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日本 日本人 日本文化
14784700000007

第7章 日本人的姓名

在明治维新(1868年)以前,日本是一个有身份等级制度的国家,只有华族、贵族、豪族有姓,而平民则有名无姓。明治初年,为了编造户籍,课税征役,政府颁布法令,废除身份制度,要求每人都确定一个姓氏。于是,地名、田名、身世、家系、职业、住所、屋号、工具,乃至动植物名称都成了选择姓氏的依据。如田中、三木、佐佐木等是以地名为姓的;山上、松冈是以住所为姓的。1898年制定户籍法之后,每户才固定了姓,不得任意更改,并以子从父姓、妻随夫姓、世代相传为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然日本法律规定女子结婚可以不随夫姓,但实际上仍然是妻随夫姓者为多。如著名的电影演员山口百惠与三浦友和结婚后便改姓三浦;日本乒乓球选手松崎君代,结婚后改为栗本君代等。

今天的日本,某些特殊行业或技艺者的姓名可以代代袭用。如歌舞伎的市川团十郎、尾上菊五郎等,一直都是世袭的,既可以传子,也可以传弟子、养子及同行。用法是在原姓名之前加第几代,如“十一代目市川团十郎”、“五代目尾上菊五郎”等等。

日本人的姓,一般由一至五个汉字组成,其中以两个字居多,如:北(きた);田中(たなか)、铃木(すずき)、宇都宫(うつのみや)等,最多的达九个字。据统计,日本有12万个姓,最常见者有42姓,其中尤以铃木、佐藤、田中、山本、渡边、高桥、小林、中村、伊藤、斋藤等10姓为最,约有1000万人,占日本人口的1/10。

日本人的名字最头痛,看上去是同样的汉字,读音却未必相同,只怕连日本人也不一定能读准全部的姓名。比如:正路(せいろ)、正治(まさはる)、正太郎(しょうたろう)、今井正(いまいただし)、大正(おおい)等等,都是汉字“正”,但是读音却五花八门。有些名字的发音极其特殊,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如果你不亲自询问本人,谁都不知道应该如何读出。比如,有一个姓氏是叫做“四月朔日”,它的发音却是“わたぬぎ”。它隐含的意思是:一到农历四月一日,天气开始转暖,身上的棉衣就要穿不住必须脱掉了,所以它应该是“綿脱ぎ”,但它却写作“四月朔日”。另一个姓氏是“栗花落”,它的意思是:进入梅雨期之后,栗子树上的小花就开始凋谢、脱落,所以它的发音是“ついり”,实际上应该是“梅入り”。还有一个姓氏是“月见里”,它的发音为:“やまなし”,即“山無し”,它所隐含的意思是: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由于前面没有山挡着,所以在月光下,可以隐约看见一个村庄。诸如此类。

日本人取名多用排行。如:田中一郎、山下次郎、伊藤三郎、佐藤四郎等。据民间传说,武大郎被西门庆和潘金莲加害之后抛入大海,但武大郎命不该绝,数月后竟漂到一个叫做蓬莱的仙岛上即日本,并且还当上了皇帝。执政期间,武大郎命令国民必须回避使用大郎及其胞弟二郎的名字。传说未免荒唐滑稽,但日本人的名字中真的不太有叫大郎和二郎的,想想也很有意思。

日本人的名字也和中国人一样,多有一定含义。如猪、雄、虎、熊等表示勇武;良、喜、吉、庆、嘉等表示吉庆;龟、鹤、松、千代等表示长寿。女子的名字则常带“子”字,如,春子、芳子、好子、秀子、千惠子等;也有的用绿、千代、房江、芙美江等,但以“子”作为最后一字者居多。

日本人的名字很单调,雷同者亦甚多。比方说从一郎、太郎、次郎、三郎、五郎,八郎,一直到九郎、十一郎都有很多人叫。除了郎,还有不少人叫“夫”的,比如春夫、光夫、和夫、一夫等。旧时很多人有叫“之助”(如松下幸之助)、“之介”、“左卫门”、“右卫门”(一休的故事中)之类的名字。另外,像单个字的名字,如“たかし(TAKASI)”系列,汉字不同,但读音相同的:隆、孝、貴、崇、敬、尚、剛等以及两个字的隆志、孝司、孝史、隆司、隆史、尚志、貴司之类的词组都读“たかし”(TAKASI);还有如正、忠、匡、雅、直、義、理、钁、忠司、匡史等,都念做“ただし”(TADASI);武、毅、健、剛、雄、猛、豪、剛司、健史、武史、健也、剛司都念做“たけし”(TAKESI),男性多用。

还有一种两个字的名字是在动词后面加虚词的,正好是“之乎者也”中的“之”和“也”,还有“呜呼哀哉”的“哉”。这三个字比较多见,比方说,宣之、暢之、伸之、惠也、博也、宏也、拓哉、卓哉、琢哉、浩哉等等。现在,由于演艺界明星的影响,这种两个汉字的名字特别容易被接受。

女孩的名字更单调,如纪子、和子、幸子、纯子、爱子、花子、惠子、紀子、雅子。还有“美”字系列:如真由美、真美、麻由美、恵美、阿佐美、由美子、亜美等。花的名字如:小百合、百合、樱、百合子、梅子等。比较有现代味道的:如佳織、香織、友香、由佳、美穂、美保、美帆、優香、明菜。还有一些脱离了汉字用片假名起的名字。

无论男名还是女名,虽然汉字看上去各异,但读音多数重复。你如果在公众场合喊一声“ゆうじ(YUUZI)”,可能会站起来一大排人:友治、勇次、祐二、雄治、勇治、勇二、祐司、雄司、裕治、裕次、祐治、雄次、勇司、裕二、裕史、悠司……,因为这些组合的发音都是相同的。女性的名字也一样,如“みちこ”(MITIKO):美智子、道子、路子、通子、美知子、倫子、美千子、三智子、未知子、迪子都是同样的发音。所以,在日本,名字一般只在家里和很亲近的朋友之间才使用。在学校、公司等公共场合,都是使用姓来称呼人,这既显得比较郑重,又可以避免因叫错而尴尬。

日本人的姓名通常是先姓后名,译成西文时,往往改为先名后姓,如“yitirou.tanaka”(田中一郎),即按照日语原来的读法以罗马字拼写而成。自1951年日本政府提出限制人名使用生僻汉字以来,日本同名同姓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有人主张不用汉字取名,而改用“假名”。也有的由于受欧美的影响,采用“洋名”的,如“相川拿破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