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名医名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9300000016

第16章 宋代名医(著)方(8)

【用法】上药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10~15丸,米汤调服,或湿酒,醋汤亦得。

【功效】暖血海,实冲任。光泽颜色,消散风冷。

【主治】子宫虚弱,风寒各滞之不孕。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地黄汤

【组成】熟地(干)、川牛膝、当归各2.4克,卷柏、川芎、防风各1.8克,牵牛子、桂心各0.9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以水6000毫升,煮取2500毫升,去滓。分3次服。和0.3克牵牛子末服。如人行四五里,再进1服,以快利止。禁忌:生菜、葱、热面、荞麦、蒜、猪肉、炙、葵菜、芜荑、菘菜、海藻、黏食、臭物等。

【主治】久无子,小腹冷痛,气不调。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伤寒

方一海蛤散

【组成】海蛤、滑石、甘草各60克,芒硝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鸡蛋清调下。

【主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阿胶汤

【组成】阿胶(炙)、白术、桑寄生、人参、白茯苓各适量。

【用法】上药各等分研为细末。煮糯米饮调服1.6克,日3次服。

【主治】妊娠伤寒,瘟疫时气,先服此以安胎,却以治病药相间服。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三枳实散

【组成】枳实(炒)30克,陈皮1克,麦门冬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9克,水250毫升,生姜0.125克,葱白21厘米,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主治】孕妇伤寒,4~6月以来,加心腹胀,上气,渴不止,饮食不多,腰痛体重。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头痛

方一一奇散

【组成】当归、川芎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温服。

【功效】行气活血。

【主治】产后头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木瓜煎

【组成】宣木瓜(取盖去瓤)2个,没药(研)60克,乳香(研)0.3克。

【用法】上2味纳木瓜中,用盖子压住,竹签定上,饭上蒸3~4次,烂研成膏子。每服50毫升。生地黄汁125毫升,无灰酒500毫升和,用200毫升热暖化膏子服。

【功效】活血舒筋。

【主治】妇人项筋强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妇人脚气

方一紫苏散

【组成】紫苏(茎、叶)、木通、桑白皮、茴香根各30克,枳壳60克,羌活、独活、荆芥穗、木瓜、青皮、甘草各15克,大腹子10个。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250毫升,姜3片,葱白1根,煎至175毫升,去滓温服。

【功效】祛风除湿,利水消肿。

【主治】妇人风毒脚气,腹内壅塞,痰恶,不思饮食,脚重虚肿。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大腹皮散

【组成】大腹皮、紫苏、木通、桑白皮、羌活、荆芥、赤芍药、青皮、木瓜、独活各30克,枳壳6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2克,水250毫升,姜5片,葱白21厘米,煎至175毫升,去滓,空心温服。

【功效】祛风除湿,解毒通络。

【主治】妇人风毒脚气,肢节烦疼,心神壅闷。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阴痒

方一阴痒方

【组成】狼牙60克,蛇床子90克。

【用法】狼牙细末,2药同煎,水3000毫升,煮10沸,热洗。

【功效】清热利湿止痒。

【主治】阴痒。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三消丸

【组成】远志0.6克,干姜(生)、莲花各0.9克,蛇床子、五味子各1.2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先以兔尿涂阴门中,然后绵裹3克纳阴中,热即为效。

【主治】阴冷,阴痒。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白带

方一清白散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黄柏(盐水炒)、樗根皮(酒炒)、贝母各3克,干姜(炒黑)、甘草各1.5克。

【用法】姜3片,水煎,温服。

【功效】养阴清热利湿。

【主治】白带。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带下赤白方

【组成】干姜15克,白芍60克。

【用法】上药均炒为黄色,同为末。空腹,米汤调服6克,日2次服。

【主治】赤白带下,年月深久不瘥。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三破故纸散

【组成】破故纸、石菖蒲(锉,炒)各适量。

【用法】上药为末。用菖蒲浸酒调,再入班蝥1.5克(去翘,头,足,糯米同炒黄,去米)。

【功效】温肾利窍。

【主治】赤白带下。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四带下方

【组成】茅花(炒)1握,棕榈炭9厘米,嫩莲叶3张,甘草节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空腹酒调服6克。

