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神医药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8800000045

第45章 外伤科(4)

提毒丹

【来源】《疡医大全》卷七。

【异名】七星丹(《疡医大全》卷七)、八仙丹(《疡医大全》卷七)。

【主治】肿疡。

【组成】乳香(去油)、没药(去油)各6克,元参(瓦上焙脆)、前胡(瓦上焙脆)、血竭、麝香各1.2克,生斑蝥24克(去净头、足、翅,阴阳瓦焙)。

【用法】上药各研极细末,于端午午时和匀,瓷瓶密贮。凡初起肿毒,每用0.06~0.09克。先看疮势大小,即以膏药照疮大小周围,用大蒜捣如泥,敷膏药,中留一孔,入药于内,次日即起小包,挑去水泡即消。如已溃者,掺药于疮孔内,亦能拔毒生肌。

白降丹

【来源】《医宗金鉴》卷六十二。

【功用】化腐拔毒。

【主治】痈疽发背,一切疔毒,无名肿毒,以及赘瘤、息肉、瘘管、恶疮等。

【组成】朱砂、雄黄各6克,水银30克,硼砂15克,火硝、食盐、白矾、皂矾各45克。

【用法】先将朱、雄、硼三味研细,入盐、矾、硝、皂、水银共研匀,以水银不见星为度。用阳城罐一个,放微炭火上,徐徐倒药入罐化尽,微火逼令干取起。如火大太干则汞走,如不干则药倒下无用,其难处在此。再用一阳城罐合上,用棉纸截半寸宽,将罐子泥、草鞋、光粉三样研细,以盐滴卤汁调极湿,一层泥一层纸,糊合口四五层,及糊有药罐上二三层。地下挖一小潭,用饭碗盛水放潭底。将无药罐放于碗内,以瓦挨潭口,四边齐地,恐炭灰浇克内。有药罐上以生炭火盖之,不可有空处。约三炷香,去火,冷定开看,约得30克。炼时罐上如有绿烟起,急用笔蘸罐子盐泥固之。每次用少许(疮大者用0.15克,疮小者用0.03~0.06克,以清水调敷疮上,或制成药线插入疮内。初起者立刻起疮消散,成脓者即溃,腐者即脱消肿。

【禁忌】因本方生较强,初生小儿、面部及关节部位,不宜多用;口腔、耳中、眼边及心窝、腰眼等处,均不宜使用,禁止内服。

破伤风

立效散

【来源】《鲁府禁方》卷四。

【主治】破伤风。

【组成】雄黄、香白芷各等分。

【用法】上药锉细。黄酒浓煎服之。如牙关紧闭者,灌之即活。

芎黄汤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异名】小芎黄汤(《医学入门》卷八)。

【主治】破伤风。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自汗不止。

【组成】川芎30克,黄芩18克,甘草6克。

【用法】上药咀。每服15~20克,用水220毫升,同煎至150毫,去滓温服,不拘时候。3服即止。再用大芎黄汤下之。

地榆防风散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主治】破伤风,邪在半表半里之里,头微汗,身无汗者。

【组成】鳔胶(白色者,不拘多少,炙令焦黄)。

【用法】上药一味,捣罗为细散。每服9克,热酒调下。如不醒,灌之。

必效散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

【异名】海神散(《杨氏家藏方》卷十四)。

【主治】破伤风,身项强硬,不知人事。兼治跌打损伤。

【组成】鳔胶(白色者,不拘多少,炙令焦黄)。

【用法】上药一味,捣罗为细散。每服9克,热酒调下。如不醒,灌之。

黑花蛇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七十五。

【主治】破伤风,痰盛抽搐,身凉者。

【组成】麻黄(炙)30克,黑花蛇(即乌蛇,酒浸)18克,天麻、白附子、干姜、川芎、附子(制)、草乌(泡,去皮)各15克,蝎梢7.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3克,用热黄酒调下,每日2服。

雄鼠散

【来源】《医宗金鉴》卷七十五。

【主治】破伤风,邪在表寒,热拘急,口噤咬牙。

【组成】活雄鼠1只。

【用法】上用铁线缚,阴阳瓦煅存性,研为细末。用热黄酒送下。

救命丹

【来源】《杨氏家藏方》卷十四。

【异名】神应丸(《百一选方》卷十三)。

【主治】破伤风,身体沉重,或角弓反张,搐搦,不省人事。

【组成】草乌头(生,去皮、尖)90克,半夏60克(生),巴豆(去皮,不去油,生)30克。

【用法】上药为细末,用大枣肉为丸,如樱桃大。每服半丸,甚者1丸,食后用温酒磨下。

江鳔丸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异名】左龙丸(《医宗金鉴》卷三十九)。

【主治】破伤风,惊而发搐,脏腑秘涩。

【组成】江鳔15克(炒),野鸽粪15克(炒),雄黄3克(水飞),蜈蚣1对,天麻30克,白僵蚕15克(炒)。

【用法】上为细末,分作3份:先用2份,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余一份加巴豆霜3克拌匀,亦以烧饭为丸,不用朱砂为衣。每服有朱砂者20丸,有巴豆霜者1丸,渐加至2丸,至下利为度,得利后只服有朱砂者,至病愈为止。

