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日本 日本人 日本文化
14784700000014

第14章 日本人与“对不起”

与日本人接触过的人都有体会,日本人动不动就说“对不起”(“すみません”、“ごめんなさい”)。比如,问路时要先说“对不起”;请别人帮忙时也说“对不起”;访问时还是说“对不起”。接受过别人的招待、得到过别人的照顾等等,下次遇到时都是首先说“对不起”。有的时候,本来应该说谢谢的场合,日本人说的也是“对不起”。比如,你为他们开一下门,让一下路,或者请他们先行一步,请上车、请进门等许多许多时候也都要说“对不起”。在日本叫做“川柳”的律诗中甚至有这样的描写:“寝言まで平謝りのお父さま”即连说梦话时都在说“对不起”的父亲。这里父亲的寓意是日本的男人们,实际上是指所有的日本人。

本尼迪克特在她的《菊与刀》中也举过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在大街上,一阵风吹走你的帽子,一个陌生人替你捡了回来。当那人把帽子给你时,作为礼节,你在接到帽子时,说声“对不起”以表达这种萍水相逢而又无以报答的恩惠。【1】当然,说谢谢也不错,不过,说“对不起”更符合日本文化和日本人的心理。因为“对不起”所隐含的意思是,本来不应该给你添麻烦的,而今打扰了您,影响了您,所以除了表示谢意外,更多的应该是“对不起”。

在公共汽车上,如果有人给日本人让座他们要说“对不起”(当然,必须是真正需要座位的人,而不是你认为的老人。否则,日本人非但不感谢你,反而会瞪你一眼)。这个时候说“对不起”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个座位,原本是您坐的,您看到我不方便(比如抱着小孩,身体的某部位不自由等),主动站起来给我让座,真的是对不起。

假如日本人真的对不起你的时候,那就更毫无疑问地要说“对不起”了。但是,在人多的地方如果日本人被你踩了脚,他们同样也要说“对不起”,你一定对此觉得奇怪。但在日本人看来,自己被踩是因为自己妨碍了别人,走进了自己不应该去的区域,所以才会被踩。这就是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总之,在日本人的日常生活中,抱歉的表达远远多于感谢的表达。

再比如,日本人遇到一个不久前见过面的人,首先说的是“先日失礼しました”。意思是:“我对几天之前的那次见面表示抱歉”。如果你了解日本文化,你就会知道,这是一句极其平常的客套话,其内涵是:我是一个粗心的人,上次见面时,很可能在无意间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如果真的是那样,我很抱歉。日本人听到有人这样说,根本就不会往心里去,因为这纯粹是一种客套。但如果是外国人,特别是中国人听到这句话,反应可就不同了。当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时,很惊讶:没有哇!然后还要认真地回忆那天的事情。所以,日语翻译遇到类似的情况,一般都直接译成“你好,上次谢谢你!”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和误会。

在西方的许多国家,如果发生了诸如两辆汽车相撞的法律责任的事件时,一般是两个肇事车主都不说话,只等警察判明责任。假如你无意中说了一句“I'm sorry(对不起)”,那好,责任就由你承担了,因为在这种场合说“对不起”,就意味着:是我做错了事,我很抱歉。所以,据说日本外交官出国之前,外务省在培训中特别强调:一旦发生重大事件时,绝不能随随便便说“I'm sorry”。这个警示对于日本人来说的确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日本人已经养成了有事没事、大事小事都说“对不起”的习惯。即便是遇到责任事故,尽管他们一再叮嘱自己“不是自己的错,千万不要道歉”,但是,由于文化上的习惯,不少人仍会不假思索地说出“对不起”。

不过,外事交往多了,日本人也学会了在道歉上的警觉,开始谨慎使用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对不起”调料。比如在国外办公司、设厂、进行经济贸易和外事活动时,特别是遇到质量、违约等索赔问题时,日本人绝不会轻易地说“对不起”。在重大政治历史问题上更是如此。至于其文化背景方面的深层原由,将在另篇叙述。

注释:

【1】吕万和等译.《菊与刀》.商务印书馆,第73页,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