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14790900000030

第30章 科技的脚步(15)

氧疗史话

近几年,几乎每次高考的前几天,都会有考生为减压进入高压氧舱的报道。同样,也不时地有白领排队进高压氧舱减压的新闻出现,吸氧似乎成了时尚。要知道,高压氧舱是医疗上用于急症治疗的设备,据医学专家讲,健康人吸氧还不如呼吸新鲜空气呢。某种程度上来讲,医用氧毕竟是一种药,况且,吸氧也并非有益无害,弄不好也会带来安全问题。

就治疗吸氧来说,除前文提到的高压氧外,还有一种就是常压氧,比如为了解决高原缺氧的难题,青藏线列车的每节车厢内都配置氧气面罩以供吸氧。

作为一种医疗手段,吸氧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我们还是先了解一下人们最初对氧气的认识吧。

17世纪中叶以前,人们对空气的认识还很模糊。到了18世纪,通过对燃烧和呼吸的研究,学者们才开始认识到气体是多种多样的。包括氧气在内的一些气体陆续被发现,但氧气的发现过程是其中最为困难和曲折的。经过英国化学家波义耳、福克、梅耶、赫尔兹、布拉克等气体化学研究先驱者的不懈努力和经验积累,1766年,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卡文迪许(1731—1810年)通过气体性质实验,确认存在有一种不同于空气的气体,并将其命名为“可燃空气”。1775年,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Priestley)继承了本国先辈发明创造的实验技术,从氧化汞中成功提取出了氧气,并因此而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次年,法国人拉瓦锡(Lavoisier)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根据希腊语“可生酸”的意义,将氧取名为“oxygen”(酸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氧气。

18世纪80年代,人类发现氧气的存在后,也慢慢地认识到氧在生命运动中的机制,氧气逐渐被利用到各种疾病的治疗中。最早发现吸氧具有治疗作用的人是普利斯特列,据文献记载:他在实验制取氧气后(当时还没有命名为氧气),把蜡烛放在这种气体中,发现火焰比在空气中更加炽热明亮。他还把老鼠放进去,发现它比在等体积的寻常空气中活的时间约长了4倍。他亲自尝试了一下,一吸进去,便“觉得这种空气使呼吸轻快了许多,使人感到格外舒畅”。可惜的是他并没有继续研究下去。

1795年,著名医生贝多斯(Beddoes)发明了吸氧装置并将氧气用于临床救治工作;1798年,他在英格兰Clifton创办了肺病研究所,并开始了氧疗。

1834年,法国人Junod建造了一个铜舱,用高气压治疗患者,据称对肺部疾患取得了良好疗效,此后,高气压疗法开始在欧洲广泛应用。1860年,加拿大渥太华建成了北美第一座治疗用的高压氧舱。1887年,Valenzuela第一次成功地在加压舱内用纯氧治疗疾病。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霍尔丹用氧气成功地治疗了氯气中毒,引起医疗界的轰动,氧疗被确立为一种疗法。1924年,霍尔丹为受伤士兵吸氧,战伤的死亡率大大降低,使人们对氧疗更加重视。之后,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制氧技术的不断发展,补给氧气慢慢成为医院的重要常规治疗手段。后来,高压氧医学获得稳定而迅速的发展。1950年,Paek等人用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和厌氧菌感染,取得极好疗效;1956年,荷兰人Boerema将高压氧用于心脏植入式手术并取得了成功;1960年,Boerema发表了“无血生命”(life without blood)的论文,引起医学界轰动。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医学家开始系统观察氧疗对慢性低氧血症的疗效。从70年代开始,氧疗逐渐进入家庭。90年代初,随着移动式制氧机的出现,家庭氧疗开始变得方便、经济、安全,并成为许多疾病出院康复期患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和预防病情急性发作的生命保障手段。

21世纪,氧疗已开始广泛应用于美容领域,受到人们的喜爱,结果也导致现在有很多人在家里自备吸氧设备,时不时拿出来吸一下。针对这一现象,还要再强调一句话:医用氧是一种药。也就是说,在家吸氧并非人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