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形形色色的现代武器(新编科技大博览·A卷)
14740100000011

第11章 陆地雄师(8)

在奥地利,一种由拖车式布雷机布设的PzMi88地雷,正在批量生产。这大概是现今世界上威力最大的炸底甲雷,它能穿透300毫米厚的装甲哩!它的雷壳是新塑料制的,棱柱形体,长250毫米,宽250毫米,高130毫米。电子引信系统里有目标传感装置、延时装置、防起雷装置和自毁装置。它的智能化特点比较突出,可以遥控方式对地雷进行临时保险、解除保险,或由战斗状态转入安全状态,抑或由安全状态转入战斗状态。它采用空心聚能装药,药重1.5公斤,地雷全重6.5公斤,战斗值勤期间30天。

拦腰截杀的炸侧甲雷

在作战中,现代坦克显示了越来越强的机动能力。过去被认为能阻碍坦克行进的某些地形障碍不再是了,现代坦克的履带把它们卷进了往日的回忆。而布设炸履带雷、炸底甲雷常常要受地形所限,大面积布设受制约因素更多。就是顺着狭道布设炸履带雷和炸底甲雷,也只能炸毁前面的坦克,后面的坦克倒安全了。有些地域和路面又不宜埋设地雷。为了在坦克必经之道上大量击毁坦克,聪明的士兵和地雷专家把反坦克火箭筒改装成专炸坦克侧装甲的地雷,早期的炸侧甲雷便这样因反坦克需要而产生了。

法国于1963年研制出的F1型MAH炸侧甲雷是彼时世界上先进的炸侧甲雷的代表。它的雷壳体呈圆柱形,由钢板冲压而成,长232毫米,直径为684毫米。雷壳后部用一密封盖封住,这个封盖也是引信的电路板。引信大多是有线控制引信和红外引信。当用红外引信时,坦克通过F1MAH反坦克雷区遮断光线即会将地雷触发。不像用压发电缆引信那样要拉监视导线,只需对所控制的区域瞄准,让地雷进入战斗状态。装药结构借鉴了德国人所造的大锥角厚壁药形罩聚能装药战斗部的经验,进行了若干改进。装65公斤的梯恩梯和黑索金混合药。地雷爆炸后形成的高速弹丸弹道非常低伸,确保在距坦克40米以内范围击中侧装甲,穿透78毫米装甲后还产生大量杀伤破片,毁伤车内设备及乘员。F1MAH炸侧甲雷对目标识别选择敏锐,要攻击坦克,就不会攻击轮式车辆;要攻击要害部位,就不会攻击次要部位。生存力也强,布设数目也不会失效。

美国1972年研制成功的M66式炸侧甲雷以引信见长。它采用的是地震——红外复合引信,引信系统里有地音探测器、红外光源、带红外线接收机的射击瞄准器和数据处理装置。布设M66反坦克雷时,先选好地雷布设点,而后在地雷作用范围的对面设置红外源,继而用引信上带红外线接收机射击瞄准控制器对准红外源瞄准,再把地音探测器插入地下,拔掉保险销,引信系统立即投入工作。这时,如有坦克从红外光源和红外接收机之间通过,切断了红外光束,M66式雷引信接到信号便点燃地雷火箭,在火箭力推动下,地雷沿瞄准线前飞,直穿敌坦克侧装甲。

现代炸侧甲雷布设,通常下面有一个支架,由士兵预先支在狭窄道路两边,也有的挂在沿路的树枝或其他植物上。炸侧甲雷的传感装置盯着坦克,瞄上坦克的引信受感应而自动起爆,雷炸的弹丸射流高速击穿坦克70毫米左右厚的侧装甲,进而深入毁坏,让坦克瘫在那儿。

20世纪80年代是最新科学技术成就运用得最多最快的时代,这给研制精确制导、可靠且有效的炸侧甲雷创造了条件。新式炸侧甲雷对坦克目标侧装甲截杀精确率大大提高,它能有把握地摧毁行驶时速60公里,距离地雷又不超过100米远的现代坦克。地雷上有微电子数据计算系统,将应击杀的目标编入程序。有无线电遥控装置,控制地雷从战斗状态和保险状态的相互转换,确保己方部队通过此雷区的安全。

德国人打出了一个雷拳——“铁拳-3”炸侧甲雷,这是反坦克火箭筒的典型变种。在三脚架式支承座上,安装SIRA反坦克火箭筒。SIRA红外引信装在火箭筒制式瞄准镜位置上,与音响传感装置复合使用,具有抗干扰能力和灵敏的传感能力及目标识别能力。“铁拳-3”炸侧甲雷长1200毫米,高600毫米,战斗全重14公斤,从距目标150米发射,能穿透700毫米厚的装甲。“铁拳-3”和采用了音响、红外复合引信的DM12炸侧甲雷是德国陆军装备的最好的炸侧甲雷,是跨世纪的一种先进的反坦克武器,为国际兵器界注意。

