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自然界未解之谜全集
14756700000038

第38章 不幸的海难(4)

核潜艇“库尔斯克”号为何“沉尸海底”

导言:俄国战略核潜艇“库尔斯克”号是当今世界上排水量最大,威力最强的核潜艇之一,它代表了当今世界上核潜艇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但在2000年8月却神秘失事。“库尔斯克”号是当今世界上排水量最大、威力最强的巡洋导弹核潜艇之一,它代表了俄罗斯,也代表了当今世界上核潜艇制造技术的最高水平。“库尔斯克”号核潜艇艇体长154米,宽18.2米,吃水9米,排水量1.39万吨,由两个核反应堆提供动力,深海航行速度可达28节,水面航行速度超过19节,续航能力为120天,最大下潜深度为300米,编制艇员107人,其中包括48名军官,最多可载135人。“库尔斯克”号的外壳用特殊的钢材制造,具有极强的抗撞和抗爆能力。俄罗斯海军称,如果遭到一枚鱼雷的攻击,它能够继续航行,并能浮出水面。因此,“库尔斯克”号被俄罗斯人骄傲地称为“永不沉没的潜艇”。

但“库尔斯克”号潜艇却在2000年8月俄罗斯海军举行的一次演习中突然沉没。这次演习开始的时候还十分的顺利。但到了8月12日晚上11点半时,俄国战略核潜艇“库尔斯克”号与指挥舰突然失去联系,任凭如何呼叫,“库尔斯克”号都没有任何回应。次日上午。俄北方舰队司令波波夫在接受新闻采访时还称演习十分的成功,并没有提“库尔斯克”号失踪一事。

俄罗斯海军在等待一天后终于不得不承认“库尔斯克”号失事了。消息传到莫斯科,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被俄罗斯人骄傲地称为“永不沉没的潜艇”怎么会沉没呢!

俄罗斯派潜水员下潜,事实让人们心中一痛:“库尔斯克”号正躺在北冰洋巴伦支海108米深的海底。

是什么原因导致“库尔斯克”号沉没的呢?在“库尔斯克”号沉没以后,俄罗斯迅速成立了一个“事故原因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提出了13种沉没原因的假设,最后确定可能:

一是碰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留下的水雷,二是艇上发生了意外,三是被不明国籍的船只撞沉。

关于水雷一说,俄罗斯专家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水雷威力并不大,可以抵抗当今水雷攻击的“库尔斯克”号应该不会丧命于水雷之手。而第二种说法又没有证据,人们无法判断它的真假。俄罗斯军方设计制造“库尔斯克”号潜艇的海军红宝石中央武器设计局模拟了多种可能导致“库尔斯克”号沉没的试验,但最终也未能找到令人信服的原因。俄罗斯海军方面认为,“库尔斯克”号被不明国籍的船只撞沉的可能性最大。

“库尔斯克”号沉没后,俄罗斯海军当时就提出碰撞致沉的问题。据说俄罗斯海军在演习时至少有两艘国籍不明的潜艇在监视着俄罗斯海军的行动。而潜水员在水下拍摄的录像显示,“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上有明显的擦痕,俄罗斯方面就更坚持碰撞致沉的说法,俄罗斯国防部部长与美国交涉,要求查看“库尔斯克”号沉没时在其周围游弋的北约潜艇,美国国防部部长断然拒绝,而美国方面的拒绝又坚定了俄罗斯军方碰撞致沉的看法。

俄国方面在库艇周围60海里的范围内持续搜索了4昼夜,找到了一块金属片。然而事后鉴定,金属片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残留物。

如此看来,不将“库尔斯克”号打捞上来,那么这个谜团就永远无法解开了。就在俄国打算打捞“库尔斯克”号时,从英国传来一个消息:英国一个地震研究机构称记录了“库尔斯克”号沉没时爆炸的声波,还说这次爆炸相当于4级地震。英国方面出示了“库尔斯克”号爆炸时的声波记录,人们发现,在爆炸留下的声波记录前,声波曾经出现了一次异常。这次异常是不是爆炸呢?英国方面将这次异常声波进行了放大,与库艇爆炸时的声波对比,发现与爆炸声波一致。这就是说,在库艇大爆炸前,曾经发生过一次小爆炸。英国方面据此认为,“库尔斯克”号潜艇上发生了两次爆炸,第一次爆炸诱发了第二次爆炸。第一次爆炸相当于100千克TNT的威力,第二次爆炸相当于2000千克TNT的威力。两次爆炸相隔45秒钟,此间,潜艇大约前行了约400米。

