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14740100000010

第10章 陆地雄师(7)

把反坦克地雷和其他反坦克武器结合起来使用能收到明显的反坦克实效。还在1976年,美国陆军曾在奥得堡进行过几种反坦克武器结合使用的战术效果试验。试验证明,结合起来更具反坦克威力。坦克进入雷场后,要花时间寻求避开地雷或扫雷的通路,这时,其他反坦克武器就可抓此良机狠攻坦克;而坦克要抵御其他反坦克武器打击,顾不上回避地雷时,反坦克地雷就抖起了威风。反坦克地雷和其他反坦克武器结合体,既提高了雷场效果,也提高了直射反坦克兵器的杀伤效果。

毫无疑问,在现代条件下,反坦克地雷仍是对付坦克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专炸坦克脚板的反坦克地雷

反坦克地雷专门攻击坦克装甲最薄弱的部分,在坦克身上最薄弱处莫过于它的铁脚板——履带了。炸毁坦克的履带,破坏坦克的行动系统,让坦克失去机动能力,这招对坦克来说也够损的了。

在伊拉克被反坦克地雷炸毁的美国M2步兵战车的残骸在种类繁多的反坦克地雷家族中,炸履带雷出世最早,战功最多,数量也最大。但旧式炸履带反坦克雷,爆炸力弱,对坦克的破坏不够彻底,敌方修理人员只要几分钟便可把被毁履带处修复,坦克马上恢复战斗力。于是,反坦克地雷专家开始了改进工作,主要做了四件事。

一是采用耐爆地雷。它是对付敌方用爆炸法扫雷的产物。耐爆地雷或引信触点小或是两次引信,还有传动装置受力面积小,尽管敌方群弹炸乱了雷场,可由于反坦克地雷的引信达不到动作压力,引信不触发起火,地雷仍会安然无恙,这便是地雷的耐爆。而当敌坦克履带转来,履带压力击发起爆管,反坦克地雷又会炸起。原苏联的TM-56式反坦克地雷便是耐爆地雷前期的优秀代表。

二是采用新材料雷壳。它是防金属探雷器和减轻地雷重量的成果。合成塑料强度高,重量轻,又便于形状加工,所以成为反坦克地雷雷壳的优选材料。美军的M19反坦克地雷、原苏联的TM-62Π反坦克地雷和英军的L8A1反坦克地雷都是塑料雷壳。不单人工布设雷选用塑料材料,连布雷车抛射和航空器撒布的“可撒布地雷”如意大利的VS2O2反坦克地雷也是塑料雷壳。

装药技术发展后,一些国家把炸药部分进行硬化工艺处理,那部分炸药便硬化成雷壳。法军51式反坦克地雷、德国DM11反坦克地雷便是无壳雷或称硬化药壳雷的代表。DM11和苏联TM56铁壳雷,装药都是7公斤,前者却比后者轻了3公斤多,这是很有意义的。

三是改进用药和装药结构。现代反坦克地雷的装药技术进步首先表现在采用混合炸药。混合炸药提高了炸药的能量密度,有相当好的物理稳定性和成型性能,能产生更强的破坏力。美军的M34反坦克地雷的炸药中有黑索金、梯恩梯、蜂腊、铅丝、D2纯化剂和氯化钙等6种药料,因之爆炸力陡增。

改进装药结构是提高反坦克地雷威力的重要途径。许多国家都以条形结构代替以往的圆饼形结构,如美国M34可撒布反坦克雷为半圆形截面条形结构、德国AT-1为扇形截面条形结构、英国L8A1反坦克雷是矩形截面的条形装药结构。这些新结构装药地雷爆炸后威力比圆饼形大,可炸断履带,让负重轮变形,还能将车底损坏。

四是采用全保险地雷。以往地雷雷体和引信是分开保管和运输的,这被称作半备雷。它给运输和使用带来一系列不便,对于使用布雷系统布雷更是不适应。由此,推动了全保险雷的使用。全保险反坦克地雷从出厂那时就是雷体与引信合装的即是全备雷。这种全备雷在解除保险前不会因意外情况引爆地雷。当使用时,只要解除保险,引信从横位变成垂直状态,地雷在压力下促使引信动作,地雷就会爆炸。装备全保险反坦克地雷,利于运输,能满足快速机动布雷的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坦克地雷在发展中更多更快地吸收了电子、新材料和工艺方面的最新成就,出现了更有杀伤力的炸履带地雷。法国和意大利走在了技术的前面。

