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华秘方妙方(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14748500000032

第32章 综合病症(3)

泄泻

方一

【主治】健脾燥湿散寒。用于治疗寒湿困脾,清浊不分引起的泄泻。

【组成】上药以白术9克,干姜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方二

【主治】温中散寒。用于治疗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而引起的泄泻。

【组成】胡椒面9克。

【用法】用米汤调和,贴在肚脐上,用胶布固定。

方三

【主治】化湿止泻。用于治疗因长期受湿或淋雨而引起的泄泻。

【组成】苍术9克,藿香9克,车前子6克,厚朴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方四

【主治】健脾益胃。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健运无力,升降失常所致的久泻。

【组成】石榴皮1个,红糖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

方五

【主治】温补脾肾。用于治疗肾阳虚衰,不能助胃腐熟运化水谷所致的五更泻。

【组成】炮姜9克,大枣炭9克,胡椒6克,枣树皮炭9克。

【用法】上药以共研为细末,每服6克,每日2次,开水送服。便血方一

【主治】清热祛淤,收敛止血。用于便血。

【组成】大黄15克,白芨10克,三七粉3克,萝卜汁适量。

【用法】将大黄、三七研末,白芨磨汁共调入萝卜汁内如糊状,每日1服,分3次空腹服。

方二

【主治】收涩止血。用于黑便。

【组成】乌贼骨、白芨、甘草各等分。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每次3克,每日3次。

方三

【主治】凉血止血。用于大便下血。

【组成】黑地榆12克,槐花30克,木香9克,蜂蜜12克,百草霜6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连服2剂。

方四

【主治】温阳健脾,坚阴止血。用于大便下血。

【组成】灶心土30克,甘草6克,干地黄15克,白术9克,炮附子6克,阿胶12克,黄芩6克。

【用法】先将灶心土煎汤代水,再煎余药,分2次温服。

面神经麻痹

方一

【主治】散风祛痰。用于面神经麻痹早期。

【组成】生天南星6克。

【用法】将天南星研末,生姜汁调,用胶布贴于患侧。

【附注】药泥勿入眼内。

方二

【主治】祛风温通。用于面神经麻痹。

【组成】嫩桑枝、槐枝各60~70厘米,艾叶30~50克。

【用法】将上药煎汤,趁热频洗面部。

方三

【主治】祛风通络。用于面神经麻痹。

【组成】内服药:白附子、僵蚕各10克,全蝎5克,路路通20克,蜈蚣3条(去头足)。

另备外敷用药:僵蚕、全蝎各10克,蜈蚣2条,牛角1只,生黄鳝1条。

【用法】内服药:水煎服,每日1剂。外敷药:先将牛角浸水一夜切片,用文火烤至黄色,与其余药共研细末;再把黄鳝横尾斩断,取其鲜血与药末和匀,便可涂至患侧。酌情换药。

方四

【主治】搜风涤痰,活血通经,用于面神经麻痹中期。

【组成】白附子1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僵蚕10克,桂枝9克,葛根10克,蜈蚣2条。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

【主治】清热消肿,温经散寒。用于面神经麻痹。

【组成】肉桂10克,蓖麻籽30粒,鲜芙蓉叶30克,冰片3克,米酒糟适量。

【用法】首先将肉桂研成细末,再与后四味混合捣烂,分成等量,作2次外敷,用时取1份量以铁锅盖盛之放炭火上焙热。敷药前嘱患者用热姜片擦患处,擦至局部略充血为宜。然后用药敷患侧(上至太阳穴,下至地仓),宽约4厘米,纱布敷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偏头痛

方一

【主治】清肝潜阳,活血通络。用于偏头痛,证属肝火亢盛型。

【组成】珍珠母30克,龙胆草30克,菊花15克,白芍15克,全蝎3条,地龙6克,生地12克,当归9克,虫9克,防风5克。

【用法】先将珍珠母煎20分钟后,再与其他药同煎,每日1剂。

方二

【主治】祛风开窍止痛。用于偏头痛。

【组成】白芷30克,冰片15克。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密封于瓶中,偏头痛发作时用鼻闻。

方三

【主治】活血化淤,养血生新,搜风通络,解痉止痛。

【组成】川芎20克,白芍10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红花10克,黄芩9克,柴胡9克,钩藤15克,白芷9克,鸡血藤15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石决明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淤血者加赤芍,并加大红花、桃仁、川芎;风寒型加麻黄、附子、细辛;风热型者加生石膏、菊花;肝肾阴虚加熟地,去生地。

