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9300000017

第17章 宋代名医(著)方(9)

【功效】益气活血,扶正排痈。

【主治】痈疽。

【来源】《外科精要》。

方四神效栝楼散

【组成】黄栝楼子多者1个(杵),当归尾15克,甘草节15克,没药3克(另研)。

【用法】用酒900毫升,煎300毫升。分3次服,未成即消,已成即溃。

【功效】清热化痰,消痈散结。

【主治】乳痈瘰疬,与立效散间服。

【来源】《外科精要》。

方五琥珀犀角膏

【组成】真琥珀(研),犀角镑各3克,辰砂(研极细)、茯神(去皮心)各6克,片脑(研)0.3克,人参9克,酸枣仁(去皮炒)6克。

【用法】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麦门冬煎汤化下。

【主治】痈疽喉舌生疮如菌。

【来源】《外科精要》。

方六二乌丸

【组成】羌活、薄荷叶各9克,川芎、玄参、地榆、麻黄(去根节)、蔓荆子、旋覆花、荆芥穗、防风、天麻、白芷、白僵蚕(炒用)、牛蒡子(炒)、甘菊花各30克,大川乌(去皮尖炝)、何首乌(不见铁器)、粉草(炙)各120克,蝉蜕(洗去土足)15克。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1丸,细嚼,茶酒任意,调服。

【功效】托里定痛,祛风凉血。

【主治】发背。

【来源】《外科精要》。

严用和方

疟疾

方一清脾饮

【组成】青皮(去白)、厚朴(姜制,炒)、白术、草果仁、柴胡(去芦)、茯苓(去皮)、半夏(汤泡7次)、黄芩、甘草(炙)各等份。

【用法】上药咀,每服12克,水1盏半,姜5片,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和肝健脾,化湿虫。

【主治】疟疾,因于痰湿阻遏所致。症见热多寒少,胸膈痞满,不思饮食,口苦口干,心烦渴饮,小便黄赤,脉弦数等。

【来源】《严氏济生方》。

方二驱邪散

【组成】高良姜(锉炒)、白术、草果仁、橘红、藿香叶、缩砂仁、白茯苓(去皮)各30克,甘草(炙)15克。

【用法】上药粗末,每服12克,水75毫升,生姜5片,枣子1枚,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功效】理气化痰和中。

【主治】妊娠疟疾。

【来源】《严氏济生方》。

伏暑

方一水浸丹

【组成】黄丹30.3克,巴豆(去皮)25枚。

【用法】上药同研匀,用黄蜡拌作汁,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丸,以冷水浸少顷,令以新汲水调服。

【功效】祛暑清热。

【主治】伏暑伤冷,冷热不调,口干烦渴。

【来源】《严氏济生方》。

方二冷香饮子

【组成】草果仁90克,附子(炮去皮脐)、橘红各3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30克,水400毫升,生姜10片,煎至100毫升,去滓,沉冷,不拘时服。

【功效】温中散寒。

【主治】老人、虚人,伏暑烦躁,引饮无度,恶心疲倦,服凉药不得者。

【来源】《严氏济生方》。

方三地仙散

【组成】地骨皮(去术)60克,防风(去芦)30克,炙甘草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2克,水875毫升,生姜5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功效】祛风养阴清虚热。

【主治】伤寒后、伏暑后烦热不安,及虚劳烦热。

【来源】《严氏济生方》。

血症

方一生葛汁

【组成】生葛根、小蓟根各适量。

【用法】上2味洗净,捣取汁,每服50毫升,汤温服,不拘时服。

【功效】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鼻衄不止。

【来源】《严氏济生续方》。

方二香墨汁

【组成】香墨、葱汁各适量。

【用法】上药以葱汁磨墨。滴少许于鼻中即止。

【功效】敛血止血。

【主治】鼻衄不止。

【来源】《严氏济生方》。

方三赤芍药汤

【组成】赤芍药60克,半夏(汤泡7次)45克,橘红30克。

【用法】上药粗末,每服12克,水75毫升,姜7片,煎至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服。

【主治】淤血蓄胃,心下满,食入即呕血。

【来源】《严氏济生方》。

厥症

方一芎乌散

【组成】川芎、天台乌药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腊茶清调服,或用葱茶汤调服,于食后。

【功效】活血通窍。

【主治】男子气厥头疼,妇人气盛头疼,及产后头痛,悉皆治之。

【来源】《严氏济生方》。

方二三生丸

【组成】半夏、白附子、天南星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细末,生姜自然汁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9克,食后,姜汤送下。

【功效】化痰顺气。

【主治】痰厥头痛。

【来源】《严氏济生方》。

痰饮

方一茯苓饮子

【组成】赤茯苓、半夏、茯神、麦门冬各30克,沉香、炙甘草、槟榔各15克。

【用法】上药研粗末12克,水50毫升,姜5片,煎35毫升温服,不拘时。

【功效】行气化痰。

【主治】痰饮蓄于心胃,怔忡不已。

【来源】《严氏济生方》。

方二玉液汤

【组成】大半夏(炮)12克,沉香(磨汁)45毫升。

【用法】以生姜10片,水500毫升,煎250毫升,食后温服。

【功效】顺气化痰。

【主治】七情气郁生涎,随气上逆,头目昏眩、心悸眉痛。

【来源】《严氏济生方》。

方三寿星丸

【组成】天南星(生用)300克,琥珀(别研)30克,朱砂(水飞)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和匀,用生姜自然汁打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40丸,不拘时。用人参,石菖蒲煎汤送下,淡姜汤亦得。

