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14790900000031

第31章 说古论今(1)

就“妖魔化”你了,怎么着?

在GOOGLE里键入“妖魔化”和“医生”进行搜索,令人震惊的是,相关结果竟然有11万多条。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医生的公众形象正在经历着一场严重的危机。有报道说:有的患者看病时,居然带着录音笔、摄像机,将医生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以便准备随时“对簿公堂”。“妖魔化”医生的现象愈演愈烈,极大地伤害了医务工作者的自尊和感情,使本已紧张的医患关系更加恶化。

其实,中国是有“妖魔化”医生的历史的,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医来华之初,一个典型的事件就是“天津仇教案”。在当时的天津有一个恶劣的习俗,贫苦人家经常把无力抚养的孩子丢弃在道边,或者扔到河里淹死。天主教的医生僧侣,可怜无辜的生命,专门收养这些弃儿,养在医院,有病的加以治疗。这本来是一项慈善事业,却被一些无知者以讹传讹,最终竟然在社会上传说,教会中的医生收取弃儿,藏在医院及教堂中,把小孩用来配药剂或者作为祭祀的贡品等。在1870年6月21日,天津一些人聚众到教堂“说理”,最终打死教会医院的僧侣多名,焚毁教堂。

当年的传教士医生被“妖魔化”,他们有着先天条件:侵略中国,在情感上民众不接受;西医外科,“鲜血淋漓”,在心理上民众无法接受;洋人“赤发蓝眼”,符合民众心目中“妖魔鬼怪”的形象。当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众的认识程度有限,产生误会才引发的。

当今医生被“妖魔化”,除了我们医生自身应该反省的原因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进入了“草根文化”时代造成的。君不见,绝大多数“妖魔化”内容的文章是网友的帖子,真正的主流媒体并不多。一个小小的事件一经热炒,便能引出“惊天大案”,网络的“言论自由”、“宣泄自我”的特性,给了所有人表达自我的空间。

前些年“超女”热时,一评委问一跑调的女生:“唱歌跑调怎么还来参加超女?”女生回答:“跑调和参加‘超女’有关吗?”

同样道理,面对大多数无辜的医生,网友睥睨:就“妖魔化”你了,怎么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