在英国的陆军兵器试验场上,一种新型反坦克雷正在试验。这种雷装药1.1公斤,战斗全重有9.5公斤。支架上固定的是LAW-80反坦克火箭筒,炸侧甲雷长1500毫米,高460毫米。发射筒上用的是AJAX引信。因此也称这种雷为ADDERMINE/AJAX地雷。这种雷战斗值勤时间长,最大期限达40天。防护措施先进,假若有人想从布雷区取走它时,它就会自动失效。它精确攻击力强,能对付时速80公里那么快行进的坦克,也能对付时速3公里那么慢行进的坦克。不管往哪个方向行驶,在150米距离内,反坦克火箭发射筒将它射向坦克侧装甲,它的炸中概率约95%,能穿透650毫米厚的装甲。也是一种很有威力的炸甲雷。

近些年欧洲一些国家合作研制兵器的势头趋旺,单个国家研制经费不足和技术不足的状况借此得以弥补。这种合作也表现在研制炸侧甲雷上。瑞典和英国研制了AT-4/AJAX炸侧甲雷,是瑞典AT-4火箭技术和英国AJAX引信技术的结合,这种雷具有在150米距离上射向坦克侧装甲并穿透400毫米厚装甲的能力。

法国和英国协作研制了APAJAX炸侧甲雷,这种地雷用的是法国的“阿匹拉斯”火箭筒和英国的AJAX引信。引信上有音震和红外传感系统,能发现5至200米距离的目标。空心装药战斗部,药量重达15公斤。炸侧甲雷射出初速为每秒290米,命中概率高,穿甲厚度700毫米。

ARGES反坦克地雷是法、英、德三国联合研制的。牵头的是法国吉亚特公司,用德国“铁拳-3”反坦克火箭筒,装有带串联战斗部的122毫米破甲弹。推进系统是由英国LAW-80反坦克火箭筒火箭弹的推进器改进的。引信由法、德两国提供,引信系统里有声响和红外传感装置及激光测距仪,具有敏快的发现和识别目标的能力,诸如判定重型或轻型履带车辆以及非装甲车辆。这种炸侧甲雷发射距离100米,能穿透650毫米厚的侧装甲,最大战斗值勤期限达60天,对敌人坦克有很大威胁。

击顶索命的炸顶甲雷

1990年6月,在法国举办的第12届萨特利地面武器展览会上,参观者们看到了一种专攻坦克顶部装甲的地雷,说明书上称作MAZAC声控增程反坦克地雷。工程师们评论它是第三代反坦克雷的代表之一。

MAZAC雷的整套装置由声波探测器和各装1发地雷的两个发射筒组成。当声波探测器感受到坦克行驶时的声音和地面震颤时,雷体上的数据处理系统开始识别目标,计算出目标的运动速度并自动跟踪,等到目标一进入距离200米地域的刹那间,MAZAC地雷自动发射出去,射角大约为45°,雷体上的红外寻的器边旋转边跟踪目标,到达目标后,便向下射出自锻破片弹,直至击穿坦克顶部装甲。

MAZAC炸顶甲雷的出现,说明本主要作防御用的反坦克雷能成为进攻性武器。长期以来,一些反坦克武器对坦克顶部装甲无可奈何,兵器专家们为炸顶甲雷的研制成功大感振奋。炸顶甲雷适合机械化布设,属大面积毁伤兵器,可在作战前沿地段应用,也可用遥控布雷系统布设,限制敌第二梯队和预备队的机动性。

炸顶甲雷的智能化,是积极运用微电子技术的成果。美国的ERAM反坦克雷也是炸顶装甲雷。雷体上的红外寻的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能自动寻找目标,找到目标又能识别目标,继而自动跟踪目标,计算出目标移动方向和最佳的利于攻击的位置。带有红外寻的器的自锻破片弹头直攻坦克顶部装甲。

M93WAM反坦克地雷还在试验当中,按照美国式的兵器命名习惯,现在还称作XM93,X,表示设计研制阶段的意思。其实,1993年已经造出了成品雷。M93是一种炸顶甲雷,有手工布设和布雷系统遥控布设两类。雷体为圆柱形,高343毫米,直径188毫米,战斗全重约16公斤。雷体上有若干能自动打开的小爪子,以便地雷布设后稳定在固定位置。引信系统里有音响传感、红外传感和微电子装置,具有发现、识别和追踪目标的能力,聚能装药弹接到指令,在远至20米距离上攻击坦克的顶甲板。M93WAM的生存力增高,安全可靠性强。它的战斗值勤期限多至180天。当期限已满时,地雷会自动转入无危险状态,如敌情突至,它又能再转入战斗状态。

