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先锋
14794900000069

第69章 2011年部分校级先进基层党组织(37)

信电之梦──信电系本科生党总支第二党支部侧记

■文/郭喨

人,是什么样的人?平凡的共产党员,普通的基层党组织;事,是什么样的事?不一般的思路,不平凡的效果。这里记录的,就是信电系本科生党总支第二党支部在创先争优过程中的平凡小事。没有惊天动地,也没有轰轰烈烈,然而,恰恰是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党支部和党员们,真正“脚踏实地,做好学生角色;仰望星空,争当时代先锋”,确立了“实现属于自己的信电梦”的理想。

信电系:孕育梦想的摇篮

信电系有一个有意思的提法:“党建三立方”。正是这样一个“立方”,孕育了他们自己的梦想。“三立方”是说,按照教工支部、研究生支部、本科生支部相互促进的一体化思路,建立教工与学生、本科生与研究生多方联合的党支部联建机制,联建各方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这是一种促进各党支部建设的好做法,既解决了教工支部缺乏活力的问题,又解决了学生支部缺乏活动经费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支部活动更好地与专业学术结合,增进师生感情,增强学生对母系的归属感。这也是一种新颖的,有实际意义的党建架构。在这样独具特色的构架支撑下,信电系开展了“党建立项”的系列活动。

“党建”带来美妙创想,立项激发无限活力。这是专门为学生党支部设立的提供“技术支持”和专项党建创新立项经费的机制: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建工作,信电系建立了“信电党建基金”,设立每年20000元的党建创新活动专项经费,并制定和实施了《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系学生党支部活动立项申报与经费资助制度》、《信电系“优秀研究生党支部”创建活动方案》、《信电系“优秀研究生党支部”创建手册》,将信电学生党建活动申报、立项制度化和规范化。

通过党建立项等多种渠道,信电系孕育了一个简单的梦想,一个属于信电人的“信电之梦”:创先,在细微之处见精神;争优,在平凡之中显力量。他们纷纷提出了颇具创见的创先争优设想。这些别出心裁的党建活动设想通过良好的实践,带来了许多充满温情的收获:而本科生第二党支部,则是其中的佼佼者。信电系第二党支部──有了他们,就有了空巢里的笑声,有了交流中的传承,有了鲜活、生动的“信电之梦”!

交流中的传承:细微之处见精神

“师长同心,引航科研之路──SRTP经验交流会”的场面非常火爆、热烈,现场来了不同专业的几百号人,这大大出乎了信电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成员的预料。

自学校第十四期SRTP项目申报工作开展以来,针对信电系2009级学生尚未正式进入专业学习,缺少专业老师和优秀学长指导的现状,党支部主动联系邀请相关老师和优秀学长举办义务辅导活动,自发组织了“师长同心,引航科研之路──SRTP经验交流会”。

支部邀请了青年教师张昱、团委副书记王钰博以及2007级的优秀学长学姐,为大家讲解SRTP。“支部成员通过校内论坛CC98,发现学弟学妹们对SRTP有很多疑问。于是大家就自发搜集资料在论坛上为学弟学妹们一一解答。后来研究决定邀请相关教师和优秀的同学,为学弟学妹们进行现场解疑。”支部书记李战辉说,“原本只想做一个小范围的交流,没想到现场这么火爆,学弟学妹都盛赞这次活动,有点受宠若惊。”

对于这次SRTP经验交流会,信电系党委副书记楼建悦经历了从“吃惊”到“赞许”的情绪转折,她说,“支部从自发组织活动,直到最后邀请老师参与,系里才知道这件事。支部党员具备了党员先进性的要求”。

只有强化自身,才能传播先进,支部成员对此也有深刻认识。为了有效地帮助支部所有成员,信电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专门成立了“学业指导小组”,先期对内展开活动,在积累经验之后,对外展开辅导。这样例行的活动,支部每月会举行一两次。而“学业指导小组”的活动,涵盖了从选课、课程学习到SRTP训练等各个方向,这使得支部同学们的时间、精力得到了最优化的配置,同时,巧妙的活动载体的选择,也让“最广大的群众”从中受益。

