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竿时机:一个好的休闲垂钓者,必须掌握好垂钓的三个重要环节,即工具选择与装配;饵料配置与使用;提竿时机与实践。可见提竿意识和动作,在垂钓实践中的重要性。有点像踢足球的射门,盘带过人、短传长吊,采取了各种战术后,能否破门,就看临门一射。有经验的钓手都知道,提竿的最佳时机,是鱼儿摄食入口,将要游走的那一刹那。因为这时鱼钩正在鱼口中,及时提竿,钓获的可能性最高。实际上我们在垂钓时,鱼儿的吞钩过程,是看不到的,所以只能靠观察鱼漂来判断。
一般来说,鱼儿也不会轻易上当的。咬钩有一个看、尝、吞、走的过程。也就是说,鱼先是游近饵钩,用眼睛反复看一看是什么食物。而后再在饵钩边转一转、尝一尝食物表面的味道,还会时不时地用身子或尾巴,去碰一下饵钩,只有感觉到没有异物危险后,才会大胆地去尝,继而吞下食物(饵钩)走开(其实它已很难走了)。由于鱼类品种不同,它们的吞钩动作也各异,反应在鱼漂上也各有特色。
比如鲫鱼,吃食的特点是发现食物后,慢慢游近,俯头抬尾将食物吸进嘴,然后是抬头上浮,一边咀嚼,一边游开。要是吞进嘴的食物有点异样,它们会立即将食物吐出来。这个过程表现在鱼漂上,是漂上、下移动频繁,然后轻轻下沉,随即又明显上浮,这就是在松漂。这个时候提竿,是最好时机,命中率也最高。有时钩下沉重,不见鱼漂有反应,提竿时手感也沉重,这表明鱼已吞钩,而且可能是大鲫鱼吞钩,要立即提竿。
又如鲤鱼。鲤鱼属底层鱼类,一般个体要比鲫鱼大,发现食物后,鲤鱼是立即吞入口中,随即向远处游去。一旦发现食物有异样,又会马上吐出来。这一过程反应在鱼漂上,是鱼漂上下抖动,幅度较大,然后鱼漂成斜方向运动,显得很沉重地慢慢沉入水中,此时提竿为最佳时机。
鲶鱼和乌鳢属于凶猛性肉食鱼类,口裂大,嘴馋,咬住饵钓后,会随即拖跑,非常利落。这一过程反应在鱼漂上,是鱼漂先向下栽,后急剧下沉。发现此状,要以快对快,在鱼漂下沉时,立即举竿方能奏效。有时还出现鱼钩刚下水,凶猛鱼儿立即咬住拉跑,这叫抢钩,也应以快对快,立即举竿。
下钩以后,有时像鳍皱、青锵这类小杂鱼也会在钩边戏食,弄得鱼漂会微微地向下一动,立即又抬出水面,没有一点规律,这在告诉垂钓者,正在“闹小鱼”,要设法解脱。
由上可见,因鱼而异,把握提竿时机,方能中的。
其次,由于钓饵不同,提竿时机也有所别。其原则是饵料硬度较强时,可晚一些提竿;钓饵若是软松型的,提竿应该早一些。比如米饭粒,新鲜的、现做好的比较松软,垂钓时,发现漂动,应立即提竿。要是经过一夜风干的米饭粒,外面有了一层硬壳壳,还有以蚯蚓为钓饵时,都可以稍晚一些提竿。
第三,提竿时机和季节也密切相关,不同的季节,手法也有区别。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早春水寒,经过一冬休眠的鱼儿,开始活动范围较小,摄食动物也轻。鱼儿在初春咬食时很少出现大幅度沉浮,这时垂钓鱼漂有反应后,以早提竿为好,切莫提太晚。5月份,鱼儿大多进入繁殖季节,摄食活动旺盛,可按常规提竿,只要送漂,马上提竿,不必过早。冬季鱼儿又进入相对静止期,摄食极少,垂钓提竿又要宜早不宜迟。归纳起来是:早春、冬季提竿宜早不宜晚,夏秋两季则宜迟不宜早。
