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14752700000034

第34章 商贸专业镇以城带乡的途径和任务(2)

10.2.2发展化工物流

物流业是市场交易的支撑系统、“第三利润源泉”和黄金产业。依托化工市场和危化品到发站及货场的核心能力资源,发展物流业的基本构架应是:以化工物流为核心,以汽贸物流和电力物资物流为重要支撑,形成专业特色突出的综合物流发展格局。

(1)物流业发展的定位是:立足化工市场,以化工物流为核心,以汽贸、电力物资物流为补充,以服务厂商(客户)供需为根本,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方向,形成成都化工综合物流中心和西部重要的化工综合物流中心。

(2)作为成都化工综合物流中心,是在物流作业集中的洪安,在几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社会物流资源的集成和集约化高效经营。其特点是:集成化、信息化、高效化和提供服务的高水平、多样化。其功能有:规模化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咨询、培训、结算、电子商务和生活配套服务。在近期,应以建立、完善储存、配送功能为重点,推进物流中心建设和作用发挥。

作为西部化工综合物流中心,是在本区域物流基础上的发展,是全国化工物流网络上的重要节点,具有物流转运中心和存储中心、物流信息中心、物流综合配套服务基地的功能,不仅要为成都化工市场提供物流支撑,而且还要承担本省和西部地区较大范围的化工物流集散中转作用。

(3)物流运作要从初始阶段以仓储、运输为主要内容的初级物流服务,加快转向以提供增值服务为主的现代综合物流服务,采取大物流企业模式和小物流企业模式两种方式。其中,初期可采取小物流模式,即由众多小物流企业分别承担不同物流功能,如仓储企业、联合托运企业(中心)等;随着商流增大,则应建立2~3家大型仓储配送和配送分装加工一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同时,液体物流宜采取大物流模式,固体物流宜大小物流模式并举。危化品、汽贸市场宜采取大物流模式,普化品、电力物资市场宜大小物流模式并行。各种物流运作模式,有效运行的关键是要与市场商流特性相结合,尤其应适应化工商品品种多、批量小、批次多的特性,做到高效、低成本。

(4)推进体制改革,建立和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及其群体。物流市场的主体是物流企业,具有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的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是形成物流产业的关键。发展物流企业及其集群,一要推进镇域内三家骨干储运企业进行体制改革,通过改制、资产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利用传统物流资源,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二要推进现有国有化工物流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造,引进多元投资主体,包括利用国家开放垄断行业市场准入的机会,打破条块、部门分割,引进铁路、民航、电信等投资主体,通过重组或兼并,组建集成化、高效率的1~3个大型物流企业。三要引进专业物流公司包括外资公司,通过试点(如选择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推广应用第三方物流。四要鼓励从事运输、仓储、货运代理、批发配送等服务的企业延伸物流服务范围,逐渐形成专业或全程物流提供商。五要推动与商业企业结盟,发展连锁配送物流企业。

(5)加快建设和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要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尽快完成洪洛路改造,修建洪黄路、绕场过境路,实施洪安火车站扩建升级,建立起长途运输以铁路为主,短途运输以公路(公路网、高速公路)为主,并以空运作为补充的四通八达、通畅快捷、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调的综合运输网。要合理配置运力资源,推进货物运输向多式联运、专业化、集约化以及最终建成现代化物流系统的方向发展。同时,加快建设和完善物流节点设施(货站、货场、仓库、转运站、配送中心等),充分利用和完善原有站、库,并重点加强对不同运输方式交汇或转换节点及指挥调度、通信联系等枢纽设施的建设,统筹安排建设与城市公共交通的衔接,形成配套协调、运输流畅的物流枢纽。要根据化工产品及其他主要物流品特性,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物流技术和服务标准,改善、完善物流运输、装卸、搬运、包装、加工等方面的配套设施,建立起完善的物流硬件配套基础。

(6)构建物流信息平台。信息化是物流系统高效运作与管理的基础,是现代物流的基本保障。建立以通信基础设施和计算机信息系统支持的物流信息平台,宜先行建立连接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客户的计算机网络和集中处理的数据库系统,再将各地市场和相关部门逐步纳入,逐渐形成“一流三网”,即订单信息流、供应链资源网络、用户资源网络、计算机信息网络,逐步形成完整的信息采集、存储、发布、利用渠道,通过提供各种增值信息,促进和提高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的协调运作,实现物流高效运转与管理。

