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那把柳叶刀:剥下医学的外衣
14790900000019

第19章 科技的脚步(4)

白内障与眼科的历史

在普通人看来,人的眼睛是最娇贵的器官,很难想象在眼睛上动手术。何止普通人,即使在外科大夫眼里,眼睛也是最难下刀的人体部位之一。但是,眼外科又是古代世界上最先进的医学领域之一。

眼科手术中最常见的是白内障手术。

白内障是眼睛里的晶状体发生混浊的一种眼疾。其病因目前还不十分明确,一般高温多雨、光照很强、紫外线强烈的环境使得这些地区的中年人也很容易患上白内障。比如我国的福建、闽南地区就是白内障的高发区。由于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能预防和阻止白内障的发生发展,所以手术是白内障患者复明的唯一有效的方法。1975年,毛泽东就曾接受过白内障手术。

眼疾在古代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疾患,现实的迫切需要培养了古代眼科医生的非凡技艺。从有文献记载的历史来看,约公元前1900年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所制定的著名法典提到了这类手术。法典提到,用铜制柳叶刀可以治愈失明这一疾患。外科手术竟需要法律来加以规定,这一事实表明,此类手术在当时肯定是相当常见的。约2000年后,被称为意大利古典医学史中最有才干、最聪明的人塞尔萨斯,他生活在罗马提比略皇帝(公元14—37年)统治时期,他在医学著作中对一次白内障摘除手术做了详尽的描述。塞尔萨斯详加描述的这一手术现在被称作“白内障压下术”。在塞尔萨斯笔下,这一技术似乎已臻于完善。有人认为罗马医生的“白内障压下术”是从印度医学宝库中借鉴来的,因为在印度的医学典籍《妙闻集》(大概编撰于公元前的最后几个世纪)中有一部分专门谈到了眼科疾病,在谈到白内障压下术时,措辞用语也大体相同。

直到19世纪中叶,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帝国主义的入侵,西方医学才作为基督教传入手段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1820年,身为东印度公司医官的哥利支(Thomas Richardson Colledge)受命来华,他曾经目睹在广州、澳门街头有无数盲人,拄着拐杖在街头蹒跚而行,深为忧虑,誓以精力、财力解救这些眼疾患者。于是他在1827年开办了澳门眼科医院,这也是中国第一所西医医院,他希望用自己的新颖医术给贫病交加的人们带来光明。该医院仅在1827—1832年间,就治愈各类眼疾患者达六千多人,双目复明的也有许多。1834年,美国传教士兼外交家伯驾(Peter Parker)来华;1835年,他创办了广州眼科医局(Ophthalmic Hospital,即后来的博济医院),当时的眼科医院施行白内障手术居多。后来,加拿大传教士在四川开办了华西协和医院,以眼科为主,直到现在,那里依然是中国的眼科中心。

虽然从客观上讲,传教士和教会医院在把西医技术引进中国和培训医务人员上功不可没,但在这些传教士中,有些是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服务的,也有一些是抱着人道主义或宗教信仰的原因来到中国行医的,还有一些甚至是利用教会医院进行新疗法、新药或它种试验的,医疗事故也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