方四

【主治】补气养血,祛风通络。主治血管性头痛。

【组成】紫河车、全蝎各适量。

【用法】二药分别研末。紫河车每日2次,每次15克;全蝎末每日2次,每次2克,均温开水冲服。15日为1个疗程。

头痛

方一

【主治】祛风清热止痛。适用于风热头痛。

【组成】桑叶、菊花、夏枯草、白芷、黄芩各9克,连翘12克,藁本、薄荷各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祛风清热。适用于肝胆火旺兼外感风邪头痛。

【组成】桑叶6克,菊花9克,川芎6克,龙胆草6克,炒栀子6克,僵蚕6克,丹皮6克,木通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疏风清热,行血散结,通窍止痛。适用于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外伤性头痛。

【组成】川芎30克,荜拨、柴胡、白芷、土鳖虫各20克,葛根50克,羌活15克,蔓荆子、香附各25克,全蝎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祛风清热,活血止痛。适用于各类头痛。

【组成】白芷、藁本、川芎各6克,黄芩、菊花、赤芍、牛膝、当归各10克,生地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附注】血虚者加阿胶、龙眼肉;阴虚者前三味药减半,加山萸、麦门冬;肝阳上亢加夏枯草、石决明;血淤者加桃仁、红花。

眩晕

方一

【主治】滋阴补血,健脾化湿。用于眩晕。

【组成】党参、半夏各9克,当归、白芍、熟地、白术各30克,川芎、山萸肉各15克,天麻9克,陈皮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平肝息风,化痰泄浊。用于眩晕。

【组成】代赭石30克,夏枯草12克,姜半夏12克,猪苓12克,钩藤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代赭石先煎,钩藤后下。

方三

【主治】疏肝理气。主治肝气郁结之眩晕。

【组成】柴胡、当归各10克,白术、白芍12克,青皮、黄芩各9克,甘草6克,枸杞子10克,薄荷(后下)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失眠

方一

【主治】宁心安神。

【组成】生枣仁、熟枣仁各15克,百合30克。

【用法】先用枣仁煎汤去渣,后煎百合,连汤同吃。

方二

【主治】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用于心脾两虚的失眠。

【组成】小红参10克,炙黄芪30克,广木香6克,陈皮、当归、炒白术、朱茯神、远志、炒枣仁各10克,龙眼肉12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滋阴降火,清心安神。用于阴虚火旺的失眠。

【组成】黄连6克,黄芩9克,阿胶、白芍、女贞子、丹皮各10克,鸡蛋黄2个。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鸡蛋黄用药汁趁热冲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益气镇惊,安神定志。用于心虚胆怯的失眠。

【组成】党参15克,茯苓10克,远志10克,酸枣仁15克,生龙齿20克,珍珠母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五

【主治】和胃消导,胃和寐安。用于胃气不和失眠。

【组成】焦山楂、神曲各15克,茯苓、莱菔子各10克,木香、陈皮、焦山栀各6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六

【主治】益气安神。用于心气虚失眠。

【组成】绞股蓝茎叶2克,红枣2枚,白糖适量。

【用法】开水冲泡饮用,每日3~5次。

自汗、盗汗

方一

【主治】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组成】炙黄芪30克,党参30克,煅牡蛎15克,浮小麦30克,麻黄根10克,炙甘草7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早晚各服1次。

【附注】表虚甚者,可重用黄芪,加防风10克,白术15克。

方二

【主治】舒肝解郁,收敛止汗。主治自汗。

【组成】五倍子30克,广郁金30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同时取上药15克,蜜炙成膏,贴于****,用纱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5~7日为1个疗程。

方三

【主治】祛风固表,安神敛汗。主治盗汗。

【组成】白芷30克,朱粉10克。

【用法】上药混合,共研细末,蜜炙成丸,备用。每次服5克,温白酒送下,每晚1次,连服5个晚上,盗汗则愈。

方四

【主治】养阴清热止汗。

【组成】当归15克,生地15克,熟地15克,黄芪20克,黄连10克,黄芩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早晚各1次。