但又是什么使得“库尔斯克”号爆炸呢?英国方面分析有可能是鱼雷。“库尔斯克”号装备的新式鱼雷是一种不安全的鱼雷,鱼雷使用的一种液体燃料已明令禁用。英方认为“库尔斯克”号因为技术故障导致鱼雷发射失败,结果鱼雷在发射筒里的爆炸诱发了潜艇弹药仓的爆炸。但俄方不这么认为,虽然有资料表明,“库尔斯克”号验收时就有军代表对“库尔斯克”号使用鱼雷的安全性表示过疑义,但是由于军费的原因,“库尔斯克”号还是使用了传统的鱼雷。俄军方说,俄罗斯长期使用这种传统的鱼雷并且在演习中发射了数千枚,从未发生过问题。

2001年10月,“库尔斯克”号被拖挂在“巨人—4”号驳船的底部,这艘在北冰洋水下沉睡了14个月装载着俄罗斯高度军事机密和118位俄国水兵英魂的潜艇终于回到了俄国。人们以为“库尔斯克”号的沉没之谜就可以自此解开。但是,在俄军方对“库尔斯克”号进行调查后,又将“库尔斯克”号的沉没原因回到了最初看法上,即认为那三种可能性中第三种可能最大。

俄罗斯北方舰队参谋长在对打捞出来的“库尔斯克”号进行研究分析后认为库艇可能是由于与外国潜艇发生碰撞而沉没的。他说,有诸多旁证显示,库艇沉没时,其附近有另一艘潜艇。据称俄罗斯“彼得大帝”号潜艇在库艇失事后到失事地点寻访,其水底传声记录发现了另一艘潜艇的踪迹。但美国军方发言人说在“库尔斯克”号潜艇周围有其他潜艇活动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2002年2月18日俄罗斯调查人员终于得出结论:一枚过时的鱼雷爆炸和麻痹大意的安全检查程序可能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发生再次爆炸并最后沉没的主要原因。但是,诚如《共青团真理报》所说,“库尔斯克”号遇难原因在潜艇打捞上来实际已经完全揭开,但其中隐藏的秘密可能永远不会向世界公开。

谁为“威望号”油轮沉没“买单”

导言:2002年11月13日,已有26年历史的挂有巴哈马国旗的“威望号”油轮航行在西班牙西北海岸时搁浅,船体断裂了一条35米的裂口。而当时“威望号”上满载着7万多吨的燃油,这道裂口致使大量燃油外泄,几日后,威望号沉没海底,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据官方信息,已经有约30万只海鸟和无数的海洋动物死亡。2002年11月13日,晴空万里,装载了7万多吨的燃料油的巴哈马籍油轮“威望号”正在西班牙加利西亚省的海域航行,它的目的地是直布罗陀。加利西亚是西班牙的旅游胜地,但同时也是“死亡海岸”,因为那里气候多变,经常有沉船事故的发生。“威望号”就是在加利西亚海域触礁断裂成两截而沉入大西洋海底的。“威望号”油轮的沉没造成大量的燃料油泄漏,使大范围的鱼虾贝类遭到灭顶之灾,数十万只野生海鸟被饿死或冻死。更令人恐慌的是,那沉入海底的7万多吨燃料油变成了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活。

但是灾难到底是如何发生的呢?是天灾还是人祸?

11月13日晚,原本平静的大海忽然变得波涛汹涌,集结而来的乌云和海风正在告诉人们一场海上风暴即将到来。“威望号”船长立即让船员做好防范工作,不久后,海风掀起了高过船头的海浪,甲板上迅速挤满了海水。由于风暴高达8级,风速也达到每秒钟28秒,海上巨浪滔天,“威望号”就像一叶纸船被风浪随意地摆布着,此时,威望号已经被失去了控制。

