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奇案未解之谜
14738200000005

第5章 宫廷的险恶(4)

这件事情,慈禧太后竟未曾得知,直至案情已了,才传到慈禧耳中。慈禧顿时脸色大变,几乎要坠下泪来。大怒道:“东太后瞒得我好苦,我向来道她办事和平,不料她亦如此狠心,我与她决不干休。”于是慈禧因安德海之死而迁怒慈安,对东太后有了隔阂。后来年轻的同治得花柳病不治而亡,立醇亲王奕譞的儿子载湉即位,即为光绪。光绪帝幼时,也喜欢与慈安亲近,仿佛是当日的同治帝,慈禧心中渐生不悦。到光绪六年,往东陵致祭,慈安太后因为咸丰帝在时,慈禧尚为妃嫔,不应与自己并列,因此让慈禧退后一点。慈禧不允,几乎争吵起来,转想在皇陵旁争论,很不雅观,且要招亵渎不敬的讥议,不得已忍气吞声。回到宫中越想越气,暗想前次杀小安子,都是恭亲王怂恿,东后赞同,这番恐怕又是慈安煽动,擒贼先擒王,除了东太后再说,至于奕慈禧就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了。但慈安有咸丰的遗诏,不好下手。承德避暑山庄现在我们从前边提到的密诏说起。早在咸丰帝临危时,曾给慈安太后下了一份密诏,其大概内容是说:“那拉氏若恃子为帝,骄纵不法,卿即可按祖宗家法治之。”慈安展开遗诏,里面写着:“咨孝贞太后:懿贵妃援母以子贵之义,不得不尊为太后;然其人绝非可倚信者,即不有事,汝亦当专决。彼果安分无过,当始终曲予恩礼;若其失行彰著,汝可召集廷臣,将朕此旨宣示,立即诛死,以杜后患。钦此。”后来因慈安太后见慈禧在宫中太过嚣张,于是曾取密诏给慈禧看,以示警诫。而慈禧自然恐惧,从此刻意承欢慈安。之后,慈安太后见慈禧并没有什么野心暴露,再加上慈安太后本来心地仁厚,于是就逐渐淡化了对慈禧太后的警戒之心。慈禧一直处心积虑想销毁慈安太后手中的那份密诏以消除隐患,可是却苦于无计可施。这一天慈安太后稍有感冒,太医进方没有效,就不再服药,谁知过了数日,竟然不药而愈。慈安太后来对慈禧说,服药一点用处也没有。慈禧微笑不语,慈安不觉暗异。突然看见慈禧左臂缠着布帛,便问她是什么缘故?慈禧便说:“前日见太后不适,进参汁时,曾割了臂上的一片肉与药同煎,聊尽心耳。”慈安听了这句话,颇为感动。她流泪对慈禧说:“我不料你竟是如此好人,先皇帝为何怀疑你呢!”于是,竟取出咸丰的遗诏,当着慈禧的面将密诏付之一炬。没料到,这却正好中了慈禧的圈套。此后慈禧便日渐放肆,对慈安太后更是出言不逊,而且事事专权,不把慈安太后放在眼里。慈安开始后悔,然而已经来不及了。慈禧太后更加野心勃勃,她一直有意要除去慈安太后这块绊脚石,否则慈安太后终究将成为她掌权的障碍。光绪二年春末夏初之际,忽然传慈安暴崩。慈安太后的崩逝,事出蹊跷。慈安太后未崩时,传言慈禧病重,服药无效,于是就召集各省督抚进良医,直督李鸿章、江督刘珅一、鄂督李瀚章等把有名的医生,保荐进去。慈禧一病数月,慈安单独视朝,临崩这一天,早晨还召见恭亲王奕譞、大学士左宗棠、尚书王文韶、协办大学士李鸿藻等。左宗棠说:“朝晨召见军机,还好好的,慈容和怡,毫无病态,不过两颊微赤罢了。怎么半日工夫,就崩了呢?”照着惯例,太后有了病,要传御医,必须先传知军机处,医方药剂等,均由军机处检查后才可以服用。然而,慈禧太后患病,军机处却一点都不知道,也不曾留下药用处方。另外,传出慈安太后暴死的时候距离退朝只有五个小时,为什么就会突然抱病而死呢?但宫中大事,大家都在揣测,却不敢说出来。大臣们一进了宫,只见东太后已经被装入棺材,西太后坐在矮凳上,态度很是从容,看上去并不像久病的样子,群臣依礼叩见。慈禧只淡淡地说道:“东太后向没有病,就这几天里,也不曾见有动静,忽遭暴变,真是想不到的事。”众大臣不好多嘴,惟有顿首仰慰。这时左宗棠突然问道:“东太后急病,曾否传太医诊治?”西太后听了,顿时脸色大变。众人见西太后脸色不对,都替左宗棠捏一把汗。停了半晌,慈禧太后才说:“人死不能再生,你等快出去商议后事!”左宗棠左宗棠跪在地上,还想奏问别的话,慈禧太后已经站起身,踱了进去。