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日本 日本人 日本文化
14784700000038

第38章 神秘多元的日本文化

日本,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国家。它在政治、经济、宗教、生活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令人无法理解的神秘;日本人,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特质,从气质到国民性格,都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日本的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化,如和服、茶道、柔道、武士道,更让世人惊叹不已。以至于无论是它的朋友还是敌人,都对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怀有一种莫名的好奇。

我们知道,日本的文化环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小岛和大洋。与典型的西方文化环境以及典型的东方文化环境都不同。小岛和大洋的特殊环境,使日本文化既能长久保持自身的本色,又能随时融入世界潮流。德川时期日本著名的思想家佐久间象山曾经提出的“和魂洋才”的思想恰好说明日本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和魂”即日本的价值观,“洋才”即外国的技术和文化。也就是说,日本既重视西方以及中国的技术文明,但同时又不放弃自己固有的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这样说不至于会差以毫厘而失之千里吧。

日本四面环海。在与古代中国发展交往之前,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日本也是保守的、封闭的。所不同的是,这个岛国矿产资源极为贫乏,而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又较为频繁。在与极其不利的自然环境长期抗争以求生存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造就了日本人处变不惊的民族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又使得日本人天生就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民族忧患意识。同时,日本民族团结、合作、吃苦、忍耐、进取、以及善于学习的优秀品质也得以世代相传。在他们看来,日本民族如果不拼命、不努力,很快就会自生自灭。

战后的日本几乎是一片废墟,能够在几十年时间内实现经济的飞跃,成为世界级的经济和科技强国,除了战后重视走人力资本型发展道路,走教育立国、技术立国和贸易立国的道路之外,与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日本民族的传统、日本语的特点,以及等级分明的社会结构等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日本特有的文化现象,即表里分离的多重矛盾的特质。日本人十分崇尚武士道的“忍者”文化,即拼命地掩饰、克制和忍耐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可以说极大地压抑了个人自由和个性的发展,但从维护家族、集团、社会稳定的角度而言,它却保持了人与人关系的顺畅,集团秩序的安定,以及日本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效率等人文因素。

在日本人的思维里,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组织永远是至高无上的;每天的加班对每个人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对待工作的极其认真是日本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特征;强烈的集体意识也是日本人所崇尚的精神。当你问及日本人个人理想的时候他们都很难作答。相反,如果问及所在的集体的目标或是整个国家的理想时,他们的回答都会既坚决又果断。

众所周知,日本信奉家族主义和资历主义,但它的家文化与中国明显不同。日本文化注重的是财产的“家”,而不是血缘的“家”。所以,应该说日本的家族主义比之于中国的更具有社会意义,更容易得到员工的普遍认同。

在日本,群体价值观念比较鲜明,虽然也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能力的提高,但却是以服从集体为前提的。群体精神和武士精神的结合,使日本企业在发展和对外竞争中深受其益。

日本人的勤劳与集体观念是整个民族发展的动力,这已为世人所认同。但作为一个岛国,日本人的狭隘思想亦非常严重,从政府的政策到平民的日常生活,无处不在。如日本转播奥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时,只播报日本选手的成绩,哪怕日本选手只得了第三名也不会提到冠军是谁。生活中日本人对别人的事情更是不感兴趣,住了几十年连邻居都不认识的人比比皆是。

不可否认,在接受外来文化的过程中,儒学、佛教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都非常之大。如果说儒学是日本人完善道德、修养身心的法典,那么佛教和本土的神道教则是日本人性格和意识的灵魂。日本人的宗教意识的确十分浓厚,在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中,人们随处都能看到其对人生虚幻、生死轮回的无奈和感叹。日本人的生死观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民族。他们认为,生命是短暂的,像樱花一样骤然开放,凄然凋零,才够悲壮、够洒脱。他们欣赏樱花,不单单是赞美其花开时的绚丽,同时还赞叹它短暂的生命。“生如春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这就是日本人对于生命的认知。君不见,从男女的情死,到武士的切腹,历来莫不是文学艺术所表现的重要题材。死对于具有武士道精神的日本人来说,是“适得其所”,是生存的继续,尤其是为了某种目的的死,乃是常人达不到的一种最高境界。

长期以来,人们常把日本文化视为中国儒家文化的范畴。事实上,中国的儒家把仁、义、礼、智、信作为最重要的美德,并相信“仁”是人类最本质的美德,从而强调以德治国的原则。日本的儒教却忽略“仁”而着重强调“忠”。再有,在中国的儒家思想中,一般不会单独地强调“勇”在个人修养中的作用。我们认为,如果一个人的人格修养达到“仁”的境界,就会有超乎寻常的勇气和献身精神。而日本儒教则刻意地着重追求“勇”并大加渲染,武士道就是典型的证明。所以,如果笼统地将日本文化看作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一部分,那又如何理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呢?

在西方以及中国,人们一般都比较欣赏直截了当、实事求是,讨厌并极力避免含糊、暧昧、表里不一。而在日本,暧昧却被认为是有礼貌、有教养而备受崇尚。有人说,活得越累就越日本。的确,在其他民族一般都认为肯定就是肯定,否定就是否定,表达得清清楚楚,才是对对方的一种尊重。而日本人则不喜欢清楚表达,特别是极力回避断然否定。我们常能看到日本人满口说“是、是、是”,却根本不按照对方说的去做。所以,西方人常抱怨“狡猾”的“圆滑的”日本人。有人说:区别肤色和长相都一样的中国人和日本人时,只要看他们谈话时的样子就可以了。不断点头的是日本人,而不动神色的则是中国人。有的时候,在对方还没有表明什么立场时,日本人就已经不断地在点头,不停地在说“はい”(哈依)了。

我们现在都在讲学习型文化,其实,整个日本文化就是标准的典型的学习型文化。在明治维新以后的绝大部分历史时间里,日本民族一直是在向外族文化的学习和开放中走过来的。日本一位学者就曾说过,日本文化是豆浆,中国文化就是使它凝成豆腐的卤水。不仅如此,日本还向荷兰学习,即历史上所谓的“兰学”。然后是英国、法国、德国,现在是紧紧跟在美国的后面。所以,日本民族确实是学习、选择、改造和创新的典范。日本人与其他国家所不同的是,任何外来的文化和技术,一旦被其所用,就会理所当然地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并且即刻就能体现出其与众不同的特殊内涵与别样的风格来。

日本,的确是一个非常看重自己文化,并在保持、发扬和营造自己文化的同时,巧妙地吸收和借鉴别国文化长处的民族。早在20年前,原日本首相大平正芳就已经说过:如今的日本既不是政治的时代,也不是经济的时代,而是文化的时代。难怪当时美国的企业家和管理学者们对日本的文化,尤其是企业文化是那样的津津乐道,也难怪日本差一点就成了世界第一,原来都得益于其独特而神奇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