45%马拉硫磷800倍液,或40.7%乐斯本乳油1 5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或40%二嗪农乳油1 000~1 500倍液。对于早熟品种桃,要在果实采收完毕后用药。

草履蚧

为害状 草履蚧属同翅目,硕蚧科,又名草鞋介壳虫。可为害多种果树,目前在局部地区对樱桃、桃、核桃等果树为害严重。若虫和雌成虫爬在芽腋、枝条分杈处刺吸嫩枝芽、枝干的汁液,数量多时爬满整个小枝条,造成树势衰弱,影响开花坐果,严重时造成枝条枯死。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0毫米左右,椭圆形,背面隆起,形状似草鞋状,体黄褐色,被有稀薄的白蜡粉,触角黑色被细毛,具胸足3对,雄虫体长5~6毫米,翅展9~11毫米,头胸黑色,腹部紫红色,触角念珠状,前翅紫黑色,前缘略带红色,后翅转化为平衡棒。若虫体形和成虫相似,但颜色略深。

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但卵孵化很早,一般1月开始孵化,孵化后暂栖居在卵囊内,春节前后日最高气温达到10 ℃左右时开始上树,但多数先集中在根颈部东方盔蚧为害枝条吸食。随温度升高,上树虫量增加,草履蚧在树上为害,到6月后老熟,然后陆续下树入土分泌卵囊,产卵于其中。

防治方法

(1)雌成虫下树时,在树干周围挖坑,内放杂草诱集产卵,然后集中处理。

(2)在春节前树干绑杀虫带以防止小幼虫上树,在树干下部光滑处先绑5厘米宽的塑料带,下缘内折以防止幼虫从下面爬过,然后在塑料带的下缘涂草履蚧为害枝条草履蚧卵草履蚧若虫为害枝条利用杀虫带防治出土若虫杀虫带防治草履蚧示范果园2厘米宽的长效杀虫药膏,每米长度涂6克左右,间隔30天再涂一次即可。

(3)幼虫上树以后,可用40%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或25%喹硫磷乳油800~1 000倍液,或40%二嗪农乳油1 000~1 500倍液喷雾防治。

红颈天牛

为害状 红颈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又名桃红颈天牛。分布面很广。主要为害桃、李、杏、樱桃等果树及部分林木。以幼虫蛀食皮层和木质部相接的部分皮层和木质部。虫道弯弯曲曲塞满虫粪,而后从排粪孔排出大量虫粪,虫量大时树干基部有大量的虫粪。受其为害后树势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引起整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6~37毫米,除前胸为深红色外,其余均为漆黑色,有光泽。

卵长椭圆形,长约1.5毫米,乳白色。幼虫初孵化时为乳白色,老幼虫淡黄白色,体长40~50毫米,头黑色。蛹为裸蛹,长32~45毫米。

发生规律 此虫2~3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枝干皮层下或木质部蛀道内越冬。翌年成虫于6~7月出现,中午前后多在枝干上栖息。6月中下旬在主枝基部或主干皮缝处产卵。

卵期为8~9天,幼虫孵化后先在皮层下蛀食,一般于翌年长大后才蛀入木质部为害。蛀道不规则,除活动场所外,多积满虫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