左宗棠只好和其他大臣们出宫。一路上,左宗棠心理暗想,按照宫中的规矩,后宫嫔妃去世本应当通告其家属入宫瞻视,之后才有专门人员把尸体装入棺材,可是东太后去世却并没有让其母家钮祜禄氏的族人瞻视,而且是由宫女随便草率地装入棺材的。无论如何,这只是左宗棠的怀疑与猜测。当时也有人谣言说慈禧太后前几天的病是装出来的,并不是真病,而慈安太后不知实情,便特地进宫探问。直走到寝宫,也不见一个人,待走到外屋,只有一个宫女在门帘底下。那宫女看见慈安太后,脸上便露出惊慌的神色,正要声张时,慈安摇手以示不必禀报,于是自己掀开门帘进去。屋里的帷幔一齐垂下,帷子里面传出嗤嗤的笑声。慈安太后掀起帘子便走进了屋里,只见慈禧太后正从被子里坐起来,两腮通红。慈安还以为是慈禧发烧,忙走上去按住她说:“妹妹脸烧得如此厉害,快别起来。”正说着,只见床上还有一个人。原来睡在床上的是个戏子。慈安太后大怒,立把戏子逐出赐死。慈禧太后跪了好半天,慈安太后心慈手软,搁不住人情,便答应慈禧太后不再追究。然而,没有料到,慈安太后回宫不久就暴崩了。虽然野史中是这样记载的,但是也不是完全没有依据的。当时咸丰死后慈禧正年轻,如果说慈禧耐不住寂寞也是很有可能的。晚清时期的宫廷规矩极严,东太后撞见慈禧的不伦之形,慈禧只能下毒手了。又据传说慈安太后生平最爱吃零食,平时无论到哪里总有一个宫女捧着一个糕点盒子跟在后面,慈禧太后便投其所好,让宫女将一盒做法精细的糕点送献给慈安太后吃。慈安太后看那糕点有形似八仙的,有型似鹤鹿的,忍不住多吃了几块,不久中毒而死。慈安太后之死的主谋便一目了然,但是至于到底是不是如传言所说的那样被慈禧太后的糕点毒死,我们便不得而知了,并没有相应的佐证来证明。

明朝初年耸人听闻的

“胡蓝之狱”明初,朱元璋一次又一次掀起的反贪风暴中,有无数贪官污吏得到应有下场的同时,也有无数并非贪官的人被陷害、被杀戮,造成了众多的冤案。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人成为朱元璋的刀下冤魂?同时有如此多的冤案发生,是因为朱元璋不善于处理案件,还是案件太多,让他草菅人命了呢?抑或是另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原因?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民,曾在皇觉寺为僧,从他投入“红巾军”,到建立了大明政权,戎马征战十几年。可以说,他是在马上得的天下。他的成功,得益于身边一批运筹帷幄、能征善战的文臣武将。因此,朱元璋称帝后,就把这些开国功臣都封了大官。其中朱元璋家乡的濠洲人、凤阳人就有六个国公、二十八个侯。他们以李善长、胡惟庸为中心,组成了势力强大的“淮西帮”。胡惟庸是朱元璋在建立大明王朝之初最信赖的助手,在刘伯温病逝、李善长退隐后,胡惟庸成功地排挤掉了丞相汪广洋,独揽中书省大权,权倾朝野。作为权倾朝野的中书省宰相,胡惟庸却是因为一件很小的违法案件被抓:胡惟庸之子驰马于市,坠死车下。胡惟庸擅自杀死了赶车者,于是被判违法!随着时间的推移,胡惟庸的罪名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先是“贪赃枉法、结党营私”,接着是“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甚至把刘伯温之死也归于胡惟庸下毒。当时明朝的最大威胁是“北虏南倭”,于是不久就找到了胡惟庸勾结倭寇的证据,又为胡惟庸添上了一个“通倭通虏”的罪名,说他勾结蒙古和日本,企图谋反。接着,又说胡惟庸东通日本高丽,西通卜宠吉儿,南通三佛齐,北通沙漠,反正就是对明王朝有威胁的势力全跟胡惟庸有关系,用“铁的事实”证明胡惟庸早就和大明朝的敌对国家都做好了生意,准备把明朝政权一锅端。在胡惟庸案件中,和胡惟庸同等重量级的人物有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御史陈宁,延安侯唐胜宗,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宜春侯黄彬,河南侯陆聚,宣德侯金朝兴,靖宇侯叶碖,都督毛骐、李伯碖、丁玉,卫国公邓愚之子邓镇,宋濂之子宋慎,甚至还有亲自举报了胡惟庸的涂节。