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14790900000017

第17章 科技的脚步(2)

麻醉外传

接触医学之后,我就一直不相信关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英雄气概才拒绝华佗为其使用麻醉药刮骨疗毒的,我宁愿相信关羽是因为不相信麻醉药的效果或者担心麻醉后的不良反应而拒绝先麻醉再手术的。谁愿意选择一条明知道会痛苦万分的路呢?答案只能有一个,那就是:另外一条路更加痛苦或者凶险,更加不可预知。

华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外科医生,中国人认为正是华先生最先发明了麻醉剂,并最早将其应用于全身麻醉。我想还是不要往前追溯了,因为无论怎样考证、追溯,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中国人最早发明并使用了麻醉剂。即便姑且把华佗算作麻醉剂使用的滥觞,已经比英、美等国早了1700多年。据记载,华佗发明的麻醉剂称为“麻沸散”,患者需酒冲服用,才会全身麻醉。不知道需要多少酒冲服,但我知道酒喝多了,即使不用“麻沸散”也会人事不省。

华佗之后,国人对麻醉剂的使用似乎并没有继续发扬光大,麻醉剂似乎也走入歧途,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出现更多的是麻醉剂换代产品的使用,比如迷香、药酒等,大多不是治疗目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杨志在运输上级的生日礼品行至中途时,因口渴在路边小摊喝了碗大碗茶,被“英雄”们在茶里下了麻醉剂,麻翻在地,礼品尽失。后来走投无路,只好去市场卖刀谋出路(详见《水浒传》“智取生辰纲,杨志卖刀”)。

史料记载,中国人发明了麻醉剂后,还传播到日本、朝鲜、摩洛哥等国及阿拉伯地区。按理,如果中国的麻醉剂十分有效,那就应该在西方传播开来,可不知什么原因,西方的文献记载中,直到19世纪40年代,现代麻醉剂才被应用于外科手术中。华佗死后,“麻沸散”的秘方就失传了。有人认为洋金花是“麻沸散”的主要成分,但发现必须用相当大剂量的洋金花才能产生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还必须配合西药冬眠合剂才能使患者进入麻醉状态。因此,华佗的“麻沸散”中究竟含有哪些中药,至今仍是个谜。但我们也不能据此认为19世纪40年代在麻醉剂发明之前,每一例外科手术都伴随着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痛苦嘶叫。当然,惨死在外科医生刀下的人所经受的无可名状的痛苦无疑是存在的,而且这方面的相关记载随处可见,可以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彻底解决的患者剧痛问题限制了外科学的发展。

我相信,现代麻醉剂发明之前,古代西方的医生们也必定对某些植物的止痛性能做过广泛的研究,而且还会在实践中努力尝试各种可能的麻醉品,并从中积累了大量的知识。文献记载,至少在4000年之前,可卡因和鸦片就已作为影响心理状态的药品而为人所熟知。它们似乎也在同样早的年代里被当作药物来使用。罗马的医生们掌握着若干种可当作止痛药和安眠药来使用的毒品。鸦片是当时使用最为普遍的药品之一。据说还有“物理麻醉法”:医生让助手用木棒猛击患者的头部,使患者昏过去再做手术。可能又会有国人跳出来说,我们的祖先才发明了真正的物理麻醉法——针麻,而且现在还在使用着呢。

虽然有人说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可一味地沉醉于历史绝不会带来进步,只能是产生更多的阿Q而已。

那么,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中,麻醉药又有怎样的传奇经历?它又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模样的呢?

请看下回:《麻醉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