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失衡的巨龙
14800100000034

第34章 宏观经济之问——高增长低通胀:馅饼还是陷阱?(15)

靠“动物精神”实现泡沫化生存?

——评罗伯特·希勒教授在上海交大的演讲

中国的高房价和股市的高市盈率,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很多人都相信这些资产价格中间存在泡沫,也有人不断预测泡沫崩溃的时间表。

身处这个时代,任何一个普通人都无法回避泡沫问题。但这的确是个很难解答的问题。经济学家曾一度抽象掉了泡沫问题,认为这只是市场短暂出现的失衡现象。由大量参与者组成的市场将会很快发现并消除这些失衡。

现在,耶鲁大学的希勒教授和他的合作者阿克洛夫教授,提出另一种解释泡沫和经济波动的视角,即动物精神,他们从凯恩斯那里找到这个灵感和术语。我在几个月前读到他们的《动物精神》一书。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是情绪化的,并且会相互影响和传染,这使得人类行为会出现非理性和非经济特征,体现在资产市场上就是泡沫和崩溃的反复交替。

此前不少经济学家也证实了人的非理性行为。比如,人们通常会愿意为节约10元钱到另一个商店买菜,但在购买汽车这样的大件时,则会把这样的“小钱”忽略不计。不过总体而言,还很少有人从非理性行为来解释大的经济现象。

那么,希勒教授的著述对于理解当前的中国现状有何帮助呢?可能读者都会关心股市、房市,希勒教授在这次圆桌会议上的演讲和讨论内容主要就是关于资产价格的,其中重点谈到了对中国股市、房市的看法。

我的理解是,希勒教授认为,当前的中国资产市场上存在着泡沫,但很难说这个泡沫何时会破灭。希勒特别展示了中国股市的波动,并认为美国股市的上涨相比于中国股市,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从市盈率的角度,他也认为,中国股市有虚高成分。

但希勒并未就此预言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将会很快崩溃。相反,希勒谈到中国人的信心仍然高涨,认为经济还会持续向好。也就是说,有关中国奇迹的故事还会继续。我个人觉得这里的潜台词是,中国的泡沫还会持续。对房价走势的分析也类似于如此。希勒一方面注意到了上海房价的高企;另一方面也特别强调了上海城市的高成长性。

我认为,希勒指出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资产部门出现泡沫是一个正常现象,并且泡沫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不能一说到泡沫,就理解成是不正常的现象,是高风险的、不可持续的。

此外,我还想进一步强调以下几点:

首先,有了泡沫之后是会出现调整,但更重要的是调整之后会怎么走。中国、美国、日本是一个很好的比较。美国泡沫破灭后通常要经过一段不短时间的负增长,经济才能重拾升势;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也经历过多次泡沫破灭,但经济会很快反弹,而20世纪90年代的股市、房市崩溃后,直到现在也未真正走出困境。最近日本又出台了新一轮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中国在这次危机中经济只有极短的下滑(但仍是正增长的),随即便出现了快速复苏。

这可能是由经济发展的阶段所决定的。美国经济一直是处在世界经济最前沿,它主要依赖创新来推动增长。这使得其增长相对较慢,但由于其技术不断进步,经济最终还是可以继续向前。日本在高速成长时期,通过模仿取得了很快的发展,但一旦成为一流经济体,创新未能跟上,其经济繁荣也就难以持续。中国就目前来看,主要还处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发展状态,此时即便泡沫破灭,也会很快反弹起来。

其次,希勒教授认为,从长期来看房子是不值得投资的。个人觉得,就中国现在而言,对这个结论应该保持谨慎,至少应该辩证地来看待。希勒教授的一个论据是,1890年在美国买了一套房子,到100年之后的1990年房价没变,赚不到一分钱。

这中间有两个问题需要分析。一是他所说的价格指的是扣除通货膨胀之后的真实价格。也就是说,美国100年来的房价上涨与其他物价上涨幅度一致。换句话说,房子具有完全的抗通胀功能,实现了纸币的保值。要知道,能够在100年时间里实现这一目标的商品并不多。二是房地产泡沫的周期可能会持续很长,不是所有人都能等到泡沫破灭的那一天。希勒也认为中国经济还有15年左右的高增长期,并认为这中间即便会出现问题,动物精神还会鼓励泡沫的膨胀。

由此来看,如果因为看到泡沫就看空,也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附录

动物精神:人的心理如何驱动经济和影响全球资本主义

演讲者:耶鲁大学经济学讲席教授罗伯特·希勒

今天我想跟大家讲一讲经济危机,具体讲一些经济的理论。这些经济理论怎么来帮助我们理解这次经济危机的发生以及应对的策略。我们今天要提出一个很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为什么经济发展会出现这样的波动?为什么会在一段时期的繁荣后会出现衰退?

