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而为学合以求务──高分子系高科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巡礼
■文/陈曼姣
西子湖畔,老和山下,他们遨游学海,寻找真理的彼岸;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他们勇攀高峰,叩启知识的殿堂。
这是一个分别由沈之荃院士、钱锦文教授、王利群教授和高超教授带领的四个课题组所组成的支部。41个党员中均为博士生或研究生,这群高级知识分子秉承“聚合发展,争创一流”的理念,挖掘得天独厚的宝贵资源,贯彻落实学习与服务并行的支部宗旨。
扎实学习──先进支部的营养剂
2010年8月的一个夜晚,玉泉的一间会议室里人头攒动,屋外空无一人的科学长廊与屋内明亮的灯光,和谐的气氛相对比,显得静谧而神圣。高科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李雪和支部党员代表们已坐定,正热烈地互相询问着近阶段各自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深棕色壁橱内陈列着支部获得的奖牌和奖杯,墙上贴满了支部风采的照片,青春洋溢的笑脸在奖杯散发的光芒下显得格外朝气蓬勃。
无论科研工作多忙,支部从不间断理论学习以提升成员的党性修养。过去的一年里,支部邀请到朱康杰等老党员与支部成员举行每月一次的茶话会,开展党史、校史及系史讲座,与老党员共同探讨党、校的方针政策及高分子系未来发展方向,并将交替发表的学习心得集结成册,便于总结和传承。通过面对面沟通思想,深入交流,老党员坚定的党性信仰,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先锋形象感染了每位学生党员。
支部利用自身优势,成立了科研互助小组,并两周一次定期举办读书工作汇报,营造了高分子系“心入、身入、深入”的科研氛围。支部经常开展理论研究茶话会,就关心的热点问题交换意见和看法,曾分别围绕“民生”和“大学生就业”两大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就业”问题深深牵引着同学们的心,支部党员表示大学生毕业后不能只看到经济发展好的区域,应当深入内地,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这样才能尽到作为一个党员的责任。支部党员的就业观点也深深影响了研究所的其他同学。
2011年8月,支委和全体党员一起寻访鲁迅故居,近距离接触民族魂,学习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对于党支部全体党员,无疑是一次理论的熏陶,精神的洗礼。
金丝纽带──先进支部的黏合剂
金碧辉煌的科学殿堂,让很多青年学子心向往之。但学生在理论学习、科学研究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为解决这个问题,支部开展“金丝带”结对活动,与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教师党支部结成对子。
高分子科学研究所教师党支部是一个年龄层次分布广,文化水平、理论知识和党性素养高的优秀党组织。杨士林、沈之荃、朱康杰等老一辈高分子系的专家学者都是该支部的成员。
结对活动中,一名教师党员牵手两名支部学生党员。在教师党员的帮扶下,支部党员解决了平时的科研难题,促进了日常的学习研究。教师党员身上所体现出的高尚的道德品行和坚定的党性信仰,也时刻鞭策着学生党员。正是这样一根老党员与新党员之间结对帮扶工作的金丝纽带,舞动在著名教授与青年英才之间,将学生与教师紧紧黏合在一起,彼此关爱,亲如一家。
支部将每年4月第一星期设立为高科一支部尊师重道教育周,以搭建老师与同学的桥梁。支部党员遇见老师主动问好,为老师张贴天气预报信息和安全指示牌,用实际行动关怀、服务老一代功勋。
在每个教师节和国庆节,支部都会派党员代表拜访杨士林先生和沈之荃院士,送去节日的祝福。一位曾代表支部拜访过沈院士的支部成员说:“沈老师十分亲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例为我们讲述了科研的艰辛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并勉励我们在研究生阶段制定详细的计划,灵活机动地按照计划行事。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通过拜访老党员,支部成员们亲身体会到老一辈党员们过硬的理论知识、坚定的党性信仰、扎实的科研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支部党员们认识到,正是老一代共产党人的顽强拼搏和艰苦奋斗,才让今天的中国如此美好。
经过一年来的支部结对活动,教师与学生支部的成员纷纷反映结对帮扶活动意义深远。对于同学来说,师生结对后,教师可以对同学进行全方位、个性化的辅导和帮助,能促进同学们取得更快的成长进步。对于教师来说,有助于教师提高人生境界,实现全面发展。通过帮扶活动,可以达到师生双赢,共同成长的目的。
学以致用──先进支部的催化剂
众所周知,高分子系聚合创造新物质,丰富了美丽的世界。但同时师生接触的实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药品,高分子大楼也是化学品高度集中的地方,因此安保工作不可或缺。
支部多次邀请保卫处党支部进入高分子系举办安全讲座,让大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做到未雨绸缪。通过保卫处党支部党员的精心讲解和培训,高分子系所人员掌握了必备的实验室安全措施和个人人身安全技能,更加准确、安全地完成实验室安保工作。
同时,支部也与保卫处党支部共同成立安全检查小组,每周一次检查高分子系实验安全情况,走访各楼层实验室,加强安全教育,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安全进行。支部倡导、安排相应的“保护安全,从我做起的”的校园执勤的轮岗活动,为师生提供体验校务队工作的机会,从而规范校园交通,提高安全意识。活动过程中,支部书写了文明交通倡议书,排除安全隐患十几处,整改实验室一个。期间,无一次安全事故。
为回报社会,支部经常为学校教工开展高分子方面的科普知识,比如塑料,橡胶,轮胎等等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新物质,通过自身专业知识为其他专业的老师及员工们揭开生活之谜,教会大家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根据需要选择不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
支部还不断提升自我,服务师生,多元发展。阳光明媚的午后,在芳草萋萋的情人坡上,常有活力四射的男男女女开展素质拓展活动,这便是支部对成员及外部群众进行的素质拓展内训。素质拓展活动可以让大家深入大自然锻炼身体,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个人事务处理能力,缓解科研压力,增进成员友谊和愉悦自我。这得到同学们的大力支持,甚至还有其他校区的同学专门前来申请接受内训。
这是一个行走在科学殿堂,有着辉煌科研成果的党支部,也是一个始终保持党员先进性和纯洁性,具有极高战斗力的党支部。青年英才们正用自己的力量,为党和国家事业的薪火相传而不懈努力。
■快评
化解困难合成一家
试剂药品,绘出五彩斑斓的世界;试管烧杯,奏起悦耳动听的交响。怀揣同样的梦想,高分子才干们在教授们的带领下拼搏在科学一线。一条金丝带连接了教师党支部,让同学们感受著名院士和教授们的人格魅力和党性修养,在教师们一对二的帮扶指导下同学们提升了自我素质。支部党员学习也不忘联系普通群众,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学以致用,并授之于众,创造社会价值。支部始终坚持着学习型兼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的发展目标。
高分子系高科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已经成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战斗团队,在党支部活动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过程中,研究所内的各项工作也取得了进展。可以说在党支部这个反应器里,青年党员们“化解困难,合成一家”。
(本文编辑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