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最好的人生在路上
14767100000006

第6章 小女子驾车闯雪原(3)

“不敢去”,我小声说,确切地说是自言自语,但他还是听到了,哈哈一笑说:“小姑娘,放心吧,我还能大老远跑到高原上来骗人?去不去由你自己决定,普布家在市区,他曾经还是奥运会火炬手呢。”我心想那一定不是我认识的货车司机,因为一个货车司机怎么可能有机会去当火炬手呢。我决定不去,便谢过他的好意,继续去“八朗学”寻找去阿里拼车的伴儿。

黄昏下的拉萨有几分神秘感,好奇心驱使我很想去见那位叫“普布”的人,我决定到楼下小院的木板凳上坐着碰碰运气,如果“艺术家”这时候下楼来,我就跟他去藏族群众“普布”家,如果“艺术家”已经走了,那我就不去了,一切随缘。心里还在纠结时,偏偏那位“艺术家”下楼来了,我故作大方地说:“你好,我想和你去见见那位奥运会火炬手,那可能会成为我的摄影素材。”

“艺术家”干脆地说:“好吧,你只要不怕我是坏人就好。”

走出“东措”的大门,从一台面包车里探出一个圆圆的脑袋,黝黑的面容,我定睛一看,那是一张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他真的是我要见的普布大哥!我知道他肯定早已经忘记我这个人了,只是我感恩的心一直铭刻着他的样子。他笑起来的神态依旧没变,“艺术家”向普布介绍了我们。我没有提起他曾经帮助过我的事情,只是心中暗喜,心想天下真有如此巧合的事情吗?连自己都不敢相信。这一定是上天安排的一次会面吧,一次感恩的见面。

普布带我们去了家里,嫂子和女儿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嫂子名叫朵仁青吉,是一个典型的藏族女人,她在我们进门后就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酥油茶,说是刚煮好的。女儿普吉13岁,一头短发,和我个头差不多高,像一个假小子,总是笑盈盈地对着我。交流了不到半小时,我和她已经成了好朋友。我有时候真很佩服自己的亲和力,小普吉拿出一包又一包的零食给我,如果我拒绝吃,她就会主动喂我,这让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嫂子做了一桌子藏餐,主要以肉类为主,还拿出了青稞酒招待我们。我从未在高原上喝过酒,所以婉言谢绝了,但热情的普布一家怎么也要让我斟满酒,随意喝一点。在我心中,如果世上有神仙,那么这些神仙就是藏族人,在我接触过的人里,总感觉西藏人活得最潇洒,他们在舞蹈场上那种忘情的神态,在与你擦肩而过时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一缕笑容,都是如此率性坦诚。我觉得他们就是生活在喜马拉雅山脉里的活神仙。

普布的2008

酒至兴起,我向普布大哥讲起了几年前的往事。他很惊讶,也回忆起了当天的情况,说因为我是个女司机独自开那段路,所以记忆特别深刻。还说自己经常跑长途,总能碰到外地人开车困在藏区的山路上。每次遇到,只要自己有能力,一定会下车帮助。正是这样的善良和真诚,普布赢得了拉萨市的“好市民”、“最佳劳动模范”荣誉,也让普布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火炬手的光荣使命。

2008年,普布骑自行车,带着一条56米长的哈达来到了北京,那代表了56个民族的团结和友爱。在普布家,他珍藏着一本厚厚的记事薄,封面很简单,是很多文具店都能买到的那一种,但里面记录的文字、留言、画作,是普布从拉萨骑单车去北京迎奥运的见证。里面有在路上的行人、企业单位、学生等给普布大哥去北京的鼓励话语。普布能写的汉字并不多,所以他用简单的画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比如说下雨了,骑行很艰苦,他就画上一些雨滴,然后在雨滴下画上一个在大山前骑自行车的自己。吃饭时就画上一个碗,上面架一双筷子,简单而生动的行走记录深深地打动了我。普吉姑娘不停地和我分享美食,我就不断用我的相机记录下精彩的瞬间。普布大哥见我对此很感兴趣,还拿出了纪念火炬和我留念,火炬的包装盒上有很多名人的签字,如著名歌唱家才旦卓玛、腾格尔等。我此时才知道普布的全名叫普布次仁。

那是一个快乐的夜晚,我们从拉萨聊到了冈仁波齐神山,从樟木聊到了尼泊尔。出门时,天下起了瓢泼大雨。普布住的地方是城乡结合部,没有路灯,黑灯瞎火的巷子里积满了雨水。我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了雨巷,心里很坦然,像是完成了一件多年未了的心愿一般,轻松、愉悦。普布大哥送我们回了旅社,说等我去阿里后一定要去他家吃饭。一个异乡的游子,在他乡遇见这样的好心人,这样的热情让我好感动。

