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14790900000018

第18章 科技的脚步(3)

麻醉正传

传说中,上帝造了亚当后,亚当一个人在世界上感觉孤独,于是上帝让亚当沉睡,从他身上取出一条肋骨做了夏娃,和亚当做伴。可见上帝是第一个使用麻醉方法,在无痛状态下施行外科手术的。在西方,现代麻醉药或许就是受到了上帝的启发,加之民间对无痛外科手术的迫切要求共同促进了麻醉药的发现。而现实情况是:麻醉药的发现是化学家与医生密切合作的结果。

1772年,英国杰出化学家普利斯特列(Joseph Priestley)在进行空气中氧气效用研究的过程中,制造出了氧化亚氮(N2O),这就是后来成为第一种麻醉药的笑气。可惜的是,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普利斯特列由于同情和支持法国革命遭到暴徒袭击,暴徒们烧毁了他的家和他的全部科学实验结果,迫使他后来迁居美洲,因而中断了实验研究。麻醉药的发现也因此被推迟了几十年,但普利斯特列所做的基础研究在麻醉史上依然居功至伟。

发现氧化亚氮具有麻醉作用并首次在论文中论及该问题的是英国人戴维(Humphrey Davy)。在其前辈及其他医生的指导下,1800年戴维完成了题目为《主要涉及氧化亚氮和呼吸的化学和哲学研究》的论文。他用一只健壮的猫做实验,并在其论文中详细记述了实验(麻醉)过程中猫的反应。戴维注意到动物在氧化亚氮中会失去知觉,但可以恢复。他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还描述了自己和同事使用氧化亚氮后被麻醉的感觉。这是现代医学史上有记载的首次动物麻醉实验和人麻醉实验。戴维在论文的最后指出:“氧化亚氮可以毁掉身体的痛觉,它应用于不大量流血的外科手术过程可能是有好处的。”由于戴维的论文的侧重点并不在氧化亚氮可以使痛觉消失的描述上,加之论文印数太少,结果对于把氧化亚氮应用于外科手术并未产生什么影响。

可悲的是,英国化学家的研究后来一度成为美国人的娱乐方式:当时的一些人对于戴维论文中关于吸入氧化亚氮引起的快感、甚至能引起难以控制的狂笑的描述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且还传入了美国,并且很快风靡一时。人们别出心裁地组织“笑气晚会”。参加晚会的人都吸入笑气,然后大笑,如醉如痴,从中得到欢乐,笑气被用作一种寻欢作乐的新方法。从此,氧化亚氮就被名以“笑气”并广泛流传了。

历史的宿命,也是历史的必然。1844年12月10日,美国牙科医生韦尔斯(Horace Wells)在参加一次“笑气晚会”时,一表演者吸入笑气后,不小心在胫部划了很深的一个口子。韦尔斯注意到伤者丝毫没有疼痛和不舒服的表情。韦尔斯上前问他是否很疼,他却回答说一点也不疼。医生的职业敏感使韦尔斯马上就想到,笑气也许能应用于牙科。巧得很,韦尔斯当时正因为有一颗智齿疼痛而困扰,他也是惧怕拔牙的疼痛而迟迟不肯拔掉这颗牙。于是他决定以身试“法”——试用笑气拔牙。第二天,在韦尔斯吸了笑气失去知觉后,他的助手迅速用钳子拔出了那颗智齿。韦尔斯苏醒过来后回味拔牙时的感觉,他说并不疼,就像针扎了一下。于是他兴奋地说:“拔牙的新时代到来了。”这句话被记录在麻醉学的史书中。从此,韦尔斯就开始将笑气用于拔牙前的麻醉,第一种麻醉药诞生了。

氧化亚氮(笑气)由于其麻醉持续时间短,只能应用于短时间的小手术,于是人们便开始寻找更加理想的麻醉药。氧化亚氮的替代物——乙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1846年9月30日,富于献身精神的美国医生摩尔顿在自己亲自尝试过乙醚的麻醉效果后,为一名牙痛患者迅速拔除了病齿。患者毫无痛觉,感到非常满意。摩尔顿是一个很有“专利保护”意识的人,为了保守“无痛拔牙”的秘密,他在乙醚中加入了颜色,并称之为“忘川”之水(“Letheon”)。同年10月16日,摩尔顿在公开演示“忘川”之水成功后,立即向专利局申请了专利。在获准专利后他才公开了乙醚的秘密。

其实,最早发现乙醚具有麻醉效果的是美国医生朗(Crawford W.Long)。1841年,朗就发现吸入乙醚的效果与笑气引起的现象相仿,并且在1842年3月20日下午,朗用乙醚作麻醉剂为一位年轻人做了手术。这可以说是乙醚用作麻醉剂的第一个病例。但谨慎的朗没有立即发表他取得的成果,否则,最早将乙醚用于外科手术的荣誉无疑将属于他。7年以后即1849年12月,他才将他的发现发表,但为时已晚了。

由于乙醚气味让人讨厌,而且具有极强的挥发性和燃烧性,乙醚的蒸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能爆炸,因此亟须寻找到能代替乙醚的安全麻醉剂。科学家们发现了氯仿可用于麻醉,它优于乙醚之处是没有爆炸性,没有刺激性,有令人愉快的气味,作用比乙醚强,使用简单。但动物实验表明:氯仿麻醉后的动物死亡率比乙醚高,说明氯仿的毒性大。既然乙醚和氯仿都不是安全的麻醉剂,而化学界当时还不能提供更多的易挥发性化合物供试验,因此,人们一边寻找新的更为安全的麻醉剂,一边仍继续使用这两种麻醉剂,直到更为安全的麻醉剂问世。氯仿于20世纪50年代被淘汰,后只作为溶剂使用。以后依次被发现的更加安全的麻醉药有乙烯(CH2 CH2)(1908年)、乙烯基乙醚(1930年)、氟乙烯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氟烷(1953年)、甲氧氟烷(20世纪60年代)等。

以上提到的都是全身麻醉药(包括吸入性的和静脉注射的全身麻醉药),如果做很小的外科手术,似乎没有必要让患者完全失去知觉。特别是有些手术需要患者的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如果患者完全失去知觉就无法配合了。这就涉及局部麻醉的问题,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局麻药有可卡因、普鲁卡因、阿米洛卡因以及酰胺类、芳香酮类、醚类等。这里就不一一详述了。

按照坊间流传的说法,手术红包也要有麻醉师的一份。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麻醉在手术中的重要性,没有麻醉师的密切配合,手术也不可能成功。但患者却几乎从来不会知道更不要说去感谢研究麻醉药和生产麻醉药的人们,这些人的功劳也是不应该被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