蛇虫咬伤

雄黄消毒膏

【来源】《卫生宝鉴》卷二十。

【主治】蝎螫痛不可忍。

【组成】矾30克(生),雄黄、信石各15克,巴豆9克,黄蜡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将蜡熔化,入药末在内,搅匀,制定锭子,如枣子大。每次用时,将锭子于热焰上炙开,滴于患处,其痛立止。

椒黄敷方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八。

【主治】毒蛇咬伤,迷闷不省人事。

【组成】闭口椒30克(为末),苍耳苗150克(为末),生姜汁50毫升,硫磺15克(为末)。

【用法】上四味,和匀。敷患处。

狂犬咬伤

玉真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异名】玉贞散(《梅氏验方新编》卷六)。

【功用】祛风解痉,止痛。

【主治】破伤风,牙关紧急,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亦治疯犬咬伤。外治跌打损伤,金疮出血。

【组成】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用热酒200毫升调服,更敷患处。若牙关紧急,腰背反张者,每服9克,用热童便调服,虽内有淤血亦愈;至于昏死,心腹尚温者,连进2服,亦可保全;若治疯犬咬伤,更用漱口水洗净,搽伤处。

追风如圣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功用】追风拔毒。

【主治】疯犬咬伤。

【组成】细辛、防风、川乌、薄荷、草乌、川芎、白芷、苍木各30克,雄黄12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温酒调敷伤处,以绷带包扎,早、晚换2次。

救生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主治】疯犬咬伤。

【组成】生斑蝥7个(去头、翘、足),杭粉3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空腹时用温黄酒调服。一时许,小便行出血片白脂,乃恶物也。如便疼,煎甘草汤饮之自利;如毒未尽,次早再一服,以小便清白,方为毒尽。

跌打损伤

夺命散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主治】金疮打仆,内积淤血,心腹疼痛,大小便不通气绝欲死者。

【组成】水蛭(用石灰慢火炒令焦黄色)15克,大黄30克,黑牵牛60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服9克,热酒调下。半小时后,再用热酒调服牵牛末6克。服后当下淤血,成片成块,恶血尽即愈。

夺命丹

【来源】《伤科补要》卷三。

【主治】重伤险症,脏腑蓄淤。现用于头部外伤所致的昏迷及骨折等早期重伤。

【组成】归尾90克,桃仁90克,血竭15克,地鳖虫45克,儿茶15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自然铜60克,红花15克,大黄90克,朱砂15克,骨碎补30克(去毛),麝香1.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用黄明胶烊化为丸,每丸重9克。每服1丸,陈酒磨开冲服,每日3~4次。

当归散

【来源】《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主治】跌打伤损,皮肉破碎,筋骨寸断,气血淤滞,壅结成肿;或痈疽疼痛难忍;或中风痿痹,手足不随,筋骨挛缩;或劳役所损,肩背四肢疼痛。

【组成】泽兰、川当归各300克,芍药、白芷、川芎、肉桂(去粗皮)各150克,川续断300克,牛膝300克,川乌、川椒(去目)各90克,桔梗、甘草各120克,白杨皮(不用亦可)、细辛150克(以上俱要净称)。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每服6克,热酒调下。

再造活血止痛散

【来源】《跌损妙方》。

【主治】跌打损伤,淤阻胸胁疼痛。

【组成】大黄、红花各1.5克,当归、柴胡各6克,花粉穿山甲各3克,桃仁50粒,甘草2.4克。

【用法】水、酒各半,煎,空腹时热服。

芎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四四。

【异名】桂芎汤(《圣济部录》卷一四四)。

【主治】妇人月经不调以及跌扑损折属淤血内结者。

【组成】芎、大黄(生)、肉桂(去粗皮)、子、朴硝各30克,荷叶10片(烧灰)。

【用法】上六味,共研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去滓温服。

地黄膏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八。

【主治】跌打损伤,臂臼脱出,局部肿痛;及痈肿未破者。

【组成】生地黄(研如膏)、木香(为末)各等分。

【用法】视肿处大小,将生地黄膏摊纸上,再将木香粉撒布地黄膏上,然后再摊一层地黄膏。敷伤损处。

当归饮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五。

【主治】跌打损伤;肺受风寒而为咳嗽,甚则咳吐黑血。

【组成】大黄、苏木、生干地黄、当归、赤芍药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次9克,温酒调服。