清晨8点,拉萨市民很早就起床了。大昭寺门前的煨桑炉里冒出的晨烟在零星的雨滴和潮湿的薄雾下失去了方向,随处飘散。一切建筑和流动的人群都影影绰绰,笼罩在朦胧的晨曦里。阳光穿过云层的缝隙,让所有流动的生物如同精灵般。

9点,拉萨弥漫在一片烟雾中。据说,这里一天烧的糌粑面粉就有几吨重。这里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手握念珠沿着大昭寺、八廓街、药王山南路,沿河路走到哲蚌寺后山,经过色拉寺,最后回到大昭寺。人们逆时针围绕着大昭寺或布达拉宫不停地行走、五体投地顶礼叩拜。他们用叩拜上十圈或上百圈的方式,用自己的身体丈量着这条朝圣的路。此时此刻,他们共同的心愿就是通过手中转动的转经筒,祈求神灵保佑着自己及家人来世的幸福。

我行走在传经的人群里,感悟这特别的气场。一群又一群的人潮在这里回转,天空中激荡着巨大的回响,这个世界因此而广阔和自由。我一心寻找美丽的风景,但在内心深处,一个平常的小小家园里,梦就在中央,家在边缘。就是这样一个地方,灵魂啊,准时上路、出游,却不敢保证按时归来。

2.4遗失的云朵村寨

萝卜寨地处阿坝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位于去九寨的必经之路,从汶川前往萝卜寨不到10公里。

从汶川县城一路向北,随路标一路沿着新修的盘山道盘旋而上后,映入眼帘的首先是索桥村,接着是小寨子村,之后便是萝卜寨——这个迄今为止发现位于岷江边的世界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这里的春天山花烂漫,梨花、桃花、李花争相斗艳。

寨子的民风相当淳朴,5·12地震前萝卜寨有一个很好听的别名,叫“云朵上的伊甸园”。当地居民极少和外界接触,至今仍保留着家家夜不闭户,人人路不拾遗的生活。寨里家家户户依旧使用木锁,不过这种木锁做工考究,用法巧妙,每个锁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都是根据木锁木齿的多少来取名的。游客只需将手伸进门旁边的小洞,就可以将门轻易打开,洞内放有石头的,表示家里没人,不能随便进去;没放石头的,只要随意拉开门就可以串门走亲戚。游客进去后,好客的主人还会拿出花生、核桃之类的东西款待客人。我们来到村头王贤贵家,男主人热情招呼我们,女主人便让我们自己采摘门口的大李子吃,还拿出一些坚果,凉茶……

寨内最高处是“云朵羌吧”,其建筑是纯粹的古羌风格。这里不仅能品味到正宗羌餐,还可以享受高原的咖啡、红酒,临窗而坐,古老的残壁土墙伫立在金色的余晖里,俯瞰那些随风飘逝的云朵,漫过陡峭的大山,时而传来鸟雀的歌唱,湍急的岷江水顺流而下,美丽的景致尽收眼底。

5·12地震后,这个让世人向往的小村庄坍塌在一片废墟之中,但坚强的山里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又在废墟上建起了地震后新生的萝卜寨,继续保持传统的风俗和习惯,羌寨人民在大爱中找回失去的记忆,在云端上开始他们新的美好生活。

此时想来,不知我照片上的人们现在是否安好。

在太阳升起的地方

有一个古老的民族

伴随神奇的传说

历尽了辉煌与沧桑

在江河发源的地方

大草原绿色的怀抱

魂牵梦萦的牧歌

牵托着情思与热望

在奶茶飘香的地方

阿妈生我的帐房

情人深深的祝福

给我生命的力量

啊!太阳部落扎溪卡

那里是我梦中的故乡……

这是四川的摄影大师吕玲珑老师为石渠县写的词,名为《扎溪卡》。那是2000年的寒冬,当吕大师第一次来到这片广袤的土地时,被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和这片土地上独具魅力的游牧文化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所打动,所以他给石渠县取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太阳部落。就在当晚,大师在海拔五千多米的高原帐篷里写下了上面动人的歌词,这首歌如今成了石渠县的县歌。

我开始了解石渠,源于吕大师一本名为《康巴新龙》的画册。我被那里的自然风光和质朴的人文景色所吸引,心里暗想,一定要去这个地方看看,去看看那座矗立在草原深处长达几百年的“活”城——松格玛尼石经城,去触摸那道延续无数生命嘱托——长达3.6公里的巴格玛尼墙,去感悟那片孕育了五彩生命之地的扎溪卡草原,去聆听德格印经院里那沙沙的原始印刷声音。那一千多公里外的土地无时无刻不在召唤我。

线路(总里程2817公里)

成都—(139公里)雅安—(76公里)宝兴—(135公里)夹金山—(48公里)丹巴—(89公里)金川—(300公里)色达—(150公里)甘孜—(95公里)玛尼干戈—(230公里)石渠—(230公里)玛尼干戈—(120公里)德格—(170公里)白玉—(330公里)理塘—(295公里)康定—(410公里)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