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上下而求索(科学知识大课堂)
14745400000026

第26章 执着追求(17)

弃学从商

当比尔快要中学毕业时,接到了来自一家大公司的业务邀请。这家公司看过比尔和保罗的获取免费使用计算机而写过的《问题报告》,想聘请比尔和保罗为程序员,任务是寻找解决计算机病毒的办法,报酬是周薪168美元。比尔正处在中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可以不必天天来上课,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而保罗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为了这份他喜欢的差使,他不得不停学。两人在该公司的驻地租了一套公寓,把做程序员的工作接了下来。

比尔中学毕业后如愿以偿地被哈佛大学录取。一般的孩子,中学毕业后考取了大学,会利用进大学前的漫长假期痛痛快快地玩一玩。比尔也可以如此。可是,程序员的工作和计算机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他。他无暇考虑怎样去玩,而是和保罗一起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常常是渴了喝一罐可乐,饿了吃一张馅饼。他们在计算机前通宵达旦地干。在这里,两个人的计算机技能和知识水平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进步,使他们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希望。

开学的时间到了,比尔不得不暂时离开他喜欢的计算机软件工作,到中学生们向往的哈佛大学去报到。少年比尔人进了哈佛大学,可是心却仍然留在了计算机里。好在哈佛大学有个计算机中心,这给比尔满足自己的兴趣和实现自己的向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平时把主要精力用在计算机上,但在临近考试时,他却全力以赴、昼夜加班突击背笔记和必考的内容。就这样,他保证了每门课程都能获得及格成绩。而在计算机方面,他却达到了没有哪个同学能与之相比的程度。

为了与比尔及时联系,保罗来到波士顿。他已经退学,专心在计算机行业寻找新的开发项目。

比尔·盖茨一边在哈佛大学读书,一边想着计算机领域的开发,而且主要的心思用在了计算机上。他几次想退学去干计算机开发的事业,可是,由于父母的反对和未找到合适的项目,他不得不继续在哈佛上学。而他的好友保罗·艾伦则是一有计算机世界的新动向,就跑来告诉比尔。有一次,保罗在一份杂志上见到了一台微型计算机照片,就拿着它来找比尔。比尔见说明文中写到:“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可与商用型号的计算机相匹敌。”就高兴地对保罗说:“看来计算机像电视机一样普及的时代就要到来了。”两个人兴奋不已。他们在朦胧中看到了自己的事业和梦想。因为,比尔和他的朋友保罗擅长的是计算机程序。如果计算机得不到普及,那么,对程序的需求也就不会兴旺。相反,当计算机普及的浪潮到来时,人们对计算机各种程序的需求就会自然地成为一种必然,这样,比尔和保罗就有了用武之地。这两个天才少年用他们自发的兴趣和天才的头脑,预见到了一个庞大的新兴科技领域的出现,并为之准备了优秀的头脑。

在兴奋之后,比尔和保罗意识到,该是动手干实事的时候了。他们决定,为新诞生的微型计算机编制语言,即系统软件。他们早已懂得,真正的计算机用户,在得到计算机之后,所使用的主要是计算机现成的程序,如果没有便于应用的程序,计算机本身就如同一台高级废物。他们说干就干。比尔当即就给生产第一台微型计算机的微型仪器遥测系统公司打电话,要求为这台新型微型机编制使用程序。该公司的创办人已经接到了好几个这样的电话,所以,对比尔说道,如果你真的做成了,就应该拿来试试。比尔和保罗抓住这个非常渺茫的机会,立即进了哈佛大学的计算机中心。两个孩子昼夜奋战,一刻不停地干起来。经过连续8个星期的奋战,他们为微型计算机设计了一个取名为“登上月球”的游戏程序。在实验后,他们认为可以让这个程序工作了,于是,就由保罗带着这个刚刚诞生的程序,乘飞机到新墨西哥州的微型机诞生公司去试用了,而比尔则留在学校等待保罗的消息。他的心情是紧张和不安的。与比尔怀着同样心情的保罗,抑制住紧张的情绪,按照设计步骤在实验室里操作着。结果是,第一次实验就获得了成功。

当实验成功后,保罗干的第一件事是奔向电话机,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比尔·盖茨。比尔接到电话后,和保罗同样兴奋。但当微型机公司提出立即把他们设计制作的程序推向市场时,比尔立即冷静了下来。这个聪明的少年,不仅有过人的才能,而且有着超越一般人的理智。他懂得,市场上需要的是完善的产品,而他设计的程序则刚刚经过实验,必须经过反复实验,直到完美无缺之后,才能在市场上站住脚。与此同时,比尔认识到,一个无限广阔的商业机会到来了。在这个商机的诱惑下,哈佛大学对他的吸引已经降到了第二位。他毅然决定,自动退学,和保罗一起去开办软件开发公司。就这样,比尔不顾父母的反对和亲人的遗憾,未毕业就离开了著名的哈佛大学。

成立“微软”公司

1975年7月,比尔·盖茨和好友保罗·艾伦成立了微软公司。公司的名称是根据他们的开发对象确立的,“微”是微型计算机的简称,“软”是代表软件。他们开发的第一个产品,就是为第一台微型机设计的运用BASIC语言的程序。由于在该程序的编制过程中比尔做了更多的工作,所以,他对公司负有的责任和得到的利益占60%;保罗则占有40%。因此,比尔就成了该公司的董事长。公司成立后,得到的第一个合同就是为第一台微型机开发能够上市的应用程序。在签署合同的过程中,显示出比尔不仅是个电脑天才,而且具有经商和谈判的天资。他的商业知识和法律知识比起成熟的公司老板来毫不逊色。在这第一个合同中规定,除了预付给微软公司3000美元的订金外,微型仪器遥测公司每销售一个微软公司的软件,就要付30美元的费用。

公司成立的第一个年度,比尔和保罗在兴奋和麈战中度过来了。这一年,他们获得了10万美元的收入。第二年,公司的工作人员增加到了六人,有了一套五间房子的办公室,财务收入达到了50万美元。到了第三个年头,公司的业务有了飞速发展。几家大公司开始使用微软公司的软件。而且,微软公司也不断地推出新软件。在比尔的策划下,微软公司成功地占领了部分计算机软件市场。公司雇员达到13人,国内利润超过100万美元。这一年,一个日本人和比尔·盖茨签订了一份在远东地区代理销售微软产品的合同,合同金额为1.5亿美元。到了第五个年头,微软拿到了年收入高达280亿美元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合同。进入80年代,微软获得了更加惊人的发展。1981年,公司收入达到1600万美元;1982年,增加到3400万美元。此后在比尔·盖茨的谋划下,微软公司用MS—DOS系统规范了软件市场,不容质疑地获得了计算机软件行业的霸主地位。1986年3月,微软股票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开盘时售价为每股25.17美元,当日收盘时就长到了29.25美元。一周后,上升到35.5美元。一年后,即1987年,股值上升两倍,达到90.75美元。这时,比尔·盖茨所持股票价值为12.9亿美元,成了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比尔·盖茨的事业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而是不断推陈出新,继续朝着更高新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