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自然界未解之谜全集
14756700000037

第37章 不幸的海难(3)

这个爆炸性的文章是由美国记者科特·瑞斯提出的,他说卡纳里斯根据韦林发来的情报,派遣由王牌艇长冈瑟·普里恩上尉指挥U-47号潜艇夜袭斯卡珀湾。普里恩上尉根据韦林提供的港湾航道图指挥潜艇,神不知鬼不觉地溜进了斯卡珀湾,并在9号锚地找到了“皇家橡树”号。U-47号潜艇在距“皇家橡树”号180米处发射了6枚鱼雷,击中了舰上的弹药库,将这艘3万吨级的巨舰炸成两截。随后乘乱撤出港湾,在约定地点浮出水面,接上早已等候于此的韦林,一起返回了德国。

但是许多英国记者来到奥科内岛,对此事进行调查,结果却没有找到一个认识韦林的人,而他本人似乎也从没有被人见到过,而卡纳里斯也一直没有提到过这个人。所以有人提出质疑:在奥科内岛是否真的存在过一个长期潜伏的德国间谍?还只是人们的一种揣测呢?并没有真凭实据?也许这一切答案都不会有人知道了。

“悉尼号”是被谁打沉的

导言:战争是人类自己酿成的最大灾难,在战争中,人类失去的不仅仅是和平更是无数无辜的生命。“悉尼号”隶属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它是一艘轻型巡洋舰,长169米,宽17.3米。“悉尼号”曾经多次远赴欧洲执行任务,并屡创辉煌。在二战期间,“悉尼号”被派往地中海,多次在与澳大利亚海军的交战中立下战功。

1940年7月19日,“悉尼号”在一艘英国驱逐舰的协助下击沉了意军快速巡洋舰“科尼奥尼号”。以后,它在执行护航任务时又击沉了一艘小型意大利油轮。此后,“悉尼号”多次执行袭击港口和拦截意大利商船的任务,并屡创辉煌战绩。1941年2月,“悉尼号”回到澳大利亚,在印度洋执行巡逻和护航任务。

1941年11月19日,“悉尼号”巡洋舰完成任务准备返回弗里曼特港,但在当天下午,“悉尼号”船员通过雷达发现在20千米远的海域有一艘可疑的船只,这艘船自称是商业船“马六甲海峡号”,但当“悉尼号”距离它只有1千米时,才发现这艘伪装的商船实际上是德国舰艇“鸬鹚号”。

“鸬鹚号”和“悉尼号”恶战起来,就在德国“鸬鹚号”炮舰被澳大利亚的“悉尼”号巡洋舰击中,丧失了战斗力,打算缴械投降时,“悉尼”号巡洋舰突然被一枚不知来自何方的鱼雷击中。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十分致命,“悉尼”号舰身迅速下沉,舰上645名官兵也随之沉没,无一幸免。难道这又是德国人从中耍了花招?后来的历史学家们进行了一番考察,结果表明,当时的“鸬鹚号”确实已经处于被动挨打、无法还手的境地了,那枚鱼雷不可能是它发射的。事隔32年后,原“悉尼号”巡洋舰领航员之子、英国作家M·蒙哥马利经过长期的私人调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枚神秘的鱼雷是由前来迎接德国“鸬鹚号”炮舰的日本潜水艇发射的。不过令人奇怪的是,英、美两国首脑在公开场合对这一事件一直保持缄默态度。两国政府即没有就此事件向当时尚未与美国交战的日本提出抗议,至今为止也没有公布有关“悉尼号”巡洋舰被击沉的任何文件。难道其中又有什么玄机不成?