一位学者写了一本书是分析经济波动的,他当时是《经济学人》杂志的副总编,他说很多人都感到不明白,为什么经济看起来很繁荣但一下子就衰退了,随后就萧条了。100多年来人们一直在讨论这个问题,人家都搞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好像人们的行为没有什么变化,这个经济也发展得好好的,但忽然就泡沫了,后来泡沫破裂了,最后就萧条了。在1867年的时候经济学界的人们就已经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直到今天大家都没有找到答案。所以,我和我的同事乔治·阿克洛夫就写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动物精神》,试图来揭开这个谜团。我觉得要改变人的思维模式,这样才是最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过去30年间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可以说是发生了一场革命。环境本身没有太多的变化,而真正使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就是因为人们的思路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的思想界进行了几番革命,其中一个称为有效市场的革命,差不多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这个理论可以追溯到芝加哥大学,基本观点就是市场是完美的,所以市场的价格是能够显示参与这个市场所有人们的智能,这个市场比任何个体的投资者都要聪明。这是一位教授在芝加哥大学提出的结论。弗里德曼也是倡导这个理论的。这个理论对我们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对经济危机的发生也是会有影响的。

第二个是自由市场的理论。邓小平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说过:“在中国我们会允许人们做投资、做生意,然后保留他们的理论,这样慢慢向这个自由市场经济转型。”我觉得这是历史的一大转折点。我是把有效市场和自由市场两个理论完全分开的,这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哲学理论,所以我更赞同自由市场经济,而不是有效市场经济。最近又有一个新的理论是行为经济学,这个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直到90年代才完全成型,是一个新兴的理论。行为经济学在过去10年有长足的发展,已经包括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同时也是代表着对于有效市场理论的一种驳斥。也就是说,市场并不完全有效,因为人的心理行为也会干预市场,才导致了这个市场的泡沫,这个是有效市场理论的反面。我们看到行为经济学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目前还是没有达到最鼎盛的时期。我们在1991年成立了一个研究所,一直在从事行为经济学的研究。

还有一场革命我想先讲一下,对于真实经济周期这个理论,我不是很赞同。经济学界有些人非常喜欢有效理论,他们试图解释说市场是会发生波动的,市场是有效的,比如说像技术的变迁就会发生应对的行为,所以会出现这个波动。他们试图证明表面上看起来对这个理论是不利的证据,实际上是支撑了他们的理论。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流派对于经济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时对于监管部门的领导人来说也是有很大影响的。我想这些理论都很重要,了解这个理论之后我们才会知道经济的发展将会怎样。

其实这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有效市场导致的,为什么呢?因为国家领导人忽视了市场上泡沫的发生,他们觉得这个市场本身是有效的,不应该发生泡沫,如果有泡沫也可以自动纠正,所以才会导致现在这个不可收拾。

今天我想讲的金融市场不是有效的,很多人的心理、社会学的因素会导致这个市场的波动。从我和乔治·阿克洛夫合作的这本书《动物精神》说起,“动物精神”这个词是罗马时代的一位哲学家提出的,指的是动物的本能、本性,或者说是动物的精神,不过现在一般讲到动物精神首先想到的就是凯恩斯。

这本书的题目摘自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936年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我觉得在20世纪《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经济学界最重要的一本著作,因为凯恩斯在这本书里讲解了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同时他也提到现在在美国、中国以及世界各地看到政府推出刺激政策背后的理论。这本书一出版就引发了一场经济学的革命,这场革命到现在都还没有结束。虽然这本书不能完全让人感到满意,可以说不是很全面,但实际上更重要的是,你要找到这个理论的一些信息,你不能按照这些信息自圆其说这个理论,关键是找到方法。它讲的这些道理都是非常正确的,有一个章节提到这么一段话:“很突出的事实是,我们预测收益的知识基础极为不稳定。我们往往在决定做一些积极的事情时,因其后果将在日后很久才全部显现出来,只能被看作按照动物的本性,即按照一种自发的冲动来行动而非无所作为。”凯恩斯讲的都是一些概念,普通人的常识是很难来理解的。凯恩斯的意思是说,我们并不知道将来会怎么样,所以我们就会有这样一种动物的本能冲动,倾向于按照一种自发的冲动来采取行动。也就是说,我们不知道将来到底会怎么样,但是我们会倾向于根据我们自己主观的判断来采取行动,其实我们并不知道这种行动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结果。比如说,你可以这样问那些创业者:你为什么要创业?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现在做的事情是不是有一个正面的效果,会不会成功,但是人们还会采取这个行动。这是动物的本能,一种精神,就算在前途尚未明朗的时候,它还会往前冲,而不会无所作为。尽管它采取的这些行动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

