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14752700000033

第33章 商贸专业镇以城带乡的途径和任务(1)

专业镇,一般指在某一特定产业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配套机构在其空间上集聚发展的农村小城镇或乡镇。如浙江的纽扣、鞋类、灯具、子、打火机专业镇,广东的小家电、玩具等专业镇。通过专业镇带动农村一体化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村发展的一种具体化。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郊区的乡镇,专业镇的发展能大大加速农村的全面城镇化。洪安镇就属于这类情况。下面对该商贸专业镇如何以城带乡做些探讨。

10.1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一体化发展

10.1.1商贸专业镇的形成与基础

10.1.1.1形成背景

洪安镇是成都市郊区的一个乡镇。把该镇建成西部(成都)化工商贸新城,是根据市、区两级的规划布局所做出的决策。1996年《成都市消防总体规划》已提出将市、区易燃易爆危险品(含大型石油、液化石油气、化工)库区、生产及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以及严重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的工厂布置和迁往洪安镇。《成都市对外交通规划》又把洪安火车站规划为危险品货站,要求新建危险品货场。2002年,成都市政府[2002]145号文决定成都市化工市场和化工商品交易定点在洪安镇。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2002]74号文决定建立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洪安化工园区。2004年,四川省发改委[2004]98号文批复同意《洪安危险化学品到发站货场》项目立项。《成都市工业发展布局规划纲要》确定洪安为工业发展战略后备区。同时,为强化实施成都市战略部署,市政府[2003]14号、147号文就化工市场建设和危险化学品经营储存监督管理工作还做出严格规定,强调要集中建设洪安化工市场,凡市辖五城区、龙泉驿区和高新区范围内经营零售危化品(不含加油站、加气站、油漆及液化气、农药、居民日常用危化品的零售)的经营单位(包括本市企业和外地生产、经营企业驻蓉机构),都要进入化工市场集中经营。在省、市关于化工市场与物流的战略部署下,洪安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展化工商贸和物流,已成为洪安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以化工商贸、物流为支撑,建设专业的西部(成都)化工商贸新城,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已成为洪安镇全面实现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和迫切需要。

10.1.1.2现状与基础

洪安镇(洪安街道办事处)经过建国后50多年发展,社会经济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到2004年,全镇幅员面积22.64平方千米,其中城区建成面积1km2,耕地面积12356亩;下辖7村71组一个居委会,总人口1735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88人,农业人口14066人,农业劳动力8366人;全镇GDP 22458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61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0808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489万元;财政收入4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82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

总体上来看,洪安镇发展成为西部(成都)化工商贸新城具有独特条件:一是占据优势区位,被规划纳入了全市化工交易、物流和工业后备区部署。二是交通有洪安火车站(成渝铁路),在区内得天独厚,公路距离成南、成渝高速公路及市区、机场在3~18公里范围内。三是有存量仓储资源10万平方米(周转汽车、电力物资),已完成化工市场和危化品到发站货场第一期工程300余亩建设,初步建起了发展平台。但是,由于缺乏支撑产业,该镇资源优势过去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工业发展小而散,缺乏产业效应和带动力。农业生产地少量小,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建设发展缓慢,城镇化率低,这些因素都明显制约了全镇城乡一体化发展。

10.1.2以城带乡的基本思路

10.1.2.1指导思想和产业发展定位

依据该镇建设背景、有利条件及制约因素,实现以城带乡的指导思想应是:紧紧抓住化工交易、物流、生产定点洪安的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及其机制为导向和手段,以构建和发展支撑产业为核心,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主线,优先发展化工商流,重构化工综合物流建设,衍生、刺激化学工业成长,加快建成西部(成都)化工商贸专业新城(镇),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一体化发展和接纳农民转移,逐步实现农村全面城市化。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镇域资源现状,西部(成都)化工商贸新城的产业发展定位应是:以化工商贸物流为主导,以化学工业发展为增长极,稳定发展乡镇建材工业和机械加工业,带动和促进农业向观光、休闲产业转型。

10.1.2.2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经过十年努力,应将该镇建成西部(成都)化工商贸新城,成为成都市化工交易中心、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和西部重要的化工综合物流中心,综合经济实力(GDP、人均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成都市重点镇先进水平,乡镇全面实现城市化和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2)主要指标。经过测算,该镇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如下:

近期目标(2005—2010年):到期末,该镇化工商贸物流营业收入占全市60%以上,全镇实现GDP 24亿元(规划区面积4.483km2,其中交易市场、物流、工业用地比重达70%,单位土地综合使用效益为7.5亿元/平方千米,农业为期初的112%),人均GDP 13.33万元(总人口1.8万人)。其中:商贸市场交易增加值达到10.39亿元,占GDP 43%;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92亿元,占GDP 29%;工业增加值达到6.22亿元,占GDP 26%;农业增加值达到4677万元,占GDP 2%。

近期财政收入达到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以上。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农民转市民7300人以上。主要社会事业发展指标居全市乡镇先进水平。

中远期目标(2010—2015年):到期末,该镇化工商贸物流营业收入占全市80%以上,精细化工销售收入占全市30%以上,全镇实现GDP 42亿元(规划区面积6平方千米,单位土地综合使用效益为10亿元/平方千米),人均GDP 20.27万元(总人口1.85万人)。其中:商贸市场交易增加值达到16.8亿元,占GDP 40%;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2.6亿元,占GDP 30%;工业增加值达到11.76亿元,占GDP 28%;农业及转型产业增加值达到8400万元,占GDP 2%。

中远期财政收入达到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000元以上,农民转型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城市化率达到100%,农民转市民7700人以上。主要社会事业发展指标居全市乡镇前列。