2008年3月,失踪的67年的“悉尼号”残骸终于被找到,也许解开这一谜团的日子不远了。

隐藏着惊天秘密的“阿波丸”号

导言:一艘满载着无数财宝的日本油轮“阿波丸”号在1945年4月1日被美国鱼雷击沉,2000多名乘客除1人外全部殒命,所有的财宝也随之沉入大海,数十年来就像一个谜团困扰着所有人。“阿波丸”号是一艘建造于20世纪40年代的日本远洋油轮,船长154.9米,宽20.2米,深12.6米,总吨位11249.4吨。它负责为日军运送作战物资,往返于日本至东南亚各国的航线上。1944年下半年,美国及其盟国通过国际红十字会请求日本政府同意他们向日军占领区的同盟国战俘和难民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日本政府答应了美国的请求,条件是:美国和同盟国必须绝对保证日方运送人道主义救援物资的船只的安全。1945年2月中旬,“阿波丸”号起航。之前,日本政府将该船的航行计划向美国政府做了通报。3月28日上午,“阿波丸”号从新加坡起航回国。4月1日午夜时分,该船行至中国福建省牛山岛以东海域,被正在该海域巡航的美军潜水舰“皇后鱼号”发现,遭到数枚鱼雷袭击,3分钟后迅速沉没。除1人外,2009名乘客以及船上的一切全部全部沉入大海。

既然双方已有约定,为什么美军潜艇还要对“阿波丸”号发起攻击?是有意还是误炸?返回日本时,船上装的到底是什么?为何在轮船被击沉后,日本政府先是剑拔弩张,之后便不了了之,直到今天仍沉默不语,其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另外许多资料表明,“阿波丸”号是一艘装满财宝的油轮,但是具体所装的物品是什么却史说不一。

据美国《共和党报》1976年11-12月号特刊报道,“阿波丸”上装载有:黄金40吨,白金12吨,工业金刚石15万克拉,大捆纸币价值不明,人工制品、工艺品、宝石40箱,价值不明。

而据《中国时报》1976年11月21日报道:“阿波丸”被击沉时载有金锭40吨,白金12吨,未加工的宝石15万克拉,美、英、香港货币数捆,工艺品40箱,锡3000吨,钨2000吨,铝2000吨,钛800吨,橡胶2000吨。

1979年5月2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当年的陆军伍长(即下士)森川家光说,“阿波丸”所装的为金条。

日本海湾代表团向中国提供的数字:锡3000吨,生橡胶3000吨,加上锑、钨、水银,总计9812吨。

除了这些金银财宝,“阿波丸”沉船上很可能还有一件无价之宝——“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1977年至1980年,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决定,由福州军区统一指挥,交通部和海军一起组织力量,对“阿波丸”沉船进行打捞。5月1日,打捞者发现“阿波丸”号沉船,船已经断成两截,前段长44.7米,后段长107.8米,埋入海底泥中9~11米。随后打捞以“清除牛山渔场水下障碍物,保障海上渔业捕捞作业生产安全”的名义正式开工。此次打捞共捞获锡锭2472吨,售价5000余万美元,还有橡胶等货物数千吨。但是并没有发现黄金,也没有发现“北京人”化石的踪影。有人猜测各种传言也许只是日本为了打捞2008具骸骨而故布迷阵?还有人说是日本人在驾驶室内安装了自爆装置,在“阿波丸”遭到鱼雷袭击时,眼看大势已去,为了不使黄金落入敌手,日本船长按下了自爆按钮,装有黄金的箱子即被炸得粉碎。而在打捞发现,“阿波丸”号船从驾驶台以下断成两截,船首位于东南方向,船尾位于西北方向。

那么为何说失踪的“北京人”头盖骨可能会在“阿波丸”号上呢?“北京人”头盖骨是在我国周口店地区发现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但在1940年12月26日,日军占领了北平,美日战事一触即发,“北京人”头盖骨的安全也岌岌可危,本来“北京人”头盖骨保管人员计划将头盖骨送往美国,但是运往秦皇岛的专列在中途遭到日本袭击,从此“北京人”头盖骨下落不明,成为一桩悬案。后来,我国在对“阿波丸”号打捞时,竟然发现了伪“满洲国”政要郑禹的家藏小官印(玉印)及郑孝胥安葬时分赠后人的圆砚,砚上有“郑公孝胥安葬纪念”字样,而历史记载“阿波丸”乘员全部是日本人。因此有人认为这说明日本人搜罗携带了中国北方的文物宝器上了“阿波丸”,而头盖骨极有可能就在其中。但也有人对此提出疑问:日本人为什么要用几年时间,花费周折将化石从中国北方运到东南亚?打捞结果也说明“北京人”头盖骨不在“阿波丸”号上。