方五

【主治】养阴祛风,固表止汗。

【组成】生黄芪15克,关防风6克,炒白术6克,生甘草5克,陈小麦30克,小红枣10枚,牡蛎30克,龙骨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早晚各1次。

局部出汗

方一

【主治】益气养营,助阳固卫。用于半身汗出。

【组成】黄芪30克,肉桂15克,党参20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白芍12克,当归12克,川芎15克,茯苓12克,生甘草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早晚各1次,5~7日为1个疗程。

方二

【主治】养气温阳,固表止汗。用于头汗。

【组成】龙骨30克,牡蛎30克,黄芪15克,白术12克,防风10克,浮小麦20克,乌贼骨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早晚各1次。

方三

【主治】养心敛汗。用于手汗。

【组成】柏子仁30克,炒枣仁15克,荔枝仁15克,首乌30克,黄芪6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早晚各1次。

方四

【主治】清热敛汗。用于脚汗。

【组成】白矾30克,葛根30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加水1千克,煎沸数次,冷却后浸泡双足7日为1个疗程。

方五

【主治】益气养阴敛汗。用于胸部出汗。

【组成】人参30克,麦门冬20克,五味子20克,炙甘草10克,浮小麦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早晚各1次。

中风后遗症

方一

【主治】补气活血,涌经活络。用于半身不遂。

【组成】黄芪40克,当归15克,牛膝12克,桑枝15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地龙10克,全蝎5克,乌梢蛇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早晚各1次。

方二

【主治】祛风,除痰,通络。用于口眼斜。

【组成】白附子5克,僵蚕8克,全蝎5克,天麻12克,钩藤12克,石决明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早晚各1次。

方三

【主治】益气活血,祛痰通脉,开窍益智。用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腰膝酸软。

【组成】黄芪30克,丹参25克,川芎12克,牛膝12克,桃仁12克,红花8克,石菖蒲10克,远志12克,全蝎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早晚各1次。

癫痫

方一

【主治】涤痰息风,开窍定痫。用于癫痫。

【组成】竹沥30克,石菖蒲8克,胆星5克,半夏10克,天麻15克,全蝎8克,僵蚕8克,琥珀(冲)3克,辰砂1克,茯神15克,远志15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早晚各1次。

方二

【主治】平肝息风,豁痰宣窍,镇惊定痫。

【组成】生铁落60克,生南星12克,炙远志6克,石菖蒲9克,炙地龙9克,丹参15克,炙甘草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早晚各1次。

方三

【主治】镇惊安神。

【组成】茯神15克,朱砂10克,僵蚕5克,枳壳15克,全蝎5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蜜炙成丸,每服2克,1日3次。

方四

【主治】滋阴养血,镇心安神。

【组成】珍珠母22.5克,当归45克,熟地45克,人参30克,酸枣仁30克,柏子仁30克,犀角15克,茯神15克,沉香15克,龙齿15克。

【用法】上药共研末,蜜炙为丸,如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40~58丸,金银花、薄荷汤下,日午、夜卧服。

精神分裂症

方一

【主治】辛热壮阳。用于精神分裂症阳虚型。

【组成】制附子9克,肉桂6克,干姜9克,巴戟天9克,淫羊藿9克,仙茅9克,川椒9克,党参9克,黄芪9克,熟地15克,龟板15克,陈皮9克,炙甘草6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二

【主治】滋补肝肾。用于精神分裂症衰退型。

【组成】龟板15克,枸杞子15克,生地15克,柏子仁15克,木香9克,桃仁9克,菟丝子9克,红花9克,当归12克,五味子9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三

【主治】清泻肝胆,化痰开窍。用于精神分裂症。

【组成】龙胆草9克,栀子9克,黄芩9克,柴胡3克,生地12克,石菖蒲6克,郁金9克,生大黄10克,熟大黄10克,黄连3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

方四

【主治】开窍解郁。用于痰热型精神病分裂症(即痰热蒙闭清窍之惊痫,癫狂,神昏谵语)。

【组成】石菖蒲10克,郁金10克。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剂。

神经症

方一

【主治】清心养阴,敛肝和脾,镇惊安神。用于癔症。

【组成】淮山药20克,百合12克,生地12克,麦门冬9克,柏子仁9克,浮小麦30克,白芍9克,龙齿10克,牡蛎30克,陈皮3克,炙甘草9克,大枣10枚。

【用法】上药以水煎服,龙齿、牡蛎先煎,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