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探索与发展新论
14768000000038

第38章 浅析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及思考(1)

王照川(成都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

[摘要]企业工会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物质保证,就要提供构建和谐企业的三个基本保证和四个核心要素。同时,还要在六个方面对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发挥进行创新性的再思考,才可能真正实现构建和谐企业的宏大目标。

[关键词]企业工会 构建和谐 作用及思考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主体,和谐企业是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基础。工会作为党领导下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因此,企业工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以及对构建和谐企业进行创新性思考,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企业提供物质保证

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没有发展,建设和谐企业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企业工会要在构建和谐企业中,要充分发挥建设职能,紧紧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生产经营、现代管理的中心工作,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必须具备相应的物质保证,才可能激发企业活力,促进职工的创新意识,使企业形成高度和谐的运行机制,尽快步入现代企业的先进之列。

(一)提供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保证

构建和谐企业的主要物质保证包括人力资源、文化建设资源、管理资源、经营资源等,是企业发展的四大基本动力,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性资源保证。企业工会要积极发挥构建作用,首先要实现三个基本保证。

1.保证企业人力资源能量的充分释放

人力资源是企业和谐发展的第一要素。作为一种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具有更多的多元性物质特征,是构建企业和谐的变量和原动力。没有人的要素作用的充分发挥,构建企业和谐的物质保证则无从谈起。企业人力资源能量的充分释放以保证构建和谐企业主要体现有:第一,利用人力资源开发积极发现和培养人才,实现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夯实构建和谐企业的人力基础;第二,重视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以人力要素的优势具化为构建和谐企业的保障能力、创效能力、持续能力和控制能力,实现人力资源的能效转换,成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新能源;第三,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绩效功能和绩效资源来提高和谐企业的建设效率与质量,实现和谐建设的持续性和创新性的良性延续,最终实现人本和谐的新突破;第四,实现人力资源机制与构建和谐企业机制的对接,以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管理、企业经营三大核心发展要素为具体内容,在突出职工的主人翁地位的前提下,抓好企职工队伍的建设以职工和谐、企业和谐为起始点,使构建和谐企业更务实、更形象、更有先进性和更具公信度;第五,人力资源对构建企业和谐的“物化”作用可以持久支撑和谐的长效机制,其持续性和创新性发展,可以成为构建和谐的基本人力资源模式,并且可以在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循环、充实、提高的环节中促进企业和谐建设和企业人才的不断开发与不断更新。

2.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构建和谐企业的交融

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三大要素之一,最能体现构建和谐企业的实质,可以极大地表现出企业的精神和形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此外,企业文化建设纵横交错,与企业党建工作、职工队伍建设、现代管理与现代经营等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最能产生整体性的和谐绩效。由于二者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属性和特征上非常相近,就可以相互运作,实现目标的转换与延伸、内容的交替与互动,模式的借鉴和吸收,这种通用性、可行性非常明显,可以视为是一种资源的综合性高效利用。

那么,构建企业和谐一旦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要素,就可以触类旁通,增加构建和谐的物质保证力度,不仅可以推出新的创新思路和创新手段,开拓和丰富建设和谐企业的视野和成就,还可以形成多样性的构建方法和特色:其一,可以利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多样性创新作为构建和谐的必要基础,开展职工素质教育工程,全面提升企业与职工的综合素质。企业工会就可以积极利用多元性的技术创新和职工素质教育工程作为是推动构建和谐的两个重要载体,组织、发动、集中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二,利用企业与职工唇齿相依的特有关系所形成的经济杠杆平衡原理,在保持企业稳定和职工队伍稳定的重要前提下,以推进工人阶级的知识化进程来增强职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的竞争能力,以职工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来增强企业工会履行职责,维护职工利益的职能绩效;其三,可以利用企业文化建设营造“学习先进、尊重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等先进理念,凭借企业工会大力开展的“工人先锋号”等多种创建活动,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双增双节竞赛等,切实把职工的生产力和创造潜能发挥出来,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活动中促进企业的和谐建设;其四,可以利用团队精神,构充分加入企业工会职能要素,使企业和谐以人为核心,实现企业职工整体的先进性、创新性的持续发展,真正体现出企业和职工双向价值。

3.加强民主管理为构建和谐企业创造民主环境

和谐企业是职工享有广泛民主的企业。工会作为企业民主管理的组织者,在构建和谐企业中,要充分履行参与职能,加强源头参与,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建立民主管理机制,充分保证职工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让职工有畅通的参政议政渠道,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机会。从此,企业工会必须做到三个基本坚持:一是坚持和完善职代会制度,保证职代会的审议、决定、评议权,切实把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方案措施,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规章制度提交职代会审议、审查、表决并认真做好职工代表提案征集工作,广泛集中民智,使职工参与企业各项制度的制定和重大事项的决策,组织好职工代表巡视工作,检查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整改,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并在充分民主的环境中体现相互尊重、团结友爱,达到人与人、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和谐;二是坚持和完善厂务公开制度。按照“一化、三性、两延伸、四结合”的要求,建立厂务公开目标责任制、定期报告制、职工评价制、效能监督制、检查考核制、责任追究制等六项制度,拓宽公开范围、规范公开程序、完善公开形式,内容丰富、程序严格、形式创新、监督深入,做到“家底、家政、家事”都向职工公开,保证企业的各项权力在阳光下运作;三是完善日常民主管理渠道。积极完善协商、咨询、职工代表巡视等民主管理形式,通过领导班子联系点制度、网上民主信箱等积极探索和创新民主管理工作的载体、内容,不断提升职工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并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成为企业的主人,从而加快和谐企业的建设步伐。

(二)落实构建和谐企业的核心要素

建立和完善稳定的劳动关系为构建和谐企业奠定坚实基础,是构建企业和谐的重要前提。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建立协调稳定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基础。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要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树立“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维权理念,坚持“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的维权原则,本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人本精神,认真履行好维护职能,做到主动维权、依法维权、科学维权;把维护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维护好职工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协调好企业劳动关系,力争达到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与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的高度统一,自觉维护企业的稳定。所以,企业工会要积极发挥构建作用,还要要实现三个核心保证。

1.以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保证和谐建设

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是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是工会维护职工经济利益,协调劳动关系,促进稳定最为有效的手段。集体合同涉及职工最关心的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都是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其中工资问题是最关键的、最实质的内容,它是职工的经济来源和生活命脉。工会要坚持把职工关心的热点、企业经营的重点以及事实工程等纳入平等协商,写入集体合同,定期检查,年终报告,通过签订集体合同,使职工的劳动保障权、身体健康权、生存权等权益得到最根本的维护。通过工资集体协商,使职工的收入水平与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进步保持同步发展,切实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使职工心齐气顺,更好地投身到企业改革发展中。

2.强化企业工会对合同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协议的监督保证作用

在经济分配的过程中,要突出企业工会的监督作用、促进作用和协调作用,要用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和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作为构建企业和谐的必要的物质和精神基础,尤其要极大发挥经济绩效的动态平衡与保障绩效来保证企业经济利益分配的公平、公开与公正性。针对此,工会要注重进行创新性思考:一个是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确立到实施全过程的体制建设,从形式到内容必须务实、高效,有工会及职代会的切实监督,并特别注意相关法律法规的法定要求与法定的保证内容的充分落实;另一个是签订工资集体协商协议要真正体现绝大多数企业职工的愿望、诉求和期待,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地以此为契机,利用利益分配来扩展构建企业和谐的广度和深度,把握好构建和谐的关键要素,突出企业和谐的重要主旨,进一步扩大和谐效果,在和谐的质量上先人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