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意见认为古典书本中有基督教可以吸收改造的东西,而且通过这种吸收改造,基督教思想更有力量。他们举例证明,托马斯·阿奎那就是在吸收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后才成为经院哲学集大成者的。此外,托勒密的天文学地心说也被教会用来证明上帝创造和主宰一切。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基督教不是铁板一块,内部常有异端出现。他们热心于希腊罗马古籍的收集、整理与阅读,以创立自己的学说。还有一种意见认为,10世纪以后,随着欧洲工商业城市的发展,人们对古典医学、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工艺学知识的需求不可阻遏,教会作为知识阶层,不能无动于衷。到底哪种说法最有道理,人们只能见仁见智了。通过修士们的抄录和教会收集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古籍确实不少。有人说,修士们把6世纪以来可以见到的羊皮古籍都抄下来了,并认为保存至今的希腊罗马古书基本上是经他们抄写流传下来的。这种说法值得怀疑,因为第一,有不少古籍早在日耳曼人攻占罗马城之前就轶亡或流失到外邦去了;第二,有些书,由于犯禁而没有抄写,或者即使抄了又被刮掉、销毁;第三,不少书在抄成后又散失了。
此外,由于羊皮纸来之不易,也有把库存古籍刮掉抄教会书籍的。因此,除了教会以外,是不是还有其他保存羊皮纸典籍的途径呢?有的学者将保存希腊罗马羊皮纸典籍的头功归于阿拉伯人。自公元7世纪开始,阿拉伯人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扩张过程中,攻占了地中海沿岸大片原属希腊罗马统治的区域,直接接收了大量珍贵的希腊罗马古籍。而且阿拉伯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文化政策,尽量搜罗各国书籍,甚至不惜动用军队劫书。公元9世纪,哈里发马蒙在巴格达建立了宏大的图书馆,并且将搜集到手的古书译成阿拉伯文。这些书到12世纪以后又流回欧洲并被译成拉丁文。当时的译书中心主要是刚刚把阿拉伯人赶走的西班牙的托利多,其次是接近阿拉伯世界的西西里。一时间,阿拉伯人的作品迅速流行开来。后来,欧洲人将希腊古书直接译成拉丁文(罗马典籍原来是拉丁文写的,无须翻译)。有人估计,阿拉伯人收集的希腊古书比欧洲修道院保存的还要多,特别是医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著作。这些后来都陆续译成了拉丁文在欧洲流行。还有人认为拜占廷才是希腊古文献的最大保存者。在西欧黑暗时代,大量羊皮纸典籍遭毁,而拜占廷保存并收进了无数古代书籍。当时的拜占廷皇帝君士坦丁七世大力提倡学术与艺术。拜占廷的藏书后来虽然在1204年与1453年遭到十字军和土耳其两次劫掠,但其时西欧黑暗时代已经过去,拜占廷散失的典籍又流回到了欧洲,所以有人把拜占廷称为古典文化的保存者,并且认为如果不是拜占廷,今天的人们将无法看到荷马、柏拉图、索福克勒斯甚至亚里士多德的伟大作品。上面种种说法都有一些道理,但都不是最后结论。现存的古代典籍究竟是怎么保存流传下来的,人们尚难确切断定。
亚历山大图书馆毁灭真相
亚历山大是一座历史名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一座当时世界最大、最完备的图书馆。因为这座图书馆,亚历山大就有最著名的学府,成为当时学人荟萃之地,成为当时世界学术中心。可是这在攻城略地的古代战争时代,文化的荣光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经过几次战火和亚历山大市的数易其主,亚历山大图书馆最终毁灭了。谁是毁灭它的罪魁祸首?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搞不清。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已有了许多的图书馆,包括公共图书馆和私人图书馆。但是,古希腊时期最为宏伟、最有名望和最为壮观的图书馆不是建在雅典,而是位于古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当时,亚里山大里亚城里有许多优美的建筑物:宫殿、庙宇、广场和花园及博物馆,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亚历山大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中有一个当时世界最大的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
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以古希腊帝王亚历山大的名字命名的。据说,亚历山大大帝从小就爱好并熟知古希腊文化,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便是他的老师。亚历山大喜欢读书和收藏书籍,在远征途中还带有大批图书,挤时间阅读。他曾计划建造一个大型图书馆,但未等此计划实现便因病而死。亚历山大的后继者托勒密一世索特(公元前367~282年)开始了这一计划。托勒密一世虽然是一个专横的君王,但他喜欢结交文人学者,因而招聘了许多著名学者到亚历山大里亚城市来。其中有一位学者名叫德米特利乌斯,他是希腊的演说家、诗人和历史学家,于公元前307年来到亚历山大里亚城,很快成了托勒密一世的宠臣。其后不久,他热心地向托勒密一世建议:在亚历山大里亚城建立一座图书馆和博物馆,以增加王朝的光荣,使之垂名于后世。托勒密一世欣然同意了这一建议。在德米特利乌斯的帮助下,公元前297年(或说公元前290年),托勒密一世在亚历山大里亚城最好的地方布鲁丘姆修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大厦,此大厦集博物馆、图书馆和学院的功能于一体。到了托勒密二世时,又在亚历山大里亚城的西南隅一神庙——萨拉匹斯神庙中增设了一个分馆,此馆规模较小,据称藏书四万卷,有人称之为“子馆”,它虽无主馆藏书丰富,但却较为开放,普通市民和学生均能使用。亚历山大图书馆在托勒密二世统治时最具有重要意义。它藏书甚丰,但究竟有多少,谁也无从知道。一说该馆收藏的草纸和皮纸卷轴达十万,或说有二十万,再说有五十万,也有人估计为七十万,还有人说有一百多万卷。此图书馆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在长达二百多年的岁月里,它作为古代希腊文化的中心,对古代世界文化的保存与交流起了重要作用。不幸的是,亚历山大图书馆后来被毁灭。那么,这座闻名古代世界的巨大图书馆到底是怎么毁灭的?对此,先人没有给我们留下可靠的史料记载,致使这一问题成为千古难解之谜。于是,后人对之作了各种各样的猜测与假设。
