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钓鱼技巧大全
14734700000029

第29章 临场垂钓展技艺(5)

垂钓时,有时也会出现鱼儿只吃诱饵,不去咬钩的现象,这可能是诱饵太“实”,主次关系没调配得当。为此,有一种泥窝和移动窝,可以解决这类麻烦。所谓泥窝,就是用钓位附近的湿土,拌以香精或用酒泡过的米粒、谷粒、麸皮或糟食,用力揉成一个较大一些的韧性很强的泥团。然后用撒窝器将泥团送入钓位(窝点)。它的特点是香味浓郁,窝子大,迷惑性也大。由于食物埋没在泥团中,或根本没有食物(香精),所以鱼儿闻香而来,无食可吃,焦急中频频咬钩,上钩率必然较高。其缺点是发窝时间较慢,要耽误不少时间。

移动窝和泥窝一样,也是突出了诱饵以虚为主的特点。具体办法是:用一块网眼大一点的旧纱布做一个口袋,将一种或几种诱饵装入口袋,并加一块石头,扎紧袋口后,用3~4米长的尼龙绳拴住,将其送入钓位,绳的末端拴在岸边。这样,移动窝中的诱饵散发出的香味和漏出的细沫,会把鱼儿很快诱集过来,却又吃不到多少东西,这时在窝点抛钩,效果极佳。移动窝可以随时移动,机动灵活,还可以重复多次使用,是可以一试的做人工窝的好办法。

在洁净的塘河中垂钓,还可以将稍大一些的青草、水草、瓜菜、藤蔓或树的枝叶扎成束,用绳子在草把的下部系一块重物,慢慢送入钓位,同样也能起到诱集鱼儿的效果,这就是草窝。在草窝附近垂钓,咬钩上钓率同样很高。

2.鱼星和识别鱼星的方法

鱼星,是指鱼儿摄食时,从嘴中吐出的串串气泡。有经验的休闲垂钓者,往往很注重鱼星,他们从水中有没有鱼星、鱼星的大小、形状就能判断出水中有没有鱼,或是鱼儿的大小和品种。几乎可以以鱼星替代人们的眼睛,来洞察鱼情。

关于鱼星的由来,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比较多的老钓手认为,鱼儿在用鳃呼吸时,产生的碳酸气,一般是由鳃盖处排出。当鱼儿在吃食时,大多数情况是必须先把鳃盖关闭,然后才张嘴。此时呼吸产生的碳酸气,便从嘴中释放出来,形成一个个圆形的气泡冒出水面。钓手们在天然或人工鱼窝中,见着一串串气泡,便明白“客人”来聚会了。在鱼儿聚集很多时,窝点像开锅的米粥一样,一个劲地冒泡,这就叫发窝。所以有人说:见着鱼星,就是见着鱼儿,由于不同鱼儿的吃食习惯不一样,所以鱼星也各有所别,下面就一些主要垂钓鱼儿的鱼星式样,作一简介:

(1)鲤鱼星

气泡大而密,呈开锅状。由于鲤鱼是一边吃食,一边拱泥,所以气泡上升时,有混浊现象。每次有20~50个成串的泡团,稍有大小,片状分布。5千克重的大鲤鱼,鱼星有脸盆大那么一片,蔚为壮观。

(2)鲫鱼星

气泡稍有大小,不成串,每次仅喷出一大一小两个气泡。受惊时鲫鱼也能吐出成串气泡,但数量和大小,要比鲤鱼差得多。

(3)草鱼星

气泡大而疏,不成串。每次喷出10~20个大小兼有的气泡,片状不明显。若气泡大而多,该鱼可能在5千克以上。

(4)青鱼星

气泡密而小,呈细珠状。泡大小相兼,数量很多,所以有经验的钓手,称青鱼星为碎星。

(5)乌鳢、鲶鱼星

它们吐出的气泡,像红铁淬火一样,泡沫小而密集,上升迅速,呈长条形,瞬息即逝,不会重复出现。

(6)鳝鱼星

鳝鱼星是其将头伸出水面呼吸空气后吐出的。泡的个体较大,如豌豆那么大,一次三四个不等。

3.炸弹钩与糟食的安装

糟食是集诱饵和主饵为一体的一类钓饵。以糟食垂钓时,必须配以炸弹式组钩,否则无法施钓。炸弹组钩的具体拴法是这样的:

取6根直径为0.25~0.6毫米、长36厘米的尼龙胶丝为脑线,在线的两端各拴一个伊势尼6~9号鱼钩。将鱼线对折,在中间1.5厘米处打一个死结,结的上方为套扣,以连接环与主线。伊势尼钩钩尖锋利,刺鱼有力,便于各种常见淡水鱼吞食咬钩。在出钓时,可以预先多拴几组不同型号伊势尼炸弹式组钩,以便根据情况随时变更组钩型号。比如,有咬钩信号,却提竿无鱼,很可能是钩号太大了,应该更换小一些的鱼钩;要是提竿时拽不上鱼来肯定是鱼钩太小了,应更换大一些的才行。

