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世界奇案未解之谜
14738200000004

第4章 宫廷的险恶(3)

慈安太后宫廷暴卒秘事

伴君如伴虎,在皇宫深院里,后宫战争也频频发生,权利与宠幸的争夺并不缺乏,这场争夺与较量必将触动生与死的琴弦,最终必将演奏出历史的凄美。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咸丰就暗示大臣,给他上奏章,让他去木兰秋狝打猎去,借这茬儿就到了承德避暑山庄,留下恭亲王奕在北京主持政情。咸丰在避暑山庄时,身为内务府大臣和户部尚书的肃顺取得了实权。等到和议告成,圆明园已被大火烧了三日三夜,内外库款,抢掠净尽。咸丰帝原抱病在外,得此消息,更加心灰意懒。不愿意回到北京的皇宫里看到眼前的一切,于是逃避现实,接二连三地推迟返京时间,当时又正好赶上秋末冬初时节,天气逐渐变寒,于是咸丰又患上了哮喘,整日卧床不起,这样回京的事情就暂搁不提。之后,在咸丰十一年一月,他的病情突然恶化。于是,在其生命弥留之际,他便召集了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为顾命大臣,“赞襄一切政务”,立皇子载淳为皇太子。一切安顿好之后,时隔一天,咸丰便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三十一岁。载淳继位后,拟定新年号为“祺祥”,后改为“同治”。他尊二十五岁的咸丰皇后钮祜禄氏为慈安皇太后,生母叶赫那拉氏为慈禧皇太后。后人分别称她们为东太后、西太后。慈安太后画像新皇帝继位,由肃顺等八大臣掌权。但当时咸丰并没有把权力全部授予他们,由于他们只受权“赞襄”,所以不能合法地启用通常代替“朱批”的御玺。又因为母后的地位能够合法地代表幼主使用御玺,所以肃顺等人不得不求助于两位皇太后固有的权力。在咸丰在位时,那拉氏时常干预政事且心思毒狠,咸丰怕她将来母以子贵,生性懦弱的钮祜禄氏不是对手。肃顺也极力劝咸丰效仿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故事处决那拉氏,以免妇人擅政。但咸丰迟迟不忍下手,另外他也担心肃顺大权独揽,留着那拉氏也是个制约。为了性情温和心地善良的皇后钮祜禄氏考虑,他写下一道密诏。谁知,正是这道密诏最终要了东太后的命。我们在此先不说这道密诏,下文再做交代。众所周知,西太后慈禧本是权力欲极强的人,而咸丰的胞弟恭亲王奕精明能干,且留在北京,按清朝祖制,应由他辅政,且有洋人的支持。虽然肃顺严加防范,使出种种手段让西太后与奕不能见面,但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西太后绞尽脑汁使用苦肉计,于是派身边的太监安德海回到北京与奕会面,并密谋一切。之后,在西太后回京的途中,逮捕了顾命八大臣。从此,两宫太后和恭亲王便执掌朝廷大权。垂帘听政使两位太后设法保持了对诏书和钦命的最后决定权。两太后不但掌握御玺,而且还在幼帝面前行使了摄政权。当有省职官员上朝有本而奏的时候,两位太后就坐在幼小的同治皇帝宝座的屏风之后。东太后为人随和,与世无争,又不善言词,因此几乎一切政事均由西太后来处理。渐渐的,名义上的两位太后同时垂帘听政也就转变为了由西太后慈禧一人做主。慈禧太后慈禧生平爱看戏,内监安德海就投其所好,替慈禧太后造了一座戏园。因此安太监愈得太后欢心。再加上安太监于两宫垂帘时,曾有参赞秘谋的功绩,至此权力越大,除两宫太后外,没一个敢违忤他,就是同治皇帝,也要让他三分。宫中称他小安子。慈禧太后有时高兴,连咸丰帝遗下的龙衣,也赏给了小安子。安德海得志猖狂,仗着有慈禧太后撑腰,就根本不把皇帝与恭亲王放在眼里。有一天,恭亲王为江南的军务进宫去见慈禧。走到西宫门口,只见安德海在前面走。当时安德海却装作视而不见,径自向前走去。恭亲王心中大怒,却又在慈禧的宫门外被小太监给拦住,说太后有事。恭亲王只好忍气吞声,在宫门外候着。谁知安德海是故意不叫太监们通报,有意捉弄。一直候到天色快晚,还不见传。从此恭亲王心中就对安德海燃起了熊熊怒火,恨不得杀安德海而后快。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天安德海悄悄地出京,替慈禧太后置办龙衣。本来按照宫中的规矩,太监是没有独自出宫的自由的,但是安德海仗着慈禧太后的名义却能够出入自由,而且所到之处便是花天酒地,逼勒官府。他坐着大号太平船两只,船上插着无数日形三足鸟旗、龙凤旗帜,携带许多美貌的童男童女。又沿途传唤歌妓到船上玩乐。上百纤夫在河岸拉船,两岸观看的人站得密密麻麻,好像打着两重城墙。当时恰逢七月二十一日,是安太监的生日,这一天安德海的船到了德州地界。山东巡抚丁宝祯听到这个消息,下公文给东昌、济宁各府县跟踪追拿,一面写了一本密奏,八百里文书送进京去。那天,恭亲王正在军机处,接到奏章,起了杀安德海的心思。他禀报慈安太后及皇帝,恭亲王进宫去的时候,已把杀安德海的谕旨拟好,连同丁宝祯的奏折,一齐上呈慈安太后观看。慈安太后看了大骇道:“这奴才如此妄为,还当了得!国法家法要紧,一切由王爷处置。”说完立刻在谕旨上用了印,恭亲王拿着就走。同治恰也恨安德海入骨,于是下旨立斩。丁宝祯便将安德海就地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