【主治】带下。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妊娠腰背痛

方一杜仲丸

【组成】杜仲(炒)、续断(酒浸)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煮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丸,酒调服,米汤亦可。

【功效】补肾壮腰。

【主治】妊娠腰背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大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60克,乌梅肉、当归各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白汤嚼下,空腹服。

【功效】滋阴养血柔筋。

【主治】产前、后腰腹痛,一切血疼,血气虚,四肢不举,骨髓热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胎动不安

方一葱豉安胎方

【组成】白芍15克(酒炒),当归15克(酒洗),白术9克(土炒),甘草3克,黑芥穗9克,丹皮9克,姜炭1.5克,香附1.5克(酒炒),麦门冬9克(去心),郁金3克(醋炒)。

【用法】先以水3000毫升煮葱豉,取1000毫升,去滓入胶,再煎令烊。1日1夜可服3~4剂。

【功效】调气补血安胎。

【主治】妇人怀孕,胎动不安。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安胎铁罩散

【组成】白药子30克,白芷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煎紫苏汤调服。或胎热,心烦闷,入砂糖少许煎。

【主治】胎动不安或胎热,心烦闷。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三桂心散

【组成】桂心、栝楼、牛膝、瞿麦各60克,当归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2克,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空腹,去滓服。

【主治】妊娠因疾病胎不能安。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妊娠霍乱

方一白术散

【组成】白术(炒)、益智仁、枳壳(制)、橘红各0.9克,草豆蔻(煨,去皮)、良姜(炒)各15克。

【用法】上药研为散。每服9克,水250毫升,姜0.15克,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服。

【功效】健脾益肾,升清降浊。

【主治】妊娠霍乱腹痛,吐逆不上。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木瓜散

【组成】吴茱萸、生姜各0.3克,木瓜45克。

【用法】上药为末,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去滓,分3次服,无时热服。

【功效】温阳舒筋。

【主治】妊娠霍乱吐泻,转筋,入腹则闷绝。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三厚朴丸

【组成】干姜、厚朴(去粗皮,为细末)各适量。

【用法】上药先杵令烂,不拌,同炒令干再为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前,米饮下。

【功效】温中除湿。

【主治】妊娠洞泄寒中。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产后便秘

方一阿胶枳壳丸

【组成】阿胶、枳壳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令研滑石末为衣。温水调服20丸。半日之后,未通再服。

【功效】养阴宽肠通便。

【主治】产后虚羸,大便秘涩。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苏子粥

【组成】紫苏子、大麻子仁各60克。

【用法】洗净,研令极细,用水再研,取汁250毫升,分2次煮粥啜之。

【功效】散风泻火通便。

【主治】产后便秘,老人诸虚风秘。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三麻仁丸

【组成】麻仁、枳壳、人参各1.2克,大黄(煨)0.6克。

【用法】上药研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腹温酒调服20丸。未通渐加丸数,但不可太过。

【功效】下气攻积。

【主治】产后大便秘涩。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妇产科其他病症

方一吐血方

【组成】生藕汁、刺蓟汁、生地黄汁各90克,生姜汁50毫升,白蜜100毫升。

【用法】上药和煎2~3沸,煎取200毫升,调炒面尘3克服。

【功效】养阴止血。

【主治】妇人热毒上攻,吐血不止。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人参丁香散

【组成】人参15克,丁香、藿香叶各0.3克。

【用法】上药为散,每服10克,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服。

【功效】补虚降逆。

【主治】妊娠恶阻,胃寒呕逆,翻胃吐食及心腹刺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三白芷散

【组成】白芷30克,猪血250克。

【用法】白芷切片,于瓦上炒令黄,为细末。猪血切片,以沸汤泡7次。将猪血蘸药,吃7片,如剩药末,留后次用。

【主治】妇人翻胃吐食。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四菖蒲丸

【组成】菖蒲180克,吴茱萸(炮)、香附子(炒)各120克。

【用法】上药锉细,以酽醋5000毫升煮干为度,焙干为细末。以好神黄打糊为丸,日3次服。橘皮汤调服。

【主治】妇人脾血积气及心脾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五夺魂散

【组成】生姜(取汁)90克,白面90克,半夏7个。

【用法】以生姜汁搜面,裹半夏为7饼子,炙焦熟。水调250毫升,小便利为度。

【主治】产后虚肿,喘促。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六草果散

【组成】厚朴60克,肉豆蔻1个,草豆蔻1个。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70毫升,姜3片,煎至50毫升,去滓温服。