炸弹钩的装饵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糟食捏成梨形大小的食团,然后再一掰为二。把理顺的炸弹钩脑线,直接勒入,以手攥紧成卵圆形。另一种是不将食团掰开,而将脑线索直接勒入糟团。这时糟团上露套环,下露12根鱼钩,这便完成了第一步工作。接下来,要把每一个钩尖,对准糟团的中心插入,使钩柄在外,像一个剥了皮的橘子。然后一手握住糟食团,另一手抓住套扣,用力缓缓地往上拉,把12个鱼钩都拉入糟食团中,让鱼钩均匀地落在糟食团的中心处。最后,再用力攥紧组钩,这样一个炸弹钩装钩工作即告完成。每一个糟食组钩团重在15~20克左右。垂钓前,可以多制作几个不同钩型号的组钩团,以备使用。

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糟食团不能水分太大,质地过于松软;同时它也不能太干,太干容易散。糟食组钩团入水后,要有一个保持时限,要在3~5分钟后,饵料再逐渐溶化摊开,并且呈菊花状弥散。炸弹组钩就是靠组钩在摊落的饵料中,当鱼吸食糟饵时,把钩一齐吞入口中。因此在抛钩后,应立即拉紧钓线,但又不能紧到竿身弯曲,否则出现饵、钩分家,就达不到糟、钩默契合作的效果了。

炸弹钩多配合海竿垂钓远投。目前手竿垂钓也有人采用。该钓法因为是靠摊落的糟食和组钩合作进行的,所以只适合在静水中作业。流水把糟团冲散,组钩也会成为一群毫无诱惑力的物件,失去了炸弹组钩的初衷。炸弹组钩构思奇妙,实际操作时也是刺鱼有力、跑鱼较少、身手不凡。往往一次可钓到多条游鱼。若在连接环的主钓线上,再加挂串钩,装上活饵,还有可能钓着肉食性凶猛鱼类。所以灵活运用炸弹组钩,真能令人感受到妙趣横生,乐在其中。

4.手竿钓的技巧

手竿执钓,是我国民间使用最广泛的休闲垂钓方法。它能练习垂钓者分析问题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手竿钓要手、眼、脑、腿并用,对人体也是一种很全面的锻练。

(1)垂钓方法

如果钓鱼场所、钓位选的得当,鱼窝再做得精致,手竿钓往往是很有兴味的。其垂钓技巧和方法大体有以下3种,即长竿短线定点钓、长竿短线多点钓和竿线齐长定点钓。

①长竿短线定点钓

这是我国北方休闲垂钓者十分喜爱的手竿钓法。其特点是由竿尖至鱼漂之间的风线为短线,水线垂直入水、钓点与撒窝准确,一旦发窝上钩频率高。

长竿:使用的手竿长约8米,所以竿梢距岸边较远,受外界声响影响很小,同时也弥补了垂线较短的不足。但长竿也有看漂困难和竿体过于沉重的缺点。

短线:由竿尖至鱼漂这段钓线只有1米左右,这段线在垂钓中也称“风线”,即不在水中、悬在空中的意思。风线和堤岸距水面高低关系颇大,要是岸比较高,水面又很低,风线也可适当加长,否则持竿会很吃力。短风线的优点是钓窝准确,不易偏离做好的窝子。由于风线比较短,提竿动作不必太大,当鱼咬钩、鱼漂有反应后,立即提竿,成功率十分高。但是风线太短了,于垂钓也并非有益,因为一旦钓到了大个的鱼,无法溜鱼,提竿困难,弄得不好还可能折竿断线,赔了夫人折了兵。

定点:“定点”是长竿短线定点钓法的核心,技术性比较强。必须首先将垂钓“点”定好,然后以这个点为目标,做好窝子,并且准确的在垂钓点下钩施钓。

关于选择垂钓点,前面已经讲述,到达一个水域,千万别急于下钩。要走访当地群众,也弄清楚水情,再根据节气、当时气候情况,把垂钓点定下来。接下来是在垂钓点上下窝食。窝食应以虚为主,虚实结合,诱集鱼群。看到鱼星后,开始发窝,这才能下钩,下钩时,要用手竿瞄准对岸的方位物(如树木、电线杆等标志物)、定准方位,再用手竿测量出垂钓点(窝点)与竿架的固定支点的距离,这样就能把窝点的准确方位测量准确。每次垂钩,都必须准确地固定在这个位置上,才能说是真正达到“定点”的目的。

长竿、短线定点钓,风线短,垂线下钩的钓位准确,加快了提竿速度,使咬钩的鱼儿来不及吐钩,便被钓出水面,所以成功率自然也就会高。此法用于钓个体不大、送漂动作又很轻微的小型鱼类,比如鲫鱼、鲂鱼效果特别好。

