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14752700000032

第32章 工贸型乡镇的产业和城镇发展思路(3)

浅丘地区生产布局围绕结构调整,主要发展早熟梨等水果生产,布局区域主要包括兴隆、西江、新山、上元、太山、东升6个村共37个组,近中期面积达到4000亩,远期面积达到8000亩。

大石公路毗河以南沿线,重点布局苗木、花卉等园艺业,涉及区域包括四方、福农、新生3个村约10个组。

(3)农业基本建设。规划近中期整治支渠3条(段)、斗渠29条(段)、农渠19条(段),总长145.44公里;远期整治支渠5条(段)、斗渠36条(段)、农渠34条(段)、总长126.03公里。

江河堤防整治,按标准设防,规划近中期整治15.82公里,以毗河整治为重点;远期整治20公里,以西江河为重点。

农村路网建设,规划近中期大石路改建为一级公路,桂红路、龙赵路改建为二级公路,近期重点是完善村组路网和帮扶促变公路建设,远期规划是逐步提高道路技术等级。

9.2.2.5镇域产业功能分区

按产业功能进行分区规划,全镇基本上划分为三大区域:毗河以北工业与物流业产业区,毗河以南生态农业产业区,毗河流域旅游与商贸服务业产业区。

(1)工业与物流产业区。该区域包括分区规划祥福工业物流组团区、乡镇大石工业园和桂红工业园,通过重点发展金属机电制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现代物流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企业集群和乡镇工贸基地、全镇的产业支撑、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导力量。

(2)生态农业产业区。该区域以毗河以南平坝、浅丘和两河沿岸产业带为主,也包括毗河以北部分平坝(主要是西部片区),通过重点发展食用竹、蔬菜、食用菌、水果和生猪,形成合理、高效的农业结构,建成具有西部特色的食用竹之乡和川西平原重要的蔬菜、生猪基地。

(3)旅游与商贸服务产业区。该区域以“一镇二河三岛”为主要区域,也包括延伸的生态花果林,通过重点发展以川西水乡游为特色的生态旅游业和商贸服务业,形成全镇新的经济增长极和产业支撑,建成水乡祥福、食用竹文化和会议商务聚会基地、青白江区活水公园。

9.3工贸型小城镇的发展与布局

9.3.1城镇概况

祥福城镇为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所在地。已建城区面积为48公顷,其中:工业用地5.08公顷,居住用地12.83公顷,公共用地4.63公顷,交通用地2.52公顷,绿化用地1.20公顷。城镇户籍人口1946人,实际驻镇人口4800人,居委会1个,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20元。

城镇业态及其所占比例为:商业零售业占30%,餐饮业占15%,个人服务业占5%,农副产品集贸交易占20%,工业占20%,教科文卫及其他占10%。

城镇区主要沿大石公路平道布局,以祥福中街、同心路为布置轴线,大小街道共11条(全硬化),总长4.47公里,道路面积54700m

2。有农贸市场2个、中学2所、小学2所、幼儿园3所、医院1所。

城镇基础设施已实现水、电、气三通,有自来水厂一座和区自来水公司供水,电由境内35KV变电站直输,天然气供应有配气站一座与大弯镇共网。通信有电信所1所,电话装机容量15000门,已实现程控交换和光纤通信,邮电有代办点2个。排污已建成1处200立方米、4处20立方米以下沼气化粪池,非标准生活污水处理率约70%,另有公厕4座。

交通与站点已建成800m2客运站1个,大弯至祥福公交车线3条,城厢经祥福至新都公交车线1条,大弯经祥福至石板滩客运班车线1条。

9.3.2城镇发展定性

该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应坚持:①依据乡镇产业发展规划和城镇自然特点,按照工贸之乡、川西水乡、食用竹之乡、青白江区活水公园的定位,来规划城镇的定位和布局。②有利于加快城镇化进程,大幅度提升城镇功能、形象和品牌。③有利于通过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接纳农民向城镇转移和集中。④以人为本,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居住和生活质量。⑤有利于环境保护,以及城镇可持续发展。

依据乡镇产业发展定位和祥福城镇资源特征,确定城镇发展的定位是:商贸旅游型城镇。城镇规模为:2010年,城镇人口达到14300人(城镇化率30%,含农村部分农民就地变居民),总面积100公顷,GDP达到33903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449元。2020年,城镇人口达到24300人(城镇化率50%,含农村部分农民就地变居民),总面积150公顷,GDP达到159072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829元。

9.3.3城镇建设布局安排

9.3.3.1布局方向

该镇应放弃原城镇规划将大石公路城镇段改走城镇东北侧边缘跨河过境的方案,另行改走城镇西北侧与桂红公路交接后沿康家渡大桥过境,还原城镇发展布局的整体空间;调整和完善原大石公路城区段两侧布局,城区以北完善大石工业园布局;西南完善桂红工业园和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布局;主城区主要沿毗河以北一侧向东北方向发展布局并进行新城区建设。