去年,2008级很多同学刚迈入大三,面对就业、读研还是出国深造这一抉择,存在困惑。为了帮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支部邀请了一批在各方面都优秀的同学,在支部内部开展“考研、保研、出国交流会”,围绕本科毕业后路在何方,尽最大努力带领大家走出彷徨。

在2009级信电系分班工作刚刚结束时,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发起了“致学弟学妹们的一封信”活动。大家纷纷将自己两年多时间里对大学生活的理解,对信电课程学习的心得等浓缩在几百字的短信中,经支部汇总后统一发布在CC98信电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的帖子上,与刚刚进入信电系的学弟学妹们交流互动。

空巢里的笑声:平凡之中显力量

2010年11月里的一天,天气寒冷,但信电系本科生党总支第二支部的成员却个个满头大汗。他们蹬着自行车,到处找加工铝合金的店铺,只为寻觅一个合适的床架。为啥找床架?原来他们了解到,信电系的一位90高龄的退休老教师睡觉的大床没有床架,老人睡觉时摔下来了好几次,无奈家人都不在身边。老人情急之下拨打了“爱心通讯员”们的电话。这才出现找人做床架的那一幕。但由于难度太大,又没有利润,铝合金店铺的老板们都不愿加工,支部成员决定自己动手。利用老教师提供的塑料板,支部成员发挥巧思,成功地做成了一个床架,还特意给床架设计了一个可以摘取的“门”,以方便老人上下床。

“爱心通讯员”在信电系的退休教师中有很高的口碑。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信电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与退休党支部“结对子”,开展了“守望夕阳红”活动。支部书记李战辉说:“许多退休老教师家的子女们都在外地工作,‘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关心、帮助这些老教师们,便成了一个需要破解的难题。”

结对以来,除了定期探望外,今年年初,支部成员别出心裁地给退休教师们分发了“爱心名片”──正面印有“新年快乐”的祝福,而反面,则是“信电人自己的志愿者”的口号。口号下,印有顾一欢、刘畅等4位“爱心通讯员”的电话。

就在前不久的一个晚上,一位老教师从椅子上摔了下来,脚痛难忍。老伴着急得连夜给“爱心通讯员”打电话求助。一大早,支部成员顾一欢等冒雨赶到了老教师家,他们齐心协力地抬起老教师,将他送到玉泉校区校医院检查。然而不巧的是,玉泉校区校医院的X光机出故障了。在校医院的帮助下,他们又用救护车将老教师送到西溪校区校医院进行检查,在确认并无大碍之后,再将老师送回家中。这让老教师一家非常感动。

为了丰富空巢老人们的生活,支部成员与信电系信通所20多位退休老师开展春游活动。春游期间,支部成员将支部志愿者名片,再次送到每位老师的手中。一位老教师接过名片后,动情地“代表老同志们”向支部的同学们“鞠躬致敬”。

一件件看似平凡之事,我们分明从中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一种有理想、有宽度、属于自己的信电之梦,正在形成,正在萌动!

■快评

于细微中见精神

这个支部,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信电之梦”:形成机制,细微之中见精神;贴近现实,平凡之中显力量。

信电系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他们既敢于“仰望天空”,追求崇高的目标;又不忘记注视脚下,踏踏实实走出有自己特色的路子来。第二党支部成立了“学业指导小组”,这个小组涵盖了从选课、课程学习到SRTP训练等各个方向,这使得支部同学们的时间、精力得到了最优化的配置;支部通过“爱心通讯社”为退休教师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心中,巧妙的活动载体的选择,让“最广大的群众”从中受益。这正体现了一个优秀的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关心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迈向和谐的特质。

(本文编辑张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