第四,提竿时机还要看鱼坠的轻重。一般原则是轻坠鱼漂反应快,提竿宜早;重坠鱼漂反应慢,提竿宜迟。在50厘米左右的浅水垂钓,提竿宜迟不宜早,深水中下钩,提竿宜早不宜迟。
弄清提竿时机以后,要研究的是怎么个提法,这里面也大有学问。其原则是一不能让上钩的鱼给跑了,二是不能把水下的鱼给惊散了。提竿的正确姿势是:一手提竿,竿柄顶住肘部,肌肉自然放松。提竿时,肌肉突然收缩,肘往下压,小臂带动手腕往上一抖,摆幅不要大,但要有爆发力,动作果断、轻松、利落。只有脑、眼、手三位一体,紧密配合,动作连贯,才能顺利钓鱼上岸。
提竿动作三要领:一要及时,就是要在鱼儿钓饵进嘴以后,到吐钩前的一瞬间提竿。这句话好说,做起来的确很难,需要反复琢磨,长期实践才能体会到。这里讲的及时,事实上是要实现一个“早”字。也就是在鱼将钩饵吃进嘴以后,在它还没有反应过来、要吐钩以前,立即提竿,把鱼钩紧紧地扎进鱼嘴,这样90%是成功的。经常遇到的是,鱼儿正在吐钩,却贸然提竿,造成一次次提空。
二要先顿一下,提竿是用肘、臂力;顿是用腕部力量,先顿一下是个规范动作,其目的是将鱼钩扎进鱼嘴。
三要注意遛鱼,遛鱼,是充分利用竿、线的弹性,来消耗上钩鱼的体力,使其乖乖就范的一种手段。提竿时,要使钓线始终带着劲,提竿后,要迅速使竿梢呈弓状,这样鱼儿挣扎的力量,可以分散在整个鱼竿上。靠钓线、鱼竿的柔韧的弹性,把鱼儿使出的劲化解。如果凭钓手的经验,提竿时鱼儿挣扎有力,但仍能随手而来,说明鱼体不大,应该尽快收竿上岸,不必与之周旋。如若提竿时,鱼总是往深水里扎,那就不可大意,切莫强拉硬提,必须进行遛鱼。遛鱼的第一步是不能让钓线松动,先将上钩的鱼拉出鱼窝,以免惊散窝内聚集的鱼群。第二步是要用腕力的寸劲抖竿,借以把鱼钩在鱼嘴中刺深挂牢。第三步是扬竿,使竿梢指向背后方向,再左右晃动遛鱼,或者在岸边无障碍水域,跟着鱼儿来回走动,叫“牵遛”。可以不拉紧也不松线,屏住不动,靠鱼竿的弹力,鱼儿也难以发力,只能在原地兜圈子,等它兜得有气无力,鱼儿的挣扎力大减,而后扬鱼竿,手持鱼线,把鱼竿放在地下,用双手的拇指、中指、食指轻轻捏住鱼线,并把主线保持在径前掌臂掌心到三指间,鱼要线时,可以抽出;不要线时,双手一点一点地往岸边拉线。当鱼儿靠近岸边,能见到人时,必然要调头往外窜。这时,要稍捏紧线,但又不要捏得过死,形成“拔河”态势,可以轻轻放线和鱼慢慢周旋。要把鱼遛到精疲力尽、白肚朝天时,再用网抄抄上岸来。当然也不是非遛到鱼死,只要是它无力挣扎后,就可以把它弄上岸来。
较大的鱼上钩后,手感往往像钩住树根似的,毫无反应。这时,要等鱼儿先动,然后再调整竿、线的方向。如果鱼向西侧移动,可以顺着它的去向,沿岸跟着走,同时稍微向岸边用劲,使鱼儿慢慢靠岸。但经常是鱼向河心深处潜去,这时应欲擒故纵,尽量把鱼竿伸出去,抢在鱼前头,向河心牵动。然后再一点一点地改变方向,使鱼在不知不觉中,把头掉过来,兜了一个圈子,回到岸边。在遛大鱼时,切莫朝上用劲,只有到了浅水处,大鱼才不能挣扎脱钩。
(3)脑线长短的调节