一种说法是,公元前47年,罗马统帅恺撒率军队远征埃及,当时,恺撒的军队企图抢走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图书,于是,亚历山大里亚城市的市民们放火烧毁了港口的船只以阻止书籍外运,船上的大火蔓延到了整个市区和图书馆,使亚历山大图书馆被毁了一部分。另据古代历史学家狄奥·卡西乌斯的记载,公元前41年,罗马统帅马可·安东尼从小亚细亚的另一所有名的图书馆——帕加马图书馆里把大约二十万卷的图书拨给了以貌美著称的古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以作为对恺撒军队破坏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补偿。第二种推测是,公元后,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影响已大大削弱,其中的藏书有一部分被搬运到罗马去充实罗马的图书馆。第三种说法是,古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为了取悦于恺撒,曾以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为代价以换取小亚细亚西北部古城帕加马的图书馆。第四种观点是,公元273年,罗马皇帝奥列里亚努斯再次占领埃及,他烧毁了亚历山大图书馆的主馆部分,分馆部分则被保存到伊斯兰教寺院。公元391年基督教主教狄奥菲鲁斯以图书在异教寺院为由,下令将其全部烧毁为止。还有部分残卷可能在公元645年被穆斯林征服者奥马尔及其军队焚毁。据有一项记载,亚历山大图书馆里的纸莎草纸和羊皮纸的书卷曾被穆斯林士兵用以烧洗澡水。第五种意见认为,亚历山大图书馆是公元646年伊斯兰教徒入侵埃及时其首领奥马尔下令烧毁的。据说,伊斯兰教徒焚烧亚历山大图书馆是根据下述说法而为:亚历山大图书馆如藏有与《古兰经》相敌对的书籍,则该馆应予焚毁;亚历山大图书馆如藏有与《古兰经》教义相一致的图书,则这些图书毫无必要,应予焚毁。而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对《古兰经》教义或者是敌对的或者是同情的,没有存在意义,故亚历山大图书馆应予焚毁。纵观上述几种假说,我们不难发现,亚历山大图书馆被毁灭的各种假说间有较大差距,但也不乏共同点:一是亚历山大图书馆是由于外族入侵而被毁的;二是毁坏的方法大多为火烧;三是毁坏的原因也多与宗教有关;四是破坏或毁坏并非在短时间内完成,而是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遭受了多次劫掠和破坏。毫无疑问,在好几百年的时间内,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世界上的奇迹之一,它的毁灭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之一。随着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被毁灭,对古代世界的许多情况我们便不得而知了,许多问题便只能靠推测了。
四千年前令人不解的手术
古人的科技成就总是让今人瞠目结舌,感到不可思议。因为今人自认为非常了解古代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当然也有一些被发现的古代人类现象,用现今的认识不可理解,这不一定都是古人的科技水平让人吃惊,也许有另外种种巧合的、意外的因素。所以我们不可低估古人的能力,但也不能抓住零星的意外,无限抬高古人。1921年,科学家们在赞比亚发现了一个人类头颅,据考古学家们分析,它属于尼安德特人头颅,属生活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欧洲、北非及西亚的一个族类,距今已至少有数万年了。
头颅的左边有一个圆孔,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分析及考证后认定:这个圆孔是由高速冲击物所造成。如果以现代人的科技而言,只有子弹才能造成这样的创伤。头颅发掘的地点更加深了这个谜的疑雾,它是在离地面60英尺深的地下发掘出来的。那么,如果死者属于数个世纪以前的人,当时枪械首次传入中非的话,它是不可能被埋入这么深的地底下的。在苏联,考古学家从地底挖出了一块已经绝种的古代欧洲野牛的骨头。它的头部也有个类似弹孔的圆洞。这说明人类在几千万年前,已经能够使用比石斧更为锐利的武器了。这到底是什么武器呢?这是个令科学家们伤脑筋的问题。这头野牛的骨头还带来另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它是在受伤后多年才死去的。这无形中间接说明了人类当时已经可以施行“外科手术”了。在苏联西瓦湖附近,人们掘出了一个公元前2000年的女尸。她的头部有个约0.6厘米长的伤口;科学家们发现,伤口处塞入了一小块动物骨头,并已经和女尸的颅骨重新愈合在一块了。这表明,人类在四千年前,就已成功地施行过外科手术。在另外发现的一个头颅上,科学家们发现它那更大的裂口,是古人施行头颅切开术后留下来的。考古学家查哈利安教授在反复研究了这些颅骨后不解地说:“我敢说,古代医生的技术,远胜过现代的外科医生。”古人真有那么高的医疗水平吗?现在不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