于是明朝洪武十三年正月,一大批重量级的人物和他们的九族被砍了脑袋。但杀戮并没有结束,此后十多年,“胡党”不断被挖掘出来。洪武二十三年,早已经退休的大明朝的一代开国名臣李善长也被牵连入“胡惟庸案”中,被朱元璋以“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问罪处斩。于是,已经七十七岁的李善长身首异处。此案株连达三万余人。蓝玉是开国功臣常遇春的妻弟,因南征北战平定边疆有功,被封为凉国公。但是蓝玉为人骄横,霸占民田、广蓄庄奴,有许多义子仗势欺人。朱元璋对其多次申斥。洪武二十六年,特务头子锦衣卫指使控告蓝玉“谋反”并严刑拷打成案。不但蓝玉全家被杀,列侯以下被族诛的不可胜数。这一案,几乎把军中勇武刚强之将杀了个精光。至此,淮西帮的军事力量基本被摧毁了。明初的重要文臣,除刘伯温早逝以外,李善长、宋濂、胡惟庸等都死于“胡惟庸案”,“胡惟庸案”历时十几年,被株者三万多人。而明初的重要武将,除常遇春、徐达等英年早逝,如蓝玉、傅友德、冯胜等,都死于“蓝玉案”,“蓝玉案”被株者近两万人。“胡惟庸案”与“蓝玉案”合称为“胡蓝之狱”。朱元璋为什么要大肆兴起“胡蓝之狱”呢?为什么要杀害这么多的国家栋梁呢?许多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后,得出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胡惟庸之罪在于擅权僭侈,而这正是最不能为朱元璋所容忍的。胡惟庸本是定远人,在朱元璋起兵后投奔了朱元璋。胡惟庸从元帅府的奏差、宁国县的主簿、知县,逐渐爬到了左丞相的高位。朱元璋对胡惟庸的专权早就怀恨在心,早已在胡惟庸案爆发之前,就悄悄地采取了行动。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下令限制中书省的权力,命令以后臣下上奏书,不许“关白”中书省。“关白”是什么意思?就是凡是送给皇帝的奏章,都要同时送给中书省丞相一份。作为皇帝,朱元璋希望大权独揽,掌控生杀予夺,决定一切,怎么能允许这个权力被丞相分享呢?至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他除掉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不过是洪武十一年不许“关白”中书省的措施的延续。在丞相被撤销以后,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与皇帝之间,没有了丞相这一中间管理层,朱元璋实现了大权独揽。所以,我们说,胡惟庸的案子既是一个冤案,又不是冤案。朱元璋杀蓝玉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由于朱元璋本来拟定的继承人去世,因而朱元璋又没有后继之人。但是蓝玉之类的战将给朱元璋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他害怕蓝玉造反,一举夺得朱家的天下,这样无论蓝玉是否真的发动过造反行动,都终是一死。于是为了除去自己心中的隐患,朱元璋不惜杀掉了南征北战平定边疆有功的蓝玉。还有人认为,朱元璋大兴胡蓝之狱是为了建立纲纪,整顿官僚队伍,实现政令通达,建立一个有效率的政府。那么,究竟朱元璋要兴起“胡蓝之狱”的目的是什么呢?恐怕原因不只以上这几条,抑或着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原因?不论原因如何,朱元璋在“胡蓝之狱”中杀死数万人是不可争辩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