我列出了这本书前面五章的题目,这是我们理论的一些内容。第一章是信心及其乘数。我们知道信心是很重要的变量,它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当大家比较乐观时都会去创业,去做投资,同时也会有一些比较冲动的计划。但是有些时候人们是缺乏信心的,这样也会对经济造成影响。商业信心就是对这个环境的判断。有些人觉得比较乐观,那么他们的信心就会大涨,未来就会非常好,可能就会做很多投资。他们会去创业吸引别人去投资;但是在悲观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情况不好,我现在做任何事情肯定都不能赚钱。我如果生产产品也不会有人来买,大家都会收紧自己的消费,这就是你对市场的信心,这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经济的起伏波动。

信心其实也类似于一种社会传统疾病,我们大家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当中,在感情上是互相依存的。比如说,球员在踢球的时候肯定是希望有队友的帮助,然后他们同时进行合作。也就是说,当你作为球迷看到他踢球的动作,你头脑中也会在构建他和他的队友下一步的进球动作,实际上大家的思想是会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都知道每个人多少都受到流感病毒的威胁,很多国家都发现流感病毒了,其实我可以把这个信心或者人们的情感依存想象成流感病毒,互相依赖度是共有的。

第二是公平。这其实也是应该在经济理论中去研究的,我们觉得过去有一些非常糟糕经济的情况,其实与人们的某些愤怒相关。比如说,当有些人遭遇到减薪,他们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就会做一些抵抗的举动,社会一动乱反而会有更糟糕的情况发生,这些经济情况往往是由人的情感引发的。

第三是诚信不足,或者是没有诚信,事实上也是一种很不好的做法。你在家里和你的家人、兄弟姐妹往往是不会发生这种没有诚信的情况,因为家里人都相互信任,但是在做生意的时候经常也会发生一些缺乏诚信的情况,这样也会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另外,如果在经济环境当中腐败和缺乏诚信的情况比较多的话,大家都会照样子去做,这样的话就会损害经济,大家对整个的经济也会失去信心。这样就会产生一个经济的崩溃。

有一些经济学家现在也是希望能够做一些研究去了解如何构建人们之间的互信。有位学者做了一个调查,这个调查是普通的社会调查,旨在比较不同的国家衡量互信的尺度,他问了这些问题:“一般情况下,你是不是觉得大多数人都是可信的,还是说你应该很谨慎地对待别人?”他们就这个相同的问题问了各国的人,最后发现往往是那些更成功的国家,或者是更发达的国家,人们对其他人的信任度会高一些。我给大家一些数据,瑞典有66%的人表示大多数人是可以相信的,我提出这个数据,因为我知道中国也有60%的人表示大多数人是可以相信的,美国也有比较高的比例,但是没有中国这么高,大概有51%,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国家,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因为有一些国家经济非常差,人们互信的程度比较低,所以这个结论就比较有意思。它对于我来说就意味着这一点,即经济当中的起伏其实也是人们互信之间的起伏,这是呈正相关的。如果你不相信周边的人,觉得大家都在骗你,人家也觉得你在说谎,这样你就没办法做生意了。我也说过,谁做生意都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这样就会有风险。但如果你相信你的合作伙伴,愿意承担这个风险,你们就会达到合作,我觉得这样非常有意思。

最后讲故事这一块。之前讲的社会心理学,首先研究的是思维精神。人的精神是由神经系统构成的,有位经济学家说可以使人脑受到刺激和动力最强的一个元素就是数字。你光给人们看数字的话不能激励他们,你给他们讲故事就会让他们受到激励,很多人看了一些新闻报道会产生很大动力。如果光跟那些读者讲这些理论,那肯定没人听。但如果你用一个故事来解释整个过程、解释一些做法的话,大家就会比较感兴趣,就会看得进去,人脑是很容易受故事吸引的。事实上,经济的发展与故事是息息相关的,我们都知道经济学者总是想把他们的工作做得专业一点,搞一些抽象的理论。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央行做了很多工作,如果央行把这些工作用故事的形式传达给大家,大家就能更容易了解央行到底在做什么。我们都知道中国在所有人眼中都是一个发展的神话,在过去30年里中国的确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很多伟人在领导中国的发展,听到这么多成功的故事、成功的经历,大家都非常高兴,对未来充满信心。当然也存在一些关于腐败、欺诈的故事,但总体对世人来说,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大家看了之后对经济发展更加有信心、有动力。大家都知道中国人民银行可以摧毁经济,但是中国人民银行没那么坏,他们当然是希望把经济发展得更好。他们可能会有一些政策性的调整,这不会改变中国整个成功故事的发展,所以整个成功故事对大家是很有鼓舞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