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14740100000009

第9章 陆地雄师(6)

以美国陆军著名的五星上将奥马尔·布雷德利的名字命名,有M2步兵战车和M3骑兵战车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两大系列,二者在外观上差别不大。M2步兵战车上装有25毫米“大毒蛇”机枪炮和“陶”式反坦克导弹发射器。采用静液机械传动装置,是它的一大特点。M2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22.59吨,乘员3人,载员7人,M2/M3战车的装备数量达6882辆。

在海湾战争中,M2步兵战车和M1主战坦克一样出尽了风头。有人说,“在海湾战争的地面战斗中,与其说用M2步兵战车来支援M1坦克,莫如说M2战车基本上发挥了与坦克相同的作用”。M2步兵战车上的热成像瞄准镜在远程目标的识别能力上比M1A!坦克的还要先进,以至于经常出现M2的乘员向M1A1的乘员提供远距离敌坦克目标方位的情景。

海湾战争的地面战斗中,还有一个有趣的事实:M2步兵战车的25毫米机关炮弹击中了伊军发射的一枚AT-3反坦克导弹。这一事实尽管还有点“瞎猫撞上死耗子”的味道,但它毕竟给坦克近程反导系统带来新的曙光。

M2步兵战车在海湾战场上经受了考验,但M2步兵战车需要进一步增强装甲防护力,也是美国军方较普遍的呼声。

“黄鼠狼”步兵战车

“黄鼠狼”步兵战车于1971年装备原西德联邦国防军,目前的装备数量为2136辆。它是西方国家较早装备部队的步兵战车,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步兵战车中最重的步兵战车。它的战斗全重为28.2吨,乘员4人,载员6人,装一门20毫米机关炮。“黄鼠狼”1A1型上装有“米兰”反坦克导弹发射器。“黄鼠狼”2型步兵战车正在研制中,它将装35/50毫米机关炮,两种口径的炮管可以更换。

“武士”步兵战车

“武士”步兵战车于1987年起装备英军,预计订购数量为1048辆。该车的战斗全重为24吨,乘员3人,载员7人,装一门30毫米机关炮。“武士”“武士”步兵战车步兵战车没装反坦克导弹,车体两侧也没开射击孔,也算是个小小的特点。参加海湾战争的“武士”系列战车超过了300辆,其良好的可靠性给军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两辆“武士”步兵战车被美空军的A-10攻击机误伤,也是海湾战争中的一个不大不小的事件。

89式步兵战车

1989年装备日本陆上自卫队,因此得名。89式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为26吨,乘员3人,载员7人,装一门35毫米机关炮,还有反坦克导弹发射器。至今的装备数量只有几十辆。它是世界上最贵的步兵战车,采购单价高达486万美元,比最新型的M1A2主战坦克(440万美元)还要贵!

CV90步兵战车

1993年起装备瑞典陆军,算得上是“真正90年代的步兵战车”。CV90步兵战车的战斗全重为22吨,乘员3人,载员8人,装一门40毫米机关炮,是西方国家现装备步兵战车中口径最大的火炮。CV90步兵战车的机动性也不错。

坦克的后盾——装甲车辆

装甲车辆是由两大鼎立支柱构成的钢铁家族体系,其中之一是以主战坦克为基本装备的战斗车辆;另一支柱就是保障车辆。保障车辆是装有专用设备和装置,主要用于保障坦克及其他战斗车辆战斗行动的车辆。按用途分成了三类:

一类是工程保障车辆,主要有装甲扫雷车、装甲布雷车、装甲架桥车和装甲工程车。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对战场工保障任务的一种传统概括。装甲扫雷车在高技术武器装备不断普遍应用的今天,工程保障的内涵在拓宽,手段也越来越先进。现代战场工程保障包括修筑工事,铺路架桥、设置障碍、清除障碍和战场伪装五大部分。

二是技术保障车辆,包括有装甲抢救车、装备修理车、坦克保养工程车。

良好的战备完好率是体现战斗车辆战力的重要标志。而战备完好率的保持,是技术保障车辆与作战部队同行,实时地进行维修保养和技术保障分不开的。

第三类为后勤保障车辆:主要有装甲供弹车、装甲救护车、坦克运输车和坦克加油车。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弹药、油料、运输这三条补给线是关系到双方战斗胜负的生命线,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犹为重要,缺一不可。

目前各国所装备部队的装甲机械化保障车辆大多是采用坦克或装甲车辆的基型底盘改装而成。按照车辆行动装置的不同,可分为履带式保障车辆和轮式保障车辆;根据防护性能,又可分为装甲保障车辆和非装甲保障车辆。

