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统筹城乡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14752700000029

第29章 资源型农业乡镇的产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3)

8.3.2城镇发展定位及规模

8.3.2.1城镇发展定位

确定该城镇的发展定位,应首先明确以下基本原则:①应着重依据产业发展与布局来规划城镇发展、规模和布局。②适应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需要,规范农户建房。③以人为本,改善人居环境,保证居民生产、生活需要,以及逐步提高生活水平的需要。④适应建设青白江区后花园、成都市外桃园的需要。⑤坚持城镇建设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依据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城镇基础和上述原则,清泉城镇的发展定位应是:商贸—旅游型城镇。

8.3.2.2城镇规模

到2010年,城镇GDP达到26975万元、人口15000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达到13264元、人均用地面积91.20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5m2、人均道路面积10平方米、总面积达到147.84公顷。

到2020年,该城镇GDP达到135638万元、人口25000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达到45026元、人均用地面积85.06m2、人均公共绿地4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0平方米以上、总面积达到308公顷。

8.3.3城镇发展布局

8.3.3.1布局方向和结构

该城镇发展布局方向,应以城镇建成区为基础,完善南面布局,主要向北、西方向发展。

在城镇结构上,应依托成南高速公路连接线和绕镇公路,以平安路为南北纵向主轴线,以东岳庙河、关帝庙河为南北纵向副轴线,以清石路城区段和新建榕树街(暂名,西至高速连接线)为东西横向连接干线,以镇中心广场为中心,形成“三纵二横一中心”的方格网状格局。

8.3.3.2功能分区布局

(1)中心广场区域。在清石路与平安路交汇处北侧新建中心广场,用于展示、休憩、娱乐、健身、影剧等;广场四周布局现代商贸服务业(超市、专卖店等)、金融、邮政、电信业;广场西侧为综合商贸街,以农贸产品、居家百货、日用品、服务业为主;广场东侧老镇区商业街要注意保护和合理利用,按川西民居修旧还旧,布局餐饮、休闲、娱乐、服务业。

(2)平安路沿线。北端与高速连接线交汇处的西侧,布局粮油、畜产品(肉类)、农资批发市场及其配套服务业;北端东侧布局公共汽车站及配套商业、服务业;平安路北段布局以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旅馆、服务业为主;南段布局鲜活禽蛋苗等农业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医院和科技及文化服务机构、中心小学;南、北段商贸服务业外围为居民居住区、幼儿园、社区文化活动及图书室;南端西侧布局“111工程”(即一个田径场、一处标准体育设施、一组健身路径)。

(3)东岳庙河沿线。沿河新建休闲观光商业一条街,树立清泉镇旅游观光的特色、形象;一条街上、下段布局休闲、观光、商业、娱乐,中段(自镇政府桥头起)布局特色餐饮一条街;一条街外围西侧为生态花园住宅区、农民花园居住小区、幼儿园、社区文化活动及图书室;住宅区外围至高速路连接线之间,修造一个100亩的生态水面,创造清凉翠绿的清泉旅游形象。

(4)关帝庙河沿线。沿河两侧各留25m宽,建造一个1000m滨河长廊生态公园;公园外西侧开发生态花园住宅区、农民花园居住小区、幼儿园、社区文化活动及图书室;公园外东侧除中学外,开发中高档坡地别墅、度假屋、宾馆及会议中心。

(5)清石路城区段。在南端成南高速路出口右侧(清石路与连接线、绕镇路交汇处东侧),布局水果、蔬菜、土特产批发市场及停车场;市场对面绕镇路北侧布局公共汽车站及配套服务业;西段主要布局农业生产资料销售、服务业、旅馆;中段以镇政府为轴心布局行政管理单位;东段纳入中心广场区域规划,以文化用品、图书音像、家电维修为主要布局区域。

(6)榕树街沿线。主要布置居民及社区配套服务业。

(7)公共绿地(绿化)。合理利用公共空地进行绿化,发展生产性绿地建设。在中心广场四周、“三纵二横”街道两侧栽种法国梧桐、小叶榕、黄桷树等速生、常绿、遮荫树木或小叶女贞等不同色彩的灌木绿化带;在平安路南端与北端入口、清石路城区段入口、高速连接线与榕树街的连接入口等处布置公共绿地或绿地小广场;沿东岳庙河两侧保留、布置竹林、树木、不同色彩的绿化带。

