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生活中离不开的心理学
14769400000024

第24章 与朋友营造和谐的氛围(2)

就像有人喜欢讲笑话给朋友听;有人喜欢请客,而且一定不让别人出钱;有人喜欢请亲朋好友到家里玩;有人喜欢找人一块儿爬山;有人喜欢请朋友打保龄球……,这样的朋友不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又是什么呢?

交到浪漫的朋友真的可以增添生活上的色彩,有人到国外求学时,为消磨寂寞时光,干脆录下自己的声音寄给故乡的友人。所以,当我们和朋友相处时,除了诉苦、闲话家常,是不是可以做一些更具有建设性的事,和朋友分享一些生活上的喜乐,让自己成为浪漫的人,和朋友共同经营生活情趣。

交朋友是干什么的?就是告诉朋友心中的苦与痛,伤与悲,邀朋友去尽情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天,让我们的日子活起来,让生命更有光彩。有人说得好,交朋友可以分担痛苦、分享快乐。分忧可以使痛苦减半,分享可以使快乐加倍!

生活中要有能同乐分忧的朋友

与朋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当朋友获得成功时,及时地由衷地祝福朋友,分享朋友的喜悦,会使朋友更加快乐,并会感激你对他的祝贺;当朋友有困难时,应帮助他渡过难关,真正地体现有难同当。

如果朋友对你的某些行为流露出不满甚至批评时,应该弄清友人的不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时可能是朋友误会了你,而有时或许是由于你的粗心没能照顾到对方的情绪,使对方产生不满。无论何种原因,你都应该谅解朋友,坦诚地向对方解释自己的行为,甚至赔礼道歉,以化解对方的不满,求得对方的原谅。

与友交往时应多强调精神因素,淡化物质上的交往。交友时应把对方的道德品质、脾气和性格是否与自己相投作为择友标准,不可以贫富贵贱作为择友标准。与朋友交谈或来往时应强调精神上的交流。例如,聊一聊最近的生活感触,互相给予鼓励和支持等。不可一味地谈金钱、谈物质,这样会给对方很不好的印象。当对方遇到物质方面的困难时,应慷慨给予对方物质帮助,不要吝惜,这样会使对方觉得你是一个真正的朋友。

人们大都是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交友,但如果与跟自己年龄相差很大的人交朋友,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年人遇事经验丰富,年轻人遇事热情有冲劲,两者的交往可以取长补短,所以社会上也不乏“忘年之交”。

人与人交往的最好结果是心与心的相通、志与志的相合、心理与心理的相容和分寸适度的距离感。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因此在经历、教育程度、道德修养和性格等方面也各不相同,这些差距不应成为友谊的障碍。承认这种差距,适应这种差距,双方可以有争论、有辩解,从争论中寻找两人的契合点,求同存异。同时,在涉及精神信仰的因素中应尊重对方,在涉及认识水平的问题上应通过暗示、影响等使对方认识到你们之间的差距。总之,有时保持这种距离,比强迫对方或自己改变以缩短差距要可行得多。

朋友之间的兴趣爱好有差异是正常的。如何使朋友之间的爱好协调起来呢?一般来说,朋友之间的兴趣爱好是相近的,但有时又截然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尊重彼此的兴趣爱好,互相取长补短,以拓宽自己的知识空间。在交朋友时,应注意多结交一些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差甚远的朋友,可以使自己见闻更广阔,思想更活跃。

距离产生美感,朋友之情再深,也不必天天黏在一起,因为相距越近,越容易挑剔对方的缺点和不足,忽视对方的优点和长处,长此下去,会导致矛盾摩擦。如果朋友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使朋友彼此忽视缺点,而发现的是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并对对方有所牵挂,这样友谊就易于维持下去。

与不同的朋友交往也应注意方式方法。例如,与知识渊博的人交谈时,应抓住要点,这样就会使对方注意你。与文化水平比你差的人谈话时,应理解对方话中的意思,直接地阐述自己的观点,避免拐弯抹角。与性格热情外向的人说话时,应坦率真诚。与性格内向的人说话时,应注意措辞,不宜太过直露。这样,朋友会将你视为知己,你们的友情会更加深厚。

日常生活中曾经与人的友情

布劳德搬到这个小村不久,新交裘恩突然去世。布劳德和她只见过两次面。她看来似乎很和蔼可亲,但是也很平凡。因此,当见到有那么多人拥往教堂参加她的丧礼时,布劳德不禁大为惊奇。她想:“大概是我低估了她的成就。”便走到教堂门口去问门旁的一个男人:“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来?”那人露出了困惑不解的神情,然后答道:“哦,他们大部分只是她的朋友。”虽然布劳德根本谈不上了解裘恩,但离开教堂时,她为吊唁者的伤逝情怀所深深感动。

做别人的好朋友以及有个好朋友,能使我们日子过得丰富充实。可是,友谊不是要有就有的,而必须经过栽种培养。

要成为好朋友,需具备什么条件呢?以下是许多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者从事这方面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

(1)腾出一点时间来给朋友

许多人都说:“我想多交些朋友,就是没有时间。”然而,那些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我们却总腾得出时间去做。可见,要腾出一点时间来给朋友,只需动一动脑筋就能办到。马嘉丽是一位忙碌的律师,但她巧用心思,跟友人保持联系:跟甲友一同逛街购物,跟乙友打网球,跟丙友一起到一家喜欢的馆子去吃午饭。她有一本“友谊簿”,在每个月的第一天,她都会从抽屉取出这个簿子,看看有哪些朋友已经一个月没有联络,然后打电话给他们。把时间留给朋友,家里也许会因你没时间收拾而稍微凌乱了一点,或者会错过几个电视节目。不过,为了友谊,这些小小的代价何足挂齿呢?

(2)注意小节

陪朋友共渡难关固然重要,但一些似乎无足轻重的表示关怀的行为,例如打个电话祝贺生日,寄个问候卡并写上“最近你好吗?”几个字,都是联系友人的好方法。《终生朋友》一书的作者史蒂芬·达克,请人回忆他们一天之中最重要的对话。他发现,那些最要紧的谈话通常只有两三分钟长。达克说:“能让你的朋友知道你关心他们的,不是谈人生意义的长篇大论,而是日常关心之类的几句话。”

(3)不要怕露出真我

有些人拒绝向朋友袒露他们的内心。他们不敢在朋友面前发泄自己的恐惧、失望和消极情绪。可是,不管在哪一段友情中,都有要敞开胸怀说真话的时候。布劳德的女儿艾琳在学校里和另外两个女孩很要好,有一个星期天,这两个朋友结伴出去购物,没有邀请艾琳,使她很伤心。她们两人回来时,艾琳第一个本能反应是假装不在乎。可是由于她实在觉得委屈,结果脱口而出,把她的难受心情说了出来。这两个女孩突然明白了她们之间的友情对艾琳多么重要,连忙同声向她道歉。于是,16岁的艾琳便懂得必须让别人了解你,别人才会觉得跟你没有距离。或许你会以为,如果你让朋友看到你的缺点,他们对你的好感就会减少。其实,他们可能反而因此更喜欢你。在友谊初建时期,坦然承认自己的缺点可以使你更令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