复元散

【来源】《痘疹传心录》卷十八。

【主治】小儿扑跌损伤,淤凝不散,寒热疼痛,举动不能。

【组成】土鳖虫不拘多少(用壁喜窠包虫在内,以苎麻线缚定,将黄泥包封,火煅),红花(为末)1.5克,大仙人柴(火煅醋淬,为末)1.5克,古文钱(火煅,为末)3克,自然铜(煅3次,为末)1.5克,乳香、没药各1.5克(为末)。

【用法】上药研细和匀。每服0.6克,空腹时用好酒调下,小儿用0.3克。

降真龙骨散

【来源】《古今医统》卷七十九。

【主治】打扑骨折。

【组成】乳香、没药、降真节、苏木、川乌、油松节、自然铜(煅,淬醋中七次)各30克,地龙(去土,油炒)、水蛭(麻油炒)各15克,血竭9克,龙骨15克,土狗10个(油浸,炒)。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每服9克,好酒送下。

寻痛丸

【来源】《世医得效方》卷十八。

【功用】行气止痛,活血散淤。

【主治】跌打损伤,痛不可忍。

【组成】草乌(去皮、尖,生用)、乳香(火熨)、没药(火熨)五灵脂各90克,生麝香少许。

【用法】上药共研为末,酒糊为丸,如指头大,朱砂15克,研末为衣。每服1丸,薄荷、生姜研汁磨化服。

如圣金刀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四。

【主治】刀刃所伤,皮破筋断,血出不止。

【组成】松香(净末)210克,枯矾、生矾各45克。

【用法】上药共研为极细末,贮罐内密封。用时掺于创口,纸盖绢扎。

定痛和血汤

【来源】《伤科补要》卷三。

【功用】活血,祛痰,止痛。

【主治】损伤淤血疼痛,痛处固定,刺痛,拒按,局部多有青紫淤斑或淤肿,舌质紫暗,脉细而涩。

【组成】乳香、没药、红花、当归、秦艽、川断、蒲黄、五灵脂、桃仁各等分。

【用法】上药以水、酒各半煎服。

定痛生肌杖疮膏

【来源】《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主治】跌打损伤。

【组成】乳香15克(去油),儿茶15克,象皮15克(煅灰,为末),龙骨15克(煅过,为末),没药15克(去油),血竭15克,冰片3克,牡蛎壳(1个煅灰,研末)15克。

【用法】以上八味,共研细末。先用麻油360克,净猪板油120克,入砂锅内,下净头发60克,鸡蛋清5~6个,同熬,俟油滴水成珠,入白蜡60克,黄蜡60克,烊尽,再入滚水泡过飞净黄丹60克,铅粉60克,用槐条急搅成膏,取起离火,入前细药。如遇患者,先将韭菜、葱头、猪肉三味煎汤,净洗后用膏涂患处,再将油纸贴上,加棉花裹好,再用布包,毋令出气。一日一夜换洗一次;如见骨者,再加细药掺上患处。其痛立止。

【禁忌】忌房事并诸发物。

如意金黄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一。

【异名】金黄散(《嵩崖遵生》卷十二)、神效金黄散(《良朋汇集》卷五)。

【主治】痈疽发背,诸般疔肿,跌扑损伤,湿痰流毒,大头时肿,漆疮火丹,风热天泡,肌肤赤肿,干湿脚气,妇女乳痈,小儿丹毒。

【组成】天花粉(上白)5千克,黄柏(色重者),大黄、姜黄各2.5千克,白芷2.5千克,紫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各1千克。

【用法】上药晒极干燥,磨极细,过筛,瓷器收贮。凡遇红赤肿痛发热未成脓者,以及夏月诸疮,俱用茶汤同蜜调敷;如微热微肿,及大疮已在,欲作脓者,葱汤同蜜调敷,如温肿无头,皮色不变,湿痰流毒,附骨痈疽鹤膝风、葱、酒煎调敷;如风热恶毒,皮肤亢热,红色光亮,游走不定者,蜜水调敷;如天泡火丹,赤游丹,黄水漆疮,恶血攻注等,大蓝根叶捣汁调敷,或加蜂蜜;汤泼火烧,皮肤破烂,麻油调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