8.3.4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

8.3.4.1城镇道路

(1)应主要规划建设:平安路改造和中心广场建设;东岳庙河休闲观光商业一条街(道)、榕树街(道)、老镇街道修旧还旧改造;东岳庙河和关帝庙河周边花园小区、农民花园居住区的道路建设;进出花园沟片区的主通道、花园沟片区的环线道路及其与主城镇的连接道路建设。

(2)城镇道路均设置路灯,其中高速连接线和绕镇路应设置标志性光彩路灯(工程)。

(3)高速连接线、绕镇路、城太路镇域段、赵洪路镇域段、清石路搭接高速连接线段、进出花园沟主通道栽种速生、常绿、覆盖率较大的杨树、樟树等壮年树(胸径8cm左右),营造绿色清泉氛围和形象。

(4)迁建现有镇中心汽车站,在城镇南、北入口处各新建1个公共汽车站。

8.3.4.2水、电、气

(1)供水。远期供水量预测为12500立方米/日,近期可由秧田地下水厂和青白江水厂联合供水,远期因地下水较缺乏应改由青白江水厂供水,居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

(2)排水。雨水、污水应采用分流制。远期污水量预测为11250立方米/日,近期可经氧化塘初级处理或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中远期在镇东北方向两河下游处建设一级或二级污水处理厂,雨水通过合流制管网进入氧化塘或污水处理厂与污水一并处理后排入水体。

(3)供电。远期城镇用电负荷预测为12500千瓦,应规划新建一座35KV变电站,除保留现有10KV云太线外,由新建35KV变电站增加10KV输电线供电。

(4)通信。近期电话普及率应达到23%,远期电话普及率应达到60%以上,保留139微波通信差转台,扩大现有邮电所规模,使其符合电信模块局的要求,同时在居民集中点增设邮政营业点。

(5)燃气。应普及天然气使用。远期供气量预测为8333立方米/日,除保留现有二里桥配气站外,近中期应新增天然气配气站一座,远期可连接青白江区域环型高中压输气管线,清洁能源普及率应达到90%以上。

(6)防灾。整治东岳庙河、关帝庙河,按50年一遇为防洪设计标准。设立一座三级消防站,在城镇给水管道上每隔150米设置一个消防栓。抗震设防等级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确定。

8.3.4.3环境保护

(1)由于地处成都上风向,应禁止发展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工业项目,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质量达到功能区标准。积极创建以两河(沟)整治及污水治理同生态水面建设相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示范项目建设。

(2)工业集中发展区布局在城镇下风向和两河下游侧,迁建城镇中心现有屠宰、肠衣等加工企业,工业污染源的排放达标率达到100%。

(3)城镇南部(两河上游地区)商贸、交通集中区埋设污水截流管,严禁污水、垃圾排入两河污染下游。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

(4)在旅游景点、商贸市场、车站等人流频繁地段建设水冲式公厕。在居民集聚区、公共场所适时适当增设垃圾收集点,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旅游景区“农家乐”普及“三改”(改灶、改厕、改用沼气)。

(5)严禁载重货车驶入绕镇路以内的城镇区域(街道),严格按照标准控制噪声和灰尘,切实改善人居环境。配置城镇环卫绿化管护专职人员。力争在3~5年内,建成国家和省级环境优美乡镇。

工贸型乡镇,指工贸业比重占乡镇GDP60%以上,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较多,对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城镇化具有明显主导作用的乡镇。这类乡镇,大多处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或处在交通方便、有资源优势、靠近城市的地区。一般地讲,这类乡镇的工贸业多数兴起在20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兴办时期,至今除沿海地区和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已发展成为特色工贸业集聚的专业镇外,其余多以传统工贸业和传统产品为主,产业、产品和经营方式亟待升级换代。统筹城乡发展,对这类乡镇来说,就是要加速工业化的进程,强化工贸业的发展,以工业化来促进城镇化发展,以工业化和城镇化来带动农业产业化,进而推进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下面以祥福镇为例,阐述这一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