【功效】温中燥湿。

【主治】妊娠脏气本虚,宿挟风冷,脾胃久弱,脏腑虚滑,脐腹剧痛,日夜无度。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七香术散

【组成】蓬莪术(煨)30克,丁香15克,粉草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空腹,盐汤点服4克,觉胸中如物按下之状。

【功效】调气活血。

【主治】妊娠5个月后,常胸腹间气刺满痛,或肠鸣,以致呕逆减食,此喜怒忧虚过度,饮食失节之所致。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八如圣散

【组成】棕榈、乌梅各30克,干姜32克(烧过存性)。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6克,乌梅酒调服,空腹食前服。

【功效】收涩止血。

【主治】妇人血崩。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咳嗽

方一黄芪六一汤

【组成】甘草30克,黄芪180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水煎服。

【功效】甘温除热。

【主治】虚中有热,咳嗽脓血,口苦咽干。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金不换散

【组成】罂粟壳(制)15克,杏仁(制)、甘草各9克,枳壳12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9克,水320毫升,姜3片,乌梅半个,煎至250毫升,食后临卧渐渐热服。

【主治】男子、女人肺胃虚寒,久喘不已,喘促满闷,咳嗽涎盛,胁腹肿满,腰背倦痛,远年近日一切喘咳疾患。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眩晕头痛

方一川芎散

【组成】川芎、山药、白茯神、甘菊花(野菊不用)、人参各15克,山茱萸肉30克。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酒调6克,日3次服。

【功效】补养气血,滋阴潜阳。

【主治】风眩头晕。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四神散

【组成】菊花、当归、旋覆花、荆芥穗各适量。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3克,水250毫升,葱白10厘米,茶末3克,煎至175毫升,通口服。服后良久,去枕仰卧少时。

【功效】养血熄风。

【主治】妇人血风,眩晕头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淋症

方一桃胶散

【组成】桃胶、榆白皮各30克,车前子、冬瓜子、鲤鱼齿、葵子、瞿麦、木通各15克,枳壳0.3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2克,水250毫升,煎至175毫升,去滓温服。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淋。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方二血淋方

【组成】生干地黄90克,郁金、蒲黄各6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每服6克,车前子、叶煎汤调下,日3次服,以利为度。

【功效】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主治】妇人血淋及尿血涩痛。

【来源】《妇人大全良方》。

痈疽发背瘰疬

方一神仙追毒丸

【组成】文蛤(捶破洗焙末)15克,山慈姑(去皮净末)60克,麝香15克(另研),千金子(去壳研去油取霜)30克,红手大戟(去芦焙干末)45克。

【用法】上用糯米煮和为丸,分为40丸。合时用端午、七夕、重阳。每服1丸,用井水或荷磨服,利一二次,用粥止之。

【主治】痈疽,恶疮、汤火,蛇虫犬兽所伤,东流水磨涂并服,颠邪鬼气鬼胎,暖酒磨服。

【来源】《外科精要》。

方二神异膏

【组成】露蜂房(蜂儿多者)30克,玄参15克,蛇蜕(盐水洗)30克,黄丹(水飞炒)150克,麻油300克,乳发(男子者)30克,杏仁30克。

【用法】先将麻油入砂器煎发熔尽,下杏仁更煎黑,入蜂房、蛇蜕、黄丹急搅,试软硬得中,即成膏矣,其丹不必拘定前数,凡膏药用日久必老硬,煎时预取嫩膏少许。

【主治】痈疽。

【来源】《外科精要》。

方三神秘陷脉散

【组成】黄芪、人参、川芎、当归(酒洗)、赤芍药、粉草、地骨皮、五加皮、忍冬叶、橘红各30克,乳香、没药各15克。

【用法】每服15~21克,水酒各半煎。连进5~7服,甚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