“阿波丸”号至今仍留给人们许多谜团,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人们会解开这一切疑问,还历史一个真相。

命殒大海的“长尾鲨”级攻击核潜艇

导言:虽然“长尾鲨”号是美国海军史上第一艘意外失事的核动力潜艇,但由于它的革命性新设计是以后所有美国潜艇的原型,因此其地位仍不能轻易忽视。在后来数次海底采样中,并未发现躺在海底的“长尾鲨”号造成辐射污染。美国“长尾鲨”号核潜艇是于1958年5月28日开工,1960年7月9日命名下水,1961年8月3日正式服役,艇长84.9米,艇宽9.6米,吃水7.6米;水上排水量3750吨,水下排水量4310吨。当时,美国建造的全部常规艇和核潜艇的下潜深度均在210米左右,该艇却一跃增加到396米,这对于提高其与反防潜兵力的对抗能力无疑将具有重要意义。“长尾鲨”号被看成是美国海军核动力潜艇发展的里程碑,从该级潜艇以后,美国核动力潜艇在整体工艺科技、静音能力、声呐侦测等方面便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但是该级艇的首艇“长尾鲨”号却在波士顿以东220海里处沉没,不幸成为美国海军史上第一艘失事的核动力潜艇。

1963年4月10日,美国攻击性“核潜艇”正在试航,当下潜到130米时进行了压载舱的注水试验。但当潜水200米以后,水面上接收到舰艇中的声音越来越模糊。不久,潜艇里就从水底报告:“出现故障,艇首上翘,目前正向压载舱充……”话音显得十分惊慌,还没讲完便突然中断了,几分钟后,水下传来一声艇体破裂的声音,接着便再也没有声音了。艇上129人无一生还。

美国海军经过6个月的寻找才找到“长尾鲨”号,但是它已经变成了碎片。

20世纪80年代,海洋学者巴勒德宣称以小型潜艇探测“泰坦尼克”号,但实际上是受了美国海军资助,去详细拍摄长尾鲨号的“陈尸地点”状况。拍摄时发现“长尾鲨”号的残骸分成六大块,各种碎片散布在334平方米的范围。后来调查结论称,可能是“长尾鲨”号的一根海水管道破裂,导致海水大量涌入舱内,一些电线被海水浸泡和冲刷后又影响了电气系统,从而使潜艇丧失动力,坐沉海底。也有学者认为是由于主机舱内海水系统强度不够,造成耐压壳破坏,导致该艇“横尸”海底。

还有人说“长尾鲨”号的失事根源可能是冷战时期美苏武器竞赛中,美在建造潜艇时采用了较快速便捷的方式,而忽略了质量,终究造成了悲剧性的后果。

有资料显示,美国核潜艇的核能动力设施的安全标准一向极为严格,但是“长尾鲨”号的舰艇内的设施却没有按照标准来建造,艇内直径10.2厘米以上的水管采用焊接,但10.2厘米以下的次级管路却采用了溶银衔接,虽然溶银衔接较方便节省,但是其管路没有接牢的几率却很高。由于“长尾鲨”号建造工程紧迫,导致质量检验方面也没有认真执行,工作人员只检查了容易接近的接点,而被挡住的接点则放过。在“长尾鲨”号失事以后,美国海军检查了其他该级的潜艇,发现有许多用溶银衔接的管路没有确实接牢,在深海中,这些管路内流动着高压海水,一旦有了裂缝,高压海水将疯狂的向船艇内部猛灌。

此外,还有人说负责将海水引入反应器冷却系统的海水阀也可能是罪魁祸首,因为“长尾鲨”号的排水阀在电力中断时无法关闭,万一遇到这种情况也会造成大量进水。

总之对“长尾鲨”号的失事原因有很多说法,究竟是哪一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而在“长尾鲨”潜艇沉没5年后,一艘“鲣鱼”级“天蝎”号攻击型核潜艇又在大西洋离奇沉没;而记录显示该舰当时的保养状况极差,这件事故又成了美国海军潜艇失事史上的无头公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