ACPM炸履带雷可由布雷车布设,也由人工布设。它外观上看是长方形体,雷壳用塑料制作,雷体上部有一个圆盘形压盖。它也比以往的雷狡猾,它的引信上带有延时机构,这个机构确保地雷在埋设15分钟后转入战斗状态。另有一个防起雷装置,谁要想偷偷去取走它,它就会爆炸,让谁倒霉。ACPM炸履带雷装药4公斤,战斗全重6.5公斤,对爆炸和机械扫雷器材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使用可靠性强,功效高,已经有一批进入法国陆军服役。

“米特里拉”反坦克地雷也是法国新产品。它形象独特,体型是三角形截面的棱柱体,长约300毫米,宽约100毫米,高90毫米,雷壳由复合材料制成。引信上也有延时机构,还有在给定的时间内引爆已布设“米特里拉”雷的自毁装置。它采用黑索金药为主的混合装药,药重约1公斤,战斗全重2.6公斤。体积不小却这么轻,是复合材料运用的效益。它的威力比ACPM大。如果用布雷车,将把它从管式定向药筒射出。如果用直升机和飞机撒布,将把它置于箱内抛射。

MTAS地雷在意大利陆军服役多年,但兵器专家和将军们认为它对付新型坦克装甲车辆还有明显不足,有些过时了,替代它的是MTAS/2.6反坦克雷。这种专炸履带雷有大小两种,都是刚性筋加强的坚固塑料制成的圆形壳体,虽然引爆压力一样,但一种直径260毫米、高90毫米,装药2.4公斤,战斗全重5公斤;另一种直径220毫米、高90毫米,装药1.5公斤,战斗全重3.6公斤。MTAS/2.6反坦克雷可用直升机布雷系统撒布,从行驶的车辆上抛撒,还可用手工布设于深75毫米的泥土中。地雷密封甚好,在从时速200公里的直升机上抛下时,雷体各部分性能无损,保持着战斗能力。它的爆炸力比MTAS反坦克雷增强,足以让新型坦克履带断裂,负重轮外斜。

MTA/5炸履带雷是意大利兵工界的一个新研制成果,业已受到西欧许多国家称道。它由新型塑料材料做雷壳,感应式探雷器探不出它。地雷密封技术高超,可以置于淡水地或咸水地。保护保险措施完备,雷体内可安置内装式防起雷系统;采用气动机械引信,能顶住滚轧式或击打式扫雷器抑或爆炸扫雷的滚打、翻动,显示了稳定性。它呈圆形,直径290毫米,高108毫米,装药5公斤,战斗全重7公斤。布设它,既可机械式,也可人工式。布设于深150毫米的土壤仍能可靠地引炸。不单会炸断履带,杀伤力还能使乘员受到伤害。

穿腹掏心的炸底甲雷

坦克车底的装甲本来就薄,可加强装甲技术几番进步都没有在车底体现,并非有意冷落,而是底装甲不便采用复合装甲,也无条件加挂附加装甲块,聪明的反坦克地雷不能不钻这个坦克软弱区段的空子,因而便有了专炸坦克车底的炸底甲雷。

炸底甲雷比炸履带雷晚出世几十年。最早的炸底甲雷于1948年生于法国。炸底甲雷要比炸履带雷厉害,它能穿腹掏心,通过炸毁底装甲进而破坏坦克内部设备,杀伤坦克乘员。这个优越性很受国际兵器界重视,炸底甲雷因此发展很快。

装药结构改进是炸底甲雷有别于炸履带雷的一个重要内容。它采用锥形角药形罩聚能装药。通过药形罩在爆炸作用下形成的不再是金属射流,而是高速的穿甲弹丸。原苏联军队装备的TMK-2反坦克雷,用梯恩梯和黑索金各半的混合装药,半球形薄壁金属药形罩,破甲深度110毫米,同时能炸断坦克履带。美军M21反坦克地雷采用厚壁大锥角药形罩,小药块聚能装药,爆炸后威力大,又炸车底又炸履带,还使负重轮变形。采用厚壁大锥角药形罩的地雷,一般都有抛土装药。抛土装药在主装药爆炸之前,先抛掉药形罩以上的结构及伪装土层,不影响装药形成高速的穿甲弹丸。

炸底甲雷的引信比炸履带雷的引信在技术上有很大提高。炸履带雷使用较普遍的是触发引信,是利用坦克等目标直接接触引信,引发地雷弹药爆炸。常见的触发引信是触杆式引信和压发气动引信,这些引信都有使用不够方便的缺点,前一种还不便于伪装和运送。坦克的底甲是不能和上述引信直接接触的,炸底甲雷就得使用新类型引信,这便是非触发引信。