9.3.3.2布局结构

城镇布局考虑为“一区二组团”结构,即主城区加大石、桂红工业组团。主城区依据祥福城镇依水而建形势和产业取向,依托毗河、羊叉河,以临毗河新建临江路(暂名)为横坐标,以羊叉河两侧滨河路为纵坐标,祥福中街(原大石公路城区段)为南北主轴线图像,同心路(街)为南北副轴线图像,形成以水为魂、有水为灵、靠水为王的“王”字型布局结构。

9.3.3.3功能分区布局

(1)临江路区域。上段即老城镇区段布局休闲、文化、娱乐业,下段即新城镇区段打造特色餐饮一条街,沿河一线布局木船组成的“渔家乐”水上一条“街”,河滩布局水上运动、休闲湿地公园。

(2)滨河路区域。沿羊叉河两侧各10~15m新建滨河公园,公园外围两侧布局水乡购物、休闲、观光一条街。

(3)祥福中街区域。北段布局工贸服务业,南段(老城镇中心段)以现代商贸服务业、金融、邮电、文化、教育为主。

(4)同心路(街)区域。南、北两段(端)以农贸市场、农产品专业市场(增建)、农资供应为主要布局区,中段以居民社区配套服务业为主。

(5)老城区区域。以羊叉河城区段以西为老城区域,功能以现代商贸服务业、农贸市场、科教文卫、金融通信、行政服务和居住为主,居民居住区(包括新建农转居小区)布置在商贸服务业外围的西南、西北两个方向。

(6)新城区区域。以羊叉河城区段及其以东区域为新城区域,功能以旅游、旅游服务业、工贸服务业、居住及房产业为主,居民居住区(包括新建农转居小区)布置在商贸服务业外围的东北方向,房产业以临河布局为主,定位为中高档楼盘和别墅。

(7)工业组团区域。见工业布局大石、桂红工业园功能规划。

9.3.4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

9.3.4.1道路交通

(1)基于原城镇规划将大石公路城区段改走城区东北侧跨河过境方案,不符合水乡产业发展规划(破坏观音岛景观)和建桥成本甚大的情况,宜改走城镇西北侧通过成青快速通道交接桂红路后沿康家渡大桥过境,或沿成达铁路东侧新修大石路过境段交接桂红路后再出康家渡大桥。

(2)城镇区内道路按《村镇规划标准》分为三级:主干路及其控制宽度为20~30m;次干路及其控制宽度为12~20m;步行道及其控制宽度为8~12m。凡旅游及其服务区路面,均建为青石板或其他田园水乡风格路面,同时搞好城镇道路两旁绿化、美化。

(3)迁建城区中心的客运车站,在城镇西南边缘(桂红路边)和北部边缘(大石路边)各建设1个公交客运汽车站。

9.3.4.2供水

规划由区水业公司供给,增建供水加压站,保证居民和单位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9.3.4.3排水

完善雨水、污水分流排水处理,生活污水经氧化塘(新建)处理后排入污水管道,生产污水经企业处理达标后排入污水管道,再经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毗河。

9.3.4.4供电

规划生活用电近期400W/人,远期600W/人,工业用电取2000KWH/万元。增加现有35KV变电站容量,加快供电设施建设,城镇区域用10KV中压配电,采用杆架铺设但不得影响主要风景景观;居住和公共区域以低压配电取杆式变压器,负荷较大单位自设变压器,低压线路不得穿越主要街道。

9.3.4.5通信

在居民集中点、主要商贸服务区和风景区增设邮电营业网点。电话近期普及率达到30%,远期达到90%以上。发展“户线工程”及用户光纤网,有线电视网络普及率近期达到40%,远期达到90%以上。

9.3.4.6燃气

天然气近期普及率达到40%,远期达到100%,近中期在城北增建配气站一座,远期连接青白江区域高中压输气管线。

9.3.4.7防灾

重视防洪,标准按50年一遇设防。防震抗震按七度设防,建筑物布点必须有利于防震抗震。配套完善消防设施,设置消防站,城区街道沿供水管网每120m设置DN100地上式消火栓。

9.3.4.8环境保护

(1)重点抓好水乡生态环境保护,制定毗河、西江河、羊叉河及主要支渠(流)的环境整治和保护规划,按规划、按标准实施严格的保护管理。重视和严格实施排水(污)规划,对河道及其两侧的污染严加限制和进行管理。

(2)按水乡特色制定规划,在城区及街道、主要交通干线两侧、旅游区搞好绿化、美化。控制和限制有空气污染的企业布局在城区上风向,在工业园区与城区、过境交通干道与城区之间设置绿化防护带,保证大气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严禁载重汽车和过境客货车由城区内(街道)通行,规范管理城区内通行的小型客、货车,按标准控制噪声和灰尘。

(3)在商贸服务区、旅游区、车站及居住区等公共区域增设公厕(水冲式)、垃圾集中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严禁“渔家乐”向河内倾倒垃圾和污水,普及“农家乐”的“三改”,严格管理其垃圾和污水排放。充实、健全环卫专业管护队伍,加强对河流、景区和城区中心的环境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