脑线虽然不长,但是对垂钓效果却极为重要。因为脑线的长短,标志着鱼坠和鱼钩的间距,也关系到鱼儿的咬钩和鱼漂反应的灵敏程度。
脑线短,鱼坠和鱼钩比较接近,鱼儿容易发现或碰到鱼坠,而不敢咬钩。但这种拴法,灵敏度高,鱼一咬钩,水面的鱼漂很快作出反应,便于抓住提竿时机。相反,脑线长,鱼儿咬钩时,可避免其警觉,上钩率较高,但是咬钩后,鱼坠和鱼漂的反应都不灵敏,有可能丧失提竿时机。可见脑线长短的调节,比较复杂,不能一概而论,要从许多方面予以综合考虑,从而选定最佳长度。
先要看水情。水的流速对鱼儿的吃食影响很大,在流速大的水域垂钓,鱼儿一般不逗食,大多要用重坠、长脑线,这样鱼坠落底后,钩易被鱼儿发现。若是在静水中垂钩,钩、饵和鱼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鱼吃食有较强的选择性,所以一般应采用细漂、轻坠和短脑线。
在较深的浑水中,鱼儿吃食动作小,鱼漂反应仅仅是轻微抖动。为了提高深浑水的鱼漂灵敏度,一般采用短脑线。一些浅而清的水域,鱼的警觉性比较高,生怕遇到危险,所以在这类水域垂钓,也宜使用短脑线。
再看看水域的底质。在比较平坦的沙质河底,钩饵不会坠入沙中,钓饵周围开阔,鱼儿吞饵无障碍,脑线宜短。由较大卵石构成的乱石底河床,钓饵必须置于石头下面,不能落在石头上面,才能诱鱼上钩,为了防止钩线被拉入乱石缝中,必须及时提竿,所以脑线也不宜长。草底河床,脑线若太短,饵钩往往会被鱼坠带入草丛中,鱼儿难以发现,所以脑线也以长为宜。
从鱼饵品种来看,荤饵多为活食,需要鱼儿反复逗饵几次,才能吞食到口,为了避免鱼的怀疑,所以脑线以长为好。素饵一般易入口,也容易掉落,所以脑线相对要短为好。
从鱼的个体来看,钓个体小的鱼、吃食比较文静的鱼,还有水域鱼的密度小时,宜用短脑线。相反,钓个体大、抢食强的鱼、水域鱼密度大时,宜用长脑线。
从季节上看,夏、秋季多用素食,脑线宜短,春季和初夏多用荤食,脑线宜长。冬季也以短脑线垂钓效果好。
根据上述分析,脑线的长短,很难作出一个统一的量的规范。它要根据各种不同情况,因地制宜,更多的还是凭垂钓手的经验。就一般情况来看,短脑线应不小于3厘米,长脑线也不应大于15厘米。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祖国大陆和台湾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作为民间团体两岸钓协你来我往,相互学习,增进了同胞友谊,一些台湾的钓技,也丰富了大陆休闲垂钓者的生活。比如长脑线的垂钓技术,也正在改变大陆传统观念,许多钓手采用后,感觉不错。台湾垂钓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脑线长,一般在46~49厘米左右。