【功效】化痰镇惊。

【主治】治因病惊扰,涎留心胞,精神不守,谵言妄语,不得安卧。

【来源】《严氏济生方》。

遗精

方一猪苓丸

【组成】半夏30克,猪苓30克。

【用法】上药半夏锉如豆大,猪苓为末,半夏炒令黄色不令焦,地上去火毒半日,取半夏为末,以一半猪苓末调均和丸,如梧桐子大,候干,更用余猪苓末同炒微裂,剩余下油炒,瓶中养之。每服和丸,空心,温酒,盐汤调服。如常服,于申、未之间冷酒。

【主治】年壮气盛,情欲动心,所愿不得,意淫于外,梦遗白浊。

【来源】《严氏济生续方》。

方二三白丸

【组成】龙骨(生用)30克,牡蛎(煅)30克,鹿角霜60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食前空腹服,用盐汤送下。

【功效】温肾震慑。

【主治】遗精白浊,及滑泄盗汗。

【来源】《严氏济生续方》。

小便不通

方一宣气散

【组成】甘草、木通各9克,栀子6克,葵子、滑石各3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每服1.45克,灯芯调服。

【功效】清热利水。

【主治】小便不通,脐腹急痛。

【来源】《严氏济生方》。

方二木通散

【组成】木通、滑石各30克,黑牵牛(研末)1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3克,水25毫升,灯芯10茎、葱白1根,水煎3分,食前温服。

【功效】清热利水。

【主治】小便不通,小便腹痛不可忍。

【来源】《严氏济生方》。

方三赤茯苓汤

【组成】木通(去节)、赤茯苓(去皮)、槟榔、生地黄(洗)、黄芩、赤芍药、甘草(炙)、麦门冬(去心)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粗末,每服12克,水75毫升,生姜5片,煎至60毫升,去滓温服。

【功效】清热利湿,通利小便。

【主治】小肠实热,面赤多汗,小便不通。

【来源】《严氏济生方》。

虚证

方一济生肾气丸

【组成】炮附子2个、茯苓、泽泻、山茱萸、炒山药、车前子(酒蒸)、牡丹皮各30克,官桂、川牛膝(酒浸)、熟地黄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9克,空腹米汤送服。

【功效】湿补肾阳,化气利水。

【主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来源】《严氏济生方》。

方二十补丸

【组成】附子(炮去皮、脐)、五味子各60克,山茱萸(取肉)、山药(锉,炒)、牡丹皮(去木)、鹿茸(去毛,酒蒸)、熟地黄(洗,酒蒸)、肉桂(去皮,不见火)、白茯苓(去皮)、泽泻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空腹盐酒、盐汤任意调服。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肾脏虚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肢体羸瘦,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脊疼痛等。

【来源】《济生方·卷一方》。

方三助阳升

【组成】炒牡蛎、炒川小椒各60克,硫磺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6~9克,食前好酒调服。

【功效】明目,暖五脏,健阳事,去冷病。

【主治】肾气虚损,四肢少力,面色萎黄,脐腹冷痛。

【来源】《严氏济生方》。

方四太仓丸

【组成】陈仓米(用黄土炒米热,去土不用)180克,白豆蔻60克,丁香30克,缩砂仁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用生姜自然汁制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食后,用淡姜汤送下。

【功效】健脾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翻胃不食,亦宜服。

【来源】《严氏济生续方》。

方五茸朱丸

【组成】鹿茸(去毛酒蒸)30克,朱砂(研细,水飞;炒蜜尤佳)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煮枣圈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丸,炒酸枣仁煎汤送下,午前、临卧服。

【功效】益精补血,镇心安神。

【主治】心虚血少,神志不宁,惊惕恍惚,夜多异梦,睡卧不安。

【来源】《严氏济生续方》。

室女诸疾

方一延胡索散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锉炒)、延胡索(炒去皮)、蒲黄(炒)、赤芍药、肉桂(不见火)各15克,片子姜黄(洗)、乳香、没药、木香(不见火)各9克,甘草(炙)4.5克。

【用法】咀,每服12克,水1盏半,生姜7片,煎至七去滓,食前温服。

【功效】理气止痛。

【主治】妇人室女七情伤感,遂使气与血并,心腹作痛,或连腰胁,或连背膂,上下攻刺,甚作搐搦,经候不调,一切血气疼痛,并可服之。

【来源】《严氏济生方》。

方二六合汤

【组成】当归(去芦酒浸)、白芍药、官桂(去皮)、熟地黄(洗)、川芎、蓬莪术(炮)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2克,水50毫升,煎至35毫升,去滓,空心温服。

【功效】补血活血,祛痰止痛。

【主治】室女经事不行、腹中结块疼痛,腰腿疼痛。

【来源】《严氏济生方》。

方三三神丸

【组成】橘红60克,玄胡索(去皮醋蒸)30克,当归(去芦酒浸,略炒,锉)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煮米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12克,空腹,艾汤送服,米汤亦可。

【功效】行气活血。

【主治】室女血气相搏,腹中刺痛,痛引心端,经行涩少,或经事不调,以致疼痛。

【来源】《严氏济生方》。

妊娠诸疾

方一人参半夏丸

【组成】半夏(浸泡7次),人参、干姜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以生地黄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用米汤送服,不拘时。

【功效】温中和胃降逆。

【主治】妊娠恶阻,病卒心,胸中冷,腹痛,吐逆不喜饮食。

【来源】《严氏济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