英、德、法三国为研制ADW炸顶甲雷专门成立了一个财团,吸收了多项新技术。ADM雷的引信系统里有音响,震动和红外传感装置。弹药采用了法国的一种两头装药的MAZAC雷弹药,空心装药产生聚能射流,能摧毁半径在200米内的运动装甲目标。ADM炸顶甲雷进行了几十次试验,获得了有效性满分的答案。

有了炸顶甲雷,反坦克雷群布设网的战斗力更强了。那时,炸履带雷和炸底甲雷攻坦克的履带和底装甲,炸侧甲雷猛攻坦克腰身的侧装甲,炸顶甲雷从坦克顶部往下攻,坦克就会如陷入了蚂蚁进攻范围圈中的昆虫,难逃杀身之灾。有了炸顶甲雷参战,反坦克雷的反坦克战,就变得更精彩了。

反坦克地雷发展到炸顶甲雷,发展也不是到顶了,它还在向多用途雷上发展。地雷研制生产成本低,高技术的小地雷能摧毁现代的大坦克,军事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新的地雷将更灵敏,更可靠,更有伪装生存力,也更具杀伤坦克的威力。

步兵反坦克武器的演变

对于步兵而言,除了从空中来袭的飞机和攻击直升机之外,就是敌人的坦克最难对付了。不过近年来以反坦克导弹为主的步兵反坦克武器,在性能上也有显著的提高。所以,如今的坦克再也不能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攻击,就是破坏敌人坦克组织;所谓防御,就是阻止敌人坦克前进”——这就是现代陆战的实际情况。不管是进攻或防御,集火力、机动力、防护力于一身的坦克,都担当着主战武器的角色。这种概念已经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认识了。

可是,在防御层次上,坦克并非是万能的,而且也不可能派出足够的坦克到任何战场去担任防御任务。所以就得准备坦克以外的反坦克武器系统以资防御。以反坦克武器而言,西方各国采用的是自卫用的反坦克火箭和反坦克导弹。而前苏军的特色则是从手榴弹到重型坦克等所有反坦克武器配合起来运用。

1968年,前苏军入侵捷克时,有相当数量的T-55坦克遭到燃烧瓶的攻击而起火燃烧,或许这是因为在非战斗状态的市区内,无法以机枪来扫射,所以才会发生这种情形。可是燃烧瓶居然能破坏现代的坦克,倒是令人吃惊的事。

燃烧瓶很早以前就被当做是反坦克的武器。有用破布塞住汽油瓶的简易燃烧瓶,也有硝酸钾加糖后装在瓶内的触发式燃烧瓶,可说种类不少。用火焰引燃发动机或油料箱瘫痪坦克的方法,在费用和效果上,可说是最低廉的武器系统。

将手榴弹或炸药捆成一束后投掷坦克履带的方法也常被使用,而且还有不错的效果。现在只有前苏联集团将成形炸药制造的三种反坦克手榴弹列为制式武器。由于它的重量超过一公斤,如果没有相当好的体格加上不断的训练,是很难投到20米以上的。

当然这些手段都只是应急性的,无法期待它能发挥什么威力。而且现代坦克的监视能力不错,所以常在坦克进入投掷距离之前投掷手就会被发现,而成为坦克机枪或炮火等近距离防御系统的靶子。即使未被坦克射杀,也会被随伴步兵所制服,这种情形即使在夜晚也不例外。

坦克的核、生、化防护系统以完全密闭的方式保护车内人员,使用阻燃性柴油,而且灭火功能也相当完备,即使命中发动机也没多大的效果。因此,这些原始性的手段已经无法对坦克构成威胁了。

坦克的各种威胁之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它的出现常会加剧己方步兵的心理压力。只要是有效的对抗手段,就可以防止此类情形,因此各国都配备有自卫用、重量轻、构造简单(无导引装置)的反坦克火箭筒。著名的有美国和纳粹德国的火箭筒等。

目前,日本陆上自卫队的步兵部队和炮兵部队,配备有自卫用的M-20改进4型火箭筒。可是无论在弹头威力或准确度方面都已经落伍,所以自卫队正加紧选择代用的装备。

日本选择的对象有三种,分别是重量轻、体积小、用后丢弃的美制M-72LAW和瑞典的AT-4及前西德的3型火箭筒。每一种重量都在2.5至12公斤,可供单兵携带。成形火药的弹头威力,据说可击穿300-700毫米钢板,足以击穿目前任何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

前苏联集团在每一个狙击连中配备有18具RPG7火箭筒,或是更新型的RPG16,还有可能仿造M-72的RPG18(用后丢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