随风浪驶入加利西亚9千米海域的“威望号”上的船员忽然感觉到剧烈的颤动,随即便发现整个油轮竟向右开始倾斜。船员们不安的猜测到“威望号”可能触礁了。事实的确如此。在这一片海域中,到处是大小不一的礁石,而且离水面较近。“威望号”由于无法看清水面的状况,致使船体的右边和海里的礁石发生剧烈碰撞,船体被撕开一个长达30多米的口子,油船上的一个油舱被捅破,舱内近5000吨的油料开始外泄,在加利西亚的海岸线上形成一个长长的油膜带,“威望号”上的全体船员的生命受到严重危险,而即将倾泻的7万多吨油料所造成的后果更是不可想象。

西班牙政府接到“威望号”的求援信号后,迅速派来了飞机和海上救援船营救,虽然船上的船员都被救了上来,但由于当时风浪太大,人们不可能对“威望号”进行全面的抢救,只能先将“威望号”拖出出事海域,以减少泄油的危险。但是救援工作最后还是失败了,在当地11月19日8时,“威望号”被大风往葡萄牙海域,在离葡萄牙海域约50海里处折断并沉入3600米的海底。

在“威望号”下沉的时候,已经有5000吨的油料外泄,仅泄漏的油料就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在大海上漂浮着一层厚厚的油膜,污染最严重的海域油料有近40厘米厚,放眼望去一片黑色。由于燃油比原油更具毒性,也更加的难以清理。泄漏的燃油形成油膜,会使海洋生物缺氧窒息死亡。海鸟等动物粘上油污,失去保暖和飞翔能力,因而饥寒交加、悲惨死亡。燃油的有毒物质经过食物链,最终将危及人类健康。据生态专家确定,这次灾难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漏油事件,500千米长的海岸线与183处海滩遭到污染一定会蔓延,葡萄牙海域的生物也难逃劫难。而目前,用于清除治理受污染的沙滩,已经花费10亿美元,据专家估计当地的生态环境至少要10年才有望恢复正常。另外,在这次事故中,一些地区的珍贵物种可能会从此不复存在。

但是这还是冰山一角,最大的潜在危险是沉入海底的7万吨燃油。西班牙科学委员会2003年1月8日宣布,到2003年1月8日沉入海底的威望号已经漏油2.5万吨,污染范围已从西班牙北部海域扩散到法国和葡萄牙海岸。“威望号”就像一个定时炸弹,时刻都有可能爆发。

那么,“威望号”泄油事件只是一个单纯的意外吗?谁又该为此负责任呢?有人说“威望号”船长应负责任。据调查,在漏油事件发生后,船长连续数小时拒绝前来救援的所有拖船靠近,在此期间与他们不断地讨价还价,还拒绝救援船的缆绳系住自己的油轮。由于船长的不配合,延误了救船的时机。另外,按照远洋船舶气象预报,“威望号”应在14天以前就知道他们要通过的海域会有8级风浪,但是“威望号”并没有绕航躲避,这也为“威望号”的失事留下伏笔。

也有人说是“威望号”本身的问题。“威望号”是20世纪70年代日本生产的单壳油轮。而多年来,单壳油轮的事故发生率是双壳油轮的10倍。“威望”号是10年来沉没的第4艘单壳油轮。据悉,“威望号”在此前已经有26年的船龄,在沉没前的一次检查中,它曾被发现船身有缺口性需要维修,但是2002年6月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当地官员均未再检查便批准放行。这就使得“威望号”沉没是迟早“注定”的了。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航运组织已要求各国航运公司报废单壳油轮。但船主们对此置若罔闻。事故发生后,日本强调“威望”号是1976年投入运营的,应当在1999年到期报废。而希腊这家运输公司明知有漏油现象仍然多拉快跑,终于闯下大祸。希腊政府则说,“威望”号悬挂的巴哈马国旗,它应该算巴哈马船舶。巴哈马是南美洲的小国,很多油轮都在该国登记注册,该国只管发“营业执照”,不管安全检查。事故发生后,西班牙和欧盟指责拉脱维亚和英国违反海上运输安全规定。拉脱维亚将原油装船后轻易放行,罪责难逃。英国明知该船超期服役,却同意它运输燃油。当然,拉脱维亚和英国也相互推脱责任。

海洋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但是在人类的肆意破坏下,它已经变得面目全非。我们在面对已经发生和即将发生的灾难时,是否应该仔细思考自己的行为,在获得最大经济利益时,究竟应该如何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威望号”带给西班牙等地区的灾难还在继续,没有人知道将会有多少人,多少动物,多少植物遭受毁灭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