战地上的“白衣天使”

主战坦克作为陆战的主要突击力量,在现代战争中的消耗量是很大的。但是在这些消耗中,60%的战斗损失和95%的非战斗损失是可以修复的,补偿修复期理论上为5天。抢修坦克是恢复和增强战斗力的重要手段,能够保持部队持续作战能力。这一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技术保障车辆的肩上。

技术保障车辆中的装甲抢救车和修下车是战地“白衣天使”,它们装有专用救援设备或修理工具的履带式或轮式装甲车辆,主要用于野战条件理下对于淤陷、战伤和发生技术故障的坦克装甲车辆实施抢救,牵引到前方维修站,快速修理或牵引后送。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损失了840辆坦克,其中420辆通过装甲抢救车和维修车的野战抢修,再次投入了战斗,修复率达50%,对以色列后期反击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以色列将300辆新式“梅卡瓦”主战坦克投入战斗,其中只有10辆被打坏,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这10辆坦克就得到了修复,重新加入战斗行列。

海湾战争中的多国部队更是十分重视技术保障车辆对坦克装甲车辆的维修和保养,装备了大量技术保障车辆,并投入了新型“挑战者”坦克维修抢救车和“酋长”装甲修理抢救车。英国采取技术保障车辆与作战部队同行,实施伴随保障;美军则将技术保障推至作战的前沿,建立保障基地,这些措施使技术保障车辆能够及时为前线进行作战的坦克、装甲车辆进行检修和维护,有力地保障了主战坦克战斗力的发挥。所以,尽管海湾战争路途遥远,气候恶劣,沙砾尘埃大,对主战坦克、装甲车辆的机械部件损坏严重,M1A1主战坦克的战备完好率仍高达95%,可见技术保障的功不可没。

英国“挑战者”装甲修理抢救车技术指标:采用“挑战者”坦克底盘,乘员3人,载员2人。战斗全重62吨,发动机功率为1200千瓦,最大公路速度59公里/时。主要修理抢救设备有推土铲、吊车、主绞盘、辅助绞盘。

英国“酋长”装甲抢救牵引车技术指标:采用“酋长”MK5主战坦克的底盘。乘员4人,战斗全重52吨,发动机功率为730千瓦,最大公路速度为41.5公里/时。主要抢救设备有推土铲,主、辅绞盘2个,吊车、滑轮、牵引杆和备用钢丝等全套抢救设备。该车于1967年装备英军。

地雷

地雷是中国人发明的,至今约有800年的历史。中国大约在12世纪发明了一种爆炸性武器——震天雷,是地雷的前身。它由生铁铸成,内装火药,上面安有可缓慢燃烧的火绳。当敌人逼近时,点燃火绳便可引爆它,从而杀伤敌人。

到了明朝末年,中国地雷的发展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了。国外使用地雷比中国晚了300多年。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地雷在品种、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和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地雷,形状各式各样,威力越来越大,体积越来越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地雷家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地雷一般是靠人工来埋设的。但到后来,进行一次战役,往往需要布设上百万个地雷,如此巨大的作业量,单靠人手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了。为此,各种各样现代化的布雷方式应运而生了。

1941年,在著名的莫斯科保卫战中,前苏联军队首次采用了汽车布雷方式,使地面布雷速度提高了几十倍。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战场上相继出现了使用直升机、歼击机、强击机和轰炸机布雷的方式。在朝鲜战场上,美军飞机曾使用飞机布撒了大量形似蝴蝶的反步兵地雷。

1970年秋,德国首先研制成功一种火箭炮布雷系统。利用这种系统,通过一次射击,可在几十秒钟的时间内布撒近300颗地雷。

此外,还有利用火炮、导弹等工具来布雷的。

由于地雷价格低廉,布撒方便,因此地雷战成为阻止敌方展开进攻的有效手段。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在与沙特、科威特的边境上及科威特境内布置了上千万颗地雷,这些地雷对推迟多国部队发动地面进攻起到了重要作用。

“泥鸽”击毁了坦克

“泥鸽”,可不是泥捏的鸽子,它与一种地雷有关,我们试叫它“泥鸽”雷。

时间在1992年8月初,美国陆军的阿伯丁试验场。一项奇特的试验在进行。1辆T-62坦克在向前运动,突然,离它100米处有道影子射来,咣!坦克瘫了,它遭了雷击。试验成功令兵器工程师和参试官兵鼓舞,连当时的国防部长阿斯平也大加赞扬。