长脑线是否灵敏呢?其实灵敏也是相对的,它的前提是水线长短是否适宜,台湾钓法多采用一上一下两个鱼钩(距离3厘米左右),只要下面的鱼钩刚到水底,鱼漂反应就会很灵敏。关键是需要确切弄清垂钓水域的准确水深,然后再调整好钩坠和鱼漂的距离,这是长脑线钓法的关键。使用长脑线调整水线十分麻烦,一般有两种办法:一是下钩前,装好鱼漂先不装脑线,而在线端夹一重物,事先试好各钓点的水深,以及测试一下底部是否平坦。根据实测水深,装上脑线,并把浮漂移下至脑线的长度,再挂饵垂钓。另一种办法是把重物夹在下面一个钩的根部,来测试水深,此法多在更换钓位时应用。如果鱼钩抛入水中,鱼漂高度没有变化,也并不说明水线长度合适,因为也可能是新钓点较原来钓点水浅,这时应把漂适当下移后再试,直到漂高度小于正常高度时,才能测试出实际水位深度。
台湾长脑线钓法的风线与竿尖都会埋在水中,因为这种方法,只有一钩到底,坠和上钩都悬在水中,很难定位。风线若在水面,稍有微风就会漂动,很快把鱼漂拉离鱼窝,所以风线入水可使鱼漂保持较长时间立位。
长脑线,鱼在吃食时不论是抬头向上或平拉游走,只要饵的运动不是严格沿悬垂脑线的轴线方向向上,就不会出现送漂,而表现为抖动式下沉,这时提竿时机最佳。
长脑线垂钓讲究取得“自然”,一般采用小钓(丸袖4~6号、伊势尼521、520号),细线(如0.06~0.1毫米)。线分上下两段,上为主线,较粗;下为脑线,较细。连接器又是鱼坠。由于脑线细长,摆幅就大、鱼吸食容易入口,所以这种钓法又称之为幽灵钓法。坠环合一的好处,是不会因脑线细而损坏鱼漂和坠,保持一个鱼钩着地,另一鱼钩悬空,这也是长脑线垂钓成功的关键。长脑线垂钓,在下钩动作上也应注意,正确的方法是右手握竿(竿长以4.5~5.4米为宜),左手抓住连接器,把很软的竿梢拉成弓形,双手轻轻向前一送,加上竿梢的弹力,把连接器和鱼钩送至正前方的水中。开始时,鱼漂平卧水面,随即把竿尖插入水中,待饵钩、连接器下沉,拉动鱼漂直立水中时,马上抽竿拉线,待鱼漂下沉,饵钩着底时,再把鱼竿向前推一下,使漂与钩在同一垂直线上,再把竿放在竿架上。长脑线垂钓用饵也十分讲究,要求精炼可口,这也是垂钓成功的关键。台湾休闲垂钓者多用蚯蚓、果物(台湾水果多)、粮食经冷冻、干燥、提炼、混合精炼。台湾长脑线垂钓用饵,用水调成红色,像嘴唇和耳垂那么粉红柔软,入水后分量轻,香味浓,逐渐溶化成雾状,可起到造窝的作用。
5.海竿钓鱼的技巧
海竿是与手竿不尽相同的钓具,它主要用于江、河、湖、海、库等大型水域,进行远点垂钓。目前也常有钓手以海竿,在较大池塘中垂钓。海竿的结构决定了它垂钓方法与手竿很不同,它可以把钓线准确地抛到几十米乃至百米远的钓点。海竿投得远,首先要垂钓者强有力的臂力,还需要掌握独到的技巧,同时还要靠竿尖软硬和鱼坠配置得当。一般是硬尖配重坠,软尖配轻坠,只有合乎这个原则,才能甩起来得心应手,不然不是抛不出去,就是折尖、切线了。
(1)海竿、鱼坠的配重
目前我国市场上可以买到的海竿有两类:即伸缩内藏式和接插式。伸缩内藏式又有大型和中、小型之分。大型伸缩竿,竿尖硬且长,约2.5米。一般要配重40~50克的重坠,钓线也应为0.4~0.5毫米的粗线。中小型伸缩竿,竿尖较软,应配20克的轻坠和0.3毫米的细线。
插接式海竿竿尖硬,竿体粗,一般应配40~50克重的重坠和较粗的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