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失衡的巨龙
14800100000035

第35章 宏观经济之问——高增长低通胀:馅饼还是陷阱?(16)

1.5万亿美元的豪赌?

美国对外关系协会的两名研究人员将中国持有1.5万亿美元的资产看作是一场“豪赌”。根据他们的测算,截至2009年3月底,中国各类机构总共持有2.3亿美元左右的外汇资产,其中1.5万亿以美元的形式持有。可是,我实在想象不出中国在赌什么,他们的文章对此也没有给出只言片语的解释。

更多的提法是说中国掉进了“美元陷阱”。这个提法道出了中国的处境进退维谷这一事实,但同时也带有某种阴谋论色彩——好像是中国人中了美国人的套。

中美两国首先要摒弃阴谋论困扰,宣扬阴谋论无异于冷战思维。中美失衡已经对双方造成了伤害,这种模式对任何一方来说都是不可持续的。就像这两名研究员Setser和Pandey所指出的,中美之间的这种失衡史无前例,从没有像中国那样穷的国家成为一个像美国那样富的国家的“钱包”,也从来没有一个像美国那样高度重视独立性的国家在金融上如此强烈地依赖于单一国家。

中美两国走到今天,不是因为中国想要赌赢什么,也不是美国有意请君入瓮。它是与中国崛起和美元国际货币贬值等大背景相联系在一起的。日本的崛起也曾产生过类似问题。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曾困扰着全球经济关系,日本还利用其雄厚的储备大举投资美国,三菱地产甚至买下了洛克菲勒中心。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萨默斯将这种关系形容成中美之间的核恐怖均衡。既然是核恐怖,那中美的明智选择就是开诚布公,联手削弱各自的“核武库”。这要求中美两国各自调整自己的内外部失衡。中国应将发展的重心放在国内,对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作出调整。美国则应提高国内的储蓄率,同时还需要严肃财政纪律,及时削减财政赤字,美联储也要避免将财政赤字货币化。

就中美失衡问题而言,找到解决方案要比指出症结所在困难得多。要阻止这个失衡以悲剧收场,就需要中美之间增进互信。美国应取得中国这个最大债权国的信任,否则这个平衡将难以为继。

对中国而言,不存在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前段时间有一番很热烈的讨论,就是如何能将庞大的外汇资产服务于国内经济。有人建议,干脆把外汇储备按人头分给老百姓,以增加国内消费。答案是不可能这样做。外汇储备要在国内适用,就得兑换成人民币。问题是在形成外汇储备时,外汇持有者已经兑换过一次人民币。

从长期来看,中国不大可能从美元陷阱中全身而退。其风险不在于美国国债膨胀本身,而在于由此引发的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

中国所能做的只能是小步微调。首先,从增量上限制外汇储备的膨胀。Setser和Pandey也提到,由于外资流出,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速大幅下降。这在客观上缓解了外部失衡膨胀的压力,但这却不是政策面努力的结果。进口额下降快于出口额下降的幅度,结果外贸顺差依然维持高位。为了避免外部需求下降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当前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事实上已经停止,政策面也在通过各项政策维护出口的企稳。在很多人眼里,中国现在已经离不开出口,离不开顺差,在经济放缓期更是如此。这意味着,中国外汇储备增加的基础仍然存在。

其次,剩下的就是外汇资产存量的管理。政策面现在做的,一是微调外汇管理体制。外汇管理局2009年5月出台了一系列资本项下部分审批权限、程序简化的举措。对投资者来说,相关审批过程将更加便利省时,有利于加强境内外企业投资的意愿,进一步促进资本跨境流动,内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行业也有望多样化。

在坚持鼓励出口的同时,政府似乎更看重在资本项目下想办法。不过总体上,资本项目完全放开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二是调整外汇储备结构。外管局日前宣布,黄金储备在国家储备中的比重有了一定的提高,不少人也建议应继续增持黄金以对冲美元贬值风险。这当然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但黄金市场容量有限,只能有边际上的改善。研究报告也显示,在美国国债之外,中国外汇储备也在进行更加积极的投资,比如增加股权投资比重。有些经济学家也主张逃离美国国债,转向美国股市,尤其是投资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上市公司。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相对于美国债券市场,美国股市容量要小得多,当前总市值只有15万亿美元左右。另外,大规模增持美国公司股票很可能面临人为助力。

相比而言,将中国的金融市场推向纵深发展,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会成为一个更具战略意义的选择。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人民币汇率更加容易浮动,这很可能是一个人民币升值的过程,这将降低经常项目顺差,缓解外汇储备积累的压力。人民币国际化还将彻底改变我们看待外汇储备的理念。自东亚金融危机以来,鼓励出口、积累外汇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共识。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我们对外汇储备的需求会大幅下降。现在美国和欧洲几乎都没有外汇形式的储备。

当然,人民币国际化会是一个长期进程。不过,中美失衡的缓解也将是长期而缓慢的。一切还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