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14790900000029

第29章 科技的脚步(14)

卡默特+介林=?

如果问卡默特和介林是什么,可能没有几个人能答得上来。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两个法国科学家的名字,完整表述是卡默特(Albert Calmette)和介林(Camille Guérin),可能还会有许多人一脸茫然:这两个人都干什么了?如果我告诉你,把这两个人名字的首字母连在一起就是他们的发明成果——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马上会有许多人用手挠头:怎么这么熟悉?卡介苗是预防什么病的?

那么,我再提示你:露出你的左上臂,上面一定有2~3个几乎是你记事的时候便已存在的丑陋的疤痕,那就是卡介苗给你留下的记号。卡介苗接种被称为“出生第一针”,所以在产院、产科新生婴儿一出生就会接种。如果出生时没能及时接种,在1岁以内一定要到当地有关部门去补种。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儿童要防痨,快种卡介苗。没错,卡介苗就是一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除能预防结核病外,还有防治麻风病的作用。

19世纪,肺结核被称为“白色瘟疫”,即“痨病”。不知有多少人曾被这种无情的烈性传染病夺去了亲人或朋友,名人中便有卡夫卡、肖邦、契诃夫、雪莱、萧红等一长串我们熟悉的名字死于肺结核。卡介苗的发明来自牛痘的经验。1882年,“细菌学之父”——德国的柯霍(Robert Koch)首次发现结核杆菌后,在1907-1920年间,卡默特和介林将一株毒力很强的(对一头500千克的牛具有毒力)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在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进行连续移植培养和传代。经过13年230余次传代,终于在1920年经豚鼠、兔、马、牛、猴等动物试验证实,这株结核菌已失去致病力,对人和一般动物均不致病,并且其免疫原性得到了保持。1921年将这株活菌制成疫苗,首次用于一名其母死于结核病的婴儿,结果良好,遂于1924年公布于世。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株减去毒力而又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活结核杆菌命名为“卡介菌”,将这一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定名为“卡介苗”。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免疫必须接种的疫苗之一。

卡介苗在最初推广中,差点因为一次失误事件而断送了前程。那是在1929年,在德国一所医院里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件。271名新生儿在服用该院制造的卡介苗菌苗后,大多数的新生儿得了结核病,其中有77名死亡。这一灾难性的新闻,令世界大为震惊,使人们对卡介苗的安全问题产生了怀疑,也曾一度阻碍了卡介苗在欧洲的推广使用。

后来经过仔细调查才真相大白,原来这个医院的院长出于善心,从巴黎引进了卡介苗的菌种,在自己医院中制造菌苗。但是由于手下人疏忽大意,误将一株毒力很强的人型结核菌混入其中,经过查实,这所医院确实曾保存过一株强毒的人型结核菌,并且与一般的卡介苗菌种有本质的区别,这才为卡介苗伸了十多年的不白之冤,为卡介苗恢复了名誉。

迄今为止,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应用已有半个多世纪,可说是人类历史上使用最多的疫苗。有资料显示,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全球卡介苗接种人次数已达30亿之多,但其成效在近30年来备受质疑。尽管如此,在结核病中高度流行区,为新生儿接种卡介苗还是有其重要意义的,但不应作为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