(7)加强物流管理,提高物流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应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破除部门、条块分割,推进物流体系各部门、各物流载体与各种运输方式的合作与联合,统筹协调园区物流管理,适应物流管理与组织综合性发展的趋势。建立市场准入制度,规范物流市场准业条件和从业资格,制定物流服务的指导价格,引导、监督市场经营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物流市场行业协会组织,充分发挥其公共服务、协调、自律、桥梁及纽带作用,进一步完善物流运行机制。

适应现代物流高效化和服务高水平的要求,要积极鼓励、推动物流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更新设备和设施,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和组织技术,提高仓储管理、物流作业、运输配送等物流服务专业化程度。逐步提高物流企业应用现代化物流技术设备的比重,淘汰落后的技术和管理标准,推进储存、装卸、包装、加工等物流运作环节基础标准的制定、应用和协调,逐渐形成一套能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技术标准和作业(服务)标准。

(8)营造物流运行的良好社会环境。物流园区建设投资大、回报慢、社会效益显著,市、区、乡三级要共同推进,合力建设,设立物流发展专职机构,制定规划、规则和鼓励政策,运用市场经济、行政、法律法规手段实施调控、引导,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协调各方面关系,抓好物流人才的教育培训和使用管理,促进物流业快速和健康发展。同时,要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健全物流市场各项保障措施和管理制度,规范法制与治安管理,维护市场良好的交易秩序和交易环境。建立和完善物流配套服务行业,创建绿色环保的市场环境。

10.2.3发展化工制造

化工商流和物流的发展,必然衍生和刺激化工生产企业及其群体的发展,并成为洪安新城工业发展的主流,构成以化学工业为主体、乡镇金属制品加工和页岩建材生产为补充的工业发展基本构架。

10.2.3.1化工园区

发展化工制造,应着力化工园区的建设。

(1)化工发展应围绕化工市场衍生需求、化工制造西移和西部资源优势,以精细化工为方向,以产业集群为思路,以外引内迁企业为重点,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途径,逐渐形成镇域工业发展的主体、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主要产业支撑之一,形成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园区、成都和西部重要的精细化工基地。

(2)精细化工的发展范围是:涂料、化工新材料、气雾剂、表面活性剂、电子化学品、农用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日用化工等。其中,根据成都和西部市场需求,应重点鼓励发展的是:涂料类包括建筑涂料、木制家具漆、汽车涂料;表面活性剂类包括合成洗涤剂、乙烯、轻纺、皮革、家电、汽车等工业用表面活性剂;农用化学品类包括农药、农用薄膜;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类包括保鲜剂、调味剂、微量元素添加剂、防霉剂;日用化工类如香精、香料等。按照市场配置资源原则,产品结构要注意适时进行调整,以突出特色,壮大产业,形成规模,提高竞争力,推进化工园区快速健康地发展。

(3)按照成都市城市、消防规划要求,积极吸引易燃、易爆、危险品及影响城市消防安全的生产企业和其他符合要求的化工企业搬迁进入化工园区。组织得力的专业招商队伍,大力吸纳西移的沿海及外资化工企业。按照市场前景较好、技术含量较高、土地利用及贡献率较大、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原则,注意克服无序、无原则建设,围绕规划确定的产业方向发展,形成专业特色突出、产业链联系紧密、产业规模效应大的精细化工企业集群。

(4)建设化工园区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核心,以人才为根本,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注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既要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高,又要使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

10.2.3.2其他工业

在发展化工园区的同时,应继续鼓励、支持乡镇金属制品加工和页岩建材工业发展,引导企业改造传统产品和技术,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如陶瓷、物流设备),调整和延伸产品链,拓展市场面,提高规模效应和市场竞争力,成为新城工业发展的共振力量和重要补充,成为接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

10.2.4产业发展布局

10.2.4.1基本原则和布局结构

该镇产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应是:依托洪安火车站和充分利用已有仓储物流资源,以化工交易、化工综合物流、化工生产为重心,集约用地,效益优先,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

产业布局的基本结构可考虑为:整体布局东以龙泉山为界线,由北向西、向南发散拓展,构建起以化工交易、物流、生产为一体的核心区块和以近郊转型农业为主的外围区块,建成四个基地,形成化工商贸物流、化工生产、转型农业三大功能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