“泥鸽”雷是一种特殊的反坦克雷,是一种高技术新武器。外观上看,“泥鸽”像个咖啡罐,它的战斗力来自传感引信系统和高爆炸药。

“泥鸽”传感引信武器本用于空中播撒。传感引信指的是当红外传感器发现地面目标时,它就引起炸药爆炸。“泥鸽”由弹头、装有高爆炸药的铜衬垫,电子控制和红外传感装置组成一个武器系统。炸药爆炸后铜衬垫就变成能量强大的穿透器,以高速击中坦克或别种顶部有防弹钢板的硬目标。

美国空军曾用F-16战斗机试验投放“泥鸽”传感引信武器,投放的战术集束弹里有10个小弹药筒,每个筒内有4枚“泥鸽”弹,共有40枚,每枚均能击毁1辆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这种传感引信新兵器的一大优点是覆盖面大,一次能击毁许多目标,杀伤面积数百平方米。

陆军用“泥鸽”是一种灵巧的远距离攻击反坦克地雷,不必等敌方坦克装甲车辆直接从它身上压过才爆炸。它由手工安置在坦克装甲车辆可能经过的线路上。“泥鸽”雷上的音响与地震传感系统,能发觉并分辨出在距自己100米内行进的敌方或己方车辆。确定敌方目后,“泥鸽”雷的发射器立即起动旋转着指向目标,接着把“泥鸽”高爆弹头射出,直至击中坦克装甲车辆。

新的试验还在继续,“泥鸽”将飞向21世纪。

简单的反坦克地雷

反坦克地雷,又称防坦克地雷,从出世到如今,也有76年的历史,但它不会衰老,反而愈来愈有活力。

坦克冲上战场,逼出了各种各样的反坦克武器。1918年,遭受英法联军坦克打击的德军在情急中将炮弹改装成反坦克地雷试用,战中炸毁了英法联军的坦克履带,减轻了对己的威胁。这便是世界上最早的反坦克地雷,它使古老的地雷有了新的生命力。

坦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陆战之王”,参战坦克装甲车辆先后近10万辆,形势促使反坦克地雷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不单数量激增,而且花样增多,质量提高,克服了创始期反坦克地雷那种过于蠢大、不便伪装埋没、不能防潮而又只会炸履带的局限性。德国产的T-35型反坦克地雷是这时期的尖子。它重85公斤,装药5公斤,采用反排机构压发引信,在对抗盟军坦克中有上乘表现。许多国家的兵器专家很快吸收了T-35反坦克地雷的先进性。像苏联的TM-46式反坦克地雷,就借鉴了T-35雷的长处,成为非常有效的炸坦克履带雷。为了对抗排雷工兵的金属探雷器,反坦克地雷的壳体也从金属材料转向非金属材料。于是先后出现了木壳反坦克地雷、人造树脂壳反坦克地雷等。

前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地雷最多的国家,总计有2亿2千万颗,其中1亿多颗是反坦克地雷,共炸毁敌方坦克约1万辆。单在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中,前苏军就使用了180多万颗反坦克地雷,而德军在这次会战中毁损于地雷上的坦克和自行火炮就达1056辆。英、法、美、德诸国也大量使用了反坦克地雷,地雷对坦克的杀伤数字惊人。据兵器史家统计,二次大战中地雷炸坏的坦克数量,占坦克损失总数的1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反坦克地雷的发展重点在提高威力和毁伤效果。那么小的反坦克地雷居然能制服装甲严防的庞然大物坦克,靠什么,无非是一个“炸”字。地雷是一种爆炸性武器,提高杀伤威力首要在装什么弹药和弹药量,还有装药结构。一些国家研制了聚能装药结构,采用了高能混合炸药,从而使反坦克地雷的质量和效能有了大的进步。

引信也是现代反坦克地雷的发展重点。机械触发式的压炸、拉炸引信对于炸履带地雷来讲是适用的、有效的,但对于炸车底和炸侧甲地雷而言就别扭了。就因为这个原因,一些国家相继研制出了磁感应引信、红外光学引信、音感引信和遥控引信等,增强了反坦克地雷的战斗反应能力。

1973年10月的中东战争,以色列反坦克地雷在杀伤埃及和叙利亚坦克装甲车辆中有突出表现,显示了反坦克地雷在现代地面作战中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许多国家把反坦克地雷当作“面积武器”使用。在对付敌坦克装甲集群的作战中要么动用命中精确度高的兵器,要么加大反坦克武器数量。反坦克地雷相对制造成本低,制造简便,产量大,使用大数量反坦克地雷攻杀坦克很有战场经济效益。所以,世界各国都重视反坦克地雷的发展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