10.2关键在于产业支撑

以专业镇带动农村城镇化,关键在于有产业支撑。对洪安镇来说,化工商贸、物流和化工制造是三大产业支撑。如何发展壮大这三大支撑,是实现以城带乡和农村全面城镇化的关键。

10.2.1发展化工商贸

化工商贸新城最核心的功能是市场流通。市场建设应突出核心能力资源——化工市场的建设,同时利用现存资源条件发展汽车贸易、电力物资贸易。市场建设的基本构架应是:以化工市场为主体,汽车贸易市场、电力物资贸易市场为增长点,形成主业突出的共生市场格局。

10.2.1.1化工市场

(1)化工市场的定位应当是:立足成都,服务全省,辐射西部尤其是西南地区,以危化品经营为重点,以多品种化工产品交易为结合,形成以批发为主、零售兼营、服务功能齐全的成都化工专业交易中心和西部重要的化工中心市场。

(2)化工市场应由即期现货批发市场、中远期现货批发市场、零售店及电子商务市场(现货无形批发市场)构成,以批发市场为龙头、现货市场为主体。其中,近期建设以即期现货批发为主,零售和中远期现货批发为辅。工业用原材料批发,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重点将逐渐向现货无形批发市场过渡。按商品性态,市场还分为液体市场和固体市场,两部分市场的规模及比重根据市场需求,按市场配置资源原则确定。根据市场资源优势及其垄断性,在市场初始阶段,重点应突出危险化学品的液体、固体市场建设及其运转经营。

(3)化工市场属于营销型市场,并非是只提供交易场地的物管型市场。市场功能应以营销为重心,同时具备集散、结算、价格、配送、信息、质检、进出口代理、展示、商务、城市名片等功能,并为客户提供金融、保险、储运、通信、食宿、信息咨询、娱乐旅游以及产前、产中、产后的经营配套服务。因此,市场建设的投资规模和硬件设施档次宜适当趋高,使之与区域中心市场功能作用的充分发挥相匹配。

(4)化工市场实行法人主体化。为此,应通过推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现有公司单一(国有)的商流、物流混合管理的市场治理结构,吸引公众投资者进入市场投资,建立起以股份制形成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同时,改商流、物流混合管理为商流专业管理,施行出资人与经营管理人、行政管理人与经营管理人相分离机制,使市场行政管理职能与经济职能分开,不断完善企业办市场模式。

(5)制定正确的市场经营战略。要克服有场无市,吸引厂商进场并留住厂商,应以强势品牌为先导,以优良服务为基础,以低成本运营为宗旨,实施大品牌带动大流通,大流通促进大营销,大营销依托大服务,创出市场品牌,实现市场繁荣。为此,要重视吸引本市和外地有影响的品牌代理商进场,以带动供货商、购货商入场。重视与生产基地挂钩,引大厂、名厂进场,以吸引、招纳中间和下游客户。重视采取各种优惠的低成本运营办法,克服与市区的距离差距和集聚市场人气。重视优良服务的关键作用,不断增强市场辐射力,创造共谋发展的快赢、久赢的市场局面。

(6)发展不同阶段的、多样化的市场交易方式,是造市的重要手段。近期,应由单一的摊位式交易方式逐渐向摊位式、特色商店、专业街相结合的形式转变,形成专业城、专业街、专营店、大众摊的批零兼营模式;同时由单一的摊位式向现代经销制、配送制、代理制、厂商联盟的总代理、总经销发展,重点培育市场的一级、二级批发商尤其是一级批发商,推行和扩大代理制。中远期,要利用市场品牌效应向外进行输出扩张,发展连锁商品批发市场;推行现货交易为主,远期交易为辅;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开展市场电子商务,发展多种形式的网上交易,形成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现金交易与无纸化交易相结合的模式。

(7)建立健全信息网络,逐步发展电子商务和电子市场。近期,要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建立起连接各地市场、各种渠道的计算机网络和集中处理的数据库系统,及时收集、加工处理相关各种信息,形成增值信息并进行定时发布,为市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提高和充分发挥中心市场信息集散地的功能。中远期,要在市场已有基础上建设或由网络公司建立电子市场,使供销链向生产领域和零售店或消费者末端延伸,扩大市场的商圈和市场辐射范围。

(8)建立健全市场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要围绕营销型市场发展,建立营销型市场管理体制,使之既有利于市场规范化,又有利于对客户尤其是大的、长期客户的鼓励、保护、发展壮大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服务机制,克服重收费、轻管理和服务,重经营性服务、轻社会性服务的倾向。充分发挥市场自律(行业)组织作用,协调、规范市场秩序和促进市场兴旺。

(9)重视市场环境建设。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社区环境,重视政策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的营造,健全政府管理的引导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克服人治大于法制现象,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建立诚信交易、公平竞争、守法经营的市场秩序,形成竞争、有序、兴旺、安全的社区环境。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的服务环境,包括提供生活服务的配套环境、提供商品交易活动的服务环境。

10.2.1.2其他市场

随着化工市场的兴旺,成都流通市场经营业态的多样化需求也不断发展,可以利用镇域内完善的中储、电力仓储资源和经营现状基础,发展汽车贸易现货交易市场和电力物资现货交易市场,以形成成都市大型仓储式汽车大卖场和电力物资大卖场,同时又与化工市场、物流市场形成互为激发的造市拉动作用。

建设汽贸、电力物资现货市场,主要是:应改革体制,整合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资的股份制企业,调整和完善经营机制。破门开店,发展“前店后库”、摊位式、仓储商场(超市)、拍卖、标准现货仓单交易等货物集中存放与商品集中交易的方式。发挥仓储企业资源优势,发展良好的物流服务和配套服务,形成交易、物流、信息交流的广阔平台;利用仓储网络,吸引更多新老客户和大厂商进场,发展与各地市场的横向联合,形成辐射范围广的分销网络和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