非触发引信,指的是不由坦克装甲车辆直接接触才动作的引信,而是因坦克装甲车辆的物理场作用会动作的引信。比如坦克本身的磁场、装甲车辆行进中产生的振动、发动机发出的热量和行进中产生的噪音等,都是物理场的作用。于是将磁感应、振动感应、声响感应、红波和微波等各种传感器装到引信上来,便制成了磁感引信等多种非触发引信。有的炸底甲雷采用了两种传感装置集中于一个引信上来的复合引信,象振——磁复合引信、声——磁复合引信等,进一步提高了对坦克装甲车辆的识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德国的AT-Ⅱ(梅杜萨)反坦克地雷的引信是声——磁复合引信,传感装置因收到坦克噪声和磁场信息而动作,引发地雷弹药爆炸。美军20世纪70年代装备的“蝗虫”反坦克地雷的引信是振动——无线电复合引信。地雷着地之后,引信的振动传感装置就开始搜索目标,一当坦克装甲车辆靠近地雷一定距离时,振动传感装置即报警,引信的无线电电源便接通,装甲目标进入引信动作地域,振动信号使引信发火,引爆地雷。

在高新技术推进的20世纪80年代里,炸底甲雷的发展大有取代炸履带雷的趋势。这是因为许多炸底甲雷已发展成全宽度攻击地雷,具有炸履带和炸底甲的双重战斗效能,也被有些兵器专家称作两用反坦克地雷。它的装药量增加,爆炸力增加。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工艺技术注入了新型炸底甲雷,也使它提高了伪装防护力、信息传感能力和对装甲的杀伤力。

1987年进入法国工兵服役的F2型HPD反坦克地雷,是当代炸底甲雷的代表。它依照组件式原则,由几个组件组成,拆开也方便。雷壳是塑料的,在其内的圆柱形组件中有两种装药,即聚能作用的主装药和用于在起爆前炸开壳体盖和伪装土层(或雪层)的发射火药。在棱柱形组件中有非接触式引信部分,引信里有微电子系统,凭依这种引信F2型HPD雷具有显著的可靠性,不单能多次使用,还能产生高效能。在引信部分安置了磁性传感器、延时机构和自动保险装置。自动保险装置用来在超过了规定时间后把处于战斗状态的地雷自动转至无危险状态。F2型HPD雷适合由自行布雷车和拖车式布雷,它呈长方体,长280毫米,宽185毫米,高105毫米,装药3公斤,战斗全重7公斤,布下的有效使用时间也就是战斗值勤期间为4至72小时,地雷爆炸形成的金属射流能穿透200毫米的装甲。这就是说,当代坦克的底装甲碰到它,就要遭炸烂的大难了。

美国的M75反坦克地雷也是一种炸底甲雷,1980年设计定型,采用双药形罩聚能装药结构,引信上有磁感装置,自毁时间可能根据布设者的需要而定,各项战术技术性能良好。

瑞典的FFV-028型反坦克地雷自1981年入陆军服役。它属圆形体,直径250毫米,双药罩聚能装药,装药3.5公斤。采用磁感应引信,设有电子和机械双重延期保险装置,还有运输保险装置,爆炸后能穿透50毫米厚的底甲板及其上方10毫米厚的装甲。

BAT/7反坦克地雷是意大利于20世纪90年代初研制出来的新型炸底甲雷。它呈圆形,直径达270毫米,高160毫米,体积较大。雷壳用加强筋塑料材料制成。采用空心装药和电子引信。装药3.6公斤,战斗全重5.6公斤。它密封性能好,在不超过1米深的淡水和咸水里均可使用。战斗值勤期限也长,达6个月,夺当今世界炸底甲雷之最。它能穿透150毫米厚的装甲,对乘员威胁很大。布设方式也灵活,用人工埋入土层也行,用机械化布设也行。

意大利生产的炸底甲雷性能优良,被不少国家采用。除BAT/7型外,还有HCT-2、HCT-4炸底甲雷。正在研制的SATM炸底甲雷,是“伊斯特里契”布雷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布雷系统将它射出70米远布设。雷壳体呈圆柱形,直径114毫米,高106毫米,聚能装药大约0.4公斤,战斗全重1.4公斤,体小轻便。电子引信里带有双级保险系统和微处理机,有两种型号的目标传感器及自毁装置同微处理机一起工作。试验证明,对付扫雷设备效果明显,它的稳定性特点突出。

ATIS炸底甲雷是英国和意大利合作研制的,英国研制引信,其他部分研制全由意大利承担。新型引信系统里有目标探测和识别传感装置,引信的最大优点在于不管坦克行进的速度大小,都有能力保证地雷精确地在坦克车底中部起炸。装药结构采用向两个方向的两个空心装药凹形槽,聚能装药,杀伤威力大,方便机械化布雷系统布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