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儿子娃娃
14789700000012

第12章 逛巴扎看热闹

新疆最热闹的地方在哪?就在巴扎上!

新疆维吾尔族生活中,有“三扎”:麻扎,是指墓地;俄扎,是指看轻你;巴扎,是指不定期的集市。巴扎最有意思,可以说是新疆,尤其是南疆最热闹的地方。假如有人说,没到过喀什就不算到过新疆,那我可不可以说,没逛过巴扎,你就没有真正见识过维吾尔族文化。

乌鲁木齐有个国际大巴扎,在二道桥那个地方;喀什市区也有大巴扎。但这两个大巴扎在室内,每天开放,与内地的大型百货商场毫无二致,没有太多的地方特色。

我要说的是遍布南疆各乡村,每周只开一天的乡土型、原汁原味的巴扎,比如巴楚县色力布亚镇的巴扎,据说是南疆最大的巴扎。

色力布亚镇的巴扎日定在每周四的这一天。

每到星期四这一天,无论是村干部还是农民,人们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有乘车、骑摩托车、驾毛驴车的,也有走路的,朝着巴扎这个方向移动、挺进。巴扎上人山人海,据说有10多万人。拉货的、载人的,不断说着“好息”(此处为请让路之意),在巴扎上缓慢通过,发动机声、毛驴声和人声交织在一起,奏出一曲忙碌热闹的巴扎曲。

巴扎上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有手提式婴儿摇床、被褥等床上用品、衣服、鞋帽、十字绣、化妆品、各种干果、锅碗瓢盆、笤帚、坎土曼(一种当地常用的农具)等生活生产用品。十字绣在当地十分流行,县上开有许多家十字绣店,给我们做饭的阿姨,闲暇时也在绣着“家和万事兴”之类的绣品。

你也可以在边上摆个摊,出售鸡蛋、蔬菜、红枣等这些自家产的农副产品。巴扎上场面最大的是活羊交易,有一个很大的专门区域,十分壮观!这里出售的大多是羊羔与种羊。我问了几家刀郎羊的卖主,每头开价要上万元。据说,当地最贵的一只公刀郎羊值数百万元,给谁家的羊配种一次就要收数万元。

巴扎上有许多卖小吃的摊点。这种摊点一般很小,就一张桌子和几把长条椅子。有的人来逛巴扎,他可能什么也不卖也不买,就是为了喝上一碗羊肉汤,吃上一个馕!常见的小吃有:刨冰,冰块(维吾尔语称木孜)是冬天时收集起来放在地下的,用时如石头一样的冰块就放在桌子上,维吾尔族姑娘用小刀刨下来,加上糖和一些调味品,散发出一股很浓的羊膻味;干炸鱼,就是内地的油爆鱼;各种拌面,很好吃;手抓饭,各家的做法很不一样;羊肉和羊肉汤,想吃羊肉就大碗吃肉,想喝汤就喝碗羊肉汤。也有当场烤的羊肉串卖,肉块大又多,一串相当于我们在其他地方见到的两串多。大块的馕坑烤肉,串在短铁扦子上,色泽金黄,让人胃口大开。

巴扎更多的时候,是个社交的场所。男人女人,各自站一块,聊聊各自的情况,张家生了个娃,李家买了几只羊。穿了新衣、戴了艳丽的头巾、化了妆、描了眉、喷了香水、美丽活泼的维吾尔族克孜(姑娘之意)花枝招展地在巴扎上到处走来走去,寻找着自己中意的巴郎子(小伙子之意)!

这样的巴扎,在新疆的土地上,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生活画。浓墨重彩间,浓郁的生活气息、世俗的烟火味道,还有那些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生动而鲜活,哪怕你只是个匆匆过客,也会在这个瞬间,被巴扎上的热情深深打动。

上海新一轮对口援疆的新风也从万里之外的黄浦江畔,吹拂在南疆的巴扎上。为了把巴楚县色力布亚镇这个南疆最大的巴扎建设得更具规模、更整洁美观,让当地的各族农牧民有一个更好的购物去处,2011年巴楚县安排了500万元援疆资金,对该镇进行小城镇试点建设。建设后的巴扎,路更宽了,交易大棚更结实安全了,店牌更醒目了,路灯更明亮了,自来水更流畅了,用电设施更有保障了。2012年,巴楚县计划再安排1000万元援疆资金,用于该镇小城镇试点建设项目,改造后的色力布亚镇巴扎将更美!

(本文发表于2011年11月17日《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