②长竿短线多点钓

这种钓法,竿和线的比例和第一种方法相同,只是在同一个水域,最好选4~5个钓点,每一个钓点都要在岸边和对岸做好标记,并且都做好鱼窝,这就是所谓的“多点”。长竿短线多点钓,适合在水草茂盛、堤岸线长、垂钓爱好者又不太多的情况下使用。从季节上看,以春季鱼类产卵觅食比较旺盛的时期为最好。多点垂钓,每一个钓位都有自己的特点,垂钓手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法施钓,人是比较劳累的,但是更能锻炼自己的钓技。要指出的是,人不能老在一个钓位,而要勤于巡视观察,对每一个钓位都不能懈怠。走动时又不能声响太大,更不能手忙脚乱,要相对保持肃静,以免惊扰窝子里准备咬钩的鱼儿。钓点最好迎着太阳,避免人影晃动影响垂钓效果。

③竿线齐长定点钓

在北方称这种钓法为“甩大鞭”。它适合在大水面、无水草的水域操作。从名称上也能知道,这种钓法的风线和鱼竿一般长,手竿8米,风线也8米,有时风线还要比鱼竿再长1米左右。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钓更远处的鱼儿;但线一长,手竿甩起来可就困难得多,撒窝子也很不便,这是需要慢慢练习才能做到的。具体操作时,要右手握竿,左手捏住钩、坠,利用手竿梢的弹力,把钓线和钩、坠甩向钓位。

由于钓点较远,一般在十几米之外,投放诱饵可以在甩鞭以后进行。即把钩、坠投到选好的钓位以后,把手竿先固定在竿架上,再以另一根长竿,将窝子食用撒饵器送到钓位,让其慢慢下沉到水底,再倒下诱饵。有些钓手为了省事,也常常用手抛法,将诱饵捏成团,抛向鱼漂所在位置。这样做,对钓点的鱼儿惊动颇大,发窝可能要慢一些。

(2)看漂与提竿

看漂与提竿是手竿钓的基本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位钓手的钓技水平,同时也是垂钓的乐趣所在。掌握得好,能频频收获;时机选择不当,则屡屡失败。

①看漂

垂钓用的鱼漂有立漂和卧漂两类,所以看漂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无论是立漂还是卧漂,在鱼吞钩过程中,都会有相应变化,只有摸清其变动规律,适时提竿,才能胜券在握。

看立漂:立漂多配以卧钩。鱼钩、鱼坠、食饵的重量一定要选配恰当。要做到鱼漂的浮力与鱼坠重量相等,这样鱼钩落底后,鱼漂就只露出一个小小的红头,鱼未吞钩时,鱼漂在水面十分平静。当鱼吞钩时,鱼漂就会作出反映,这时,有经验的钓手,便可以迅速对是否提竿作出判断。

鱼咬钩以后,在鱼漂上的反映,大体上有4种表现:即松漂、拖漂、抖漂和箭漂。

松漂:也叫送漂,是鱼儿低头咬钩,抬头欲走的动作。一般有两种表现:一是鱼儿直接朝上送漂;另一是鱼儿咬鱼钩后,点了二三下,才朝上送。在水面表现为鱼漂徐徐上升,直至使整个鱼漂横卧在水面,这反映鱼钩已经钩住鱼嘴,即已经咬死。

拖漂:也叫拉漂。是鱼儿发现钓饵,咬钩即走的动作,在鱼漂上的反映是鱼漂急剧下沉。

抖漂:也叫逗漂。这是鱼儿发现钓饵、碰钩、咬钩,碰咬相继,或是一拖一松、一松一拖等动作,在鱼漂上的反映,是鱼漂在水面上下不停地抖动。

箭漂:是鱼儿发现钓饵后,急速咬钩即走的动作,在鱼漂上的反映是鱼漂像箭一样直线快速前进。

看卧漂:卧漂也称蜈蚣漂或七星漂。一般它和女钩、朝天钩相配合使用。卧漂通常有8~9粒塑料小球、小片或羽毛茎组成,垂钓时2/3沉在水下,1/3横卧水面。在鱼漂和鱼坠配置上,一定要得当,卧漂的看漂原则是细致、准确。要能分清漂动是来自水下,还是水面。也就是是鱼还是风浪引起的漂动。还有是鱼碰线还是吃饵引起的漂动。再有就是是闹小鱼,还是大鱼吞钩引起的漂动。

具体来说,鱼儿松漂时,水下的漂子会升出水面1~2粒,动作大的时候,甚至全部漂子全露出水面。拖漂时,卧在水面的几粒漂子,会急剧下沉。抖漂的表现为水下的浮粒,不停地上升后下沉。要指出的是卧漂对鱼咬钩的反应要比立漂灵敏得多,掌握得好,是会比立漂效果好,但看漂更要全神贯注,更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

由于水环境不同,鱼儿品种不同,鱼儿咬钩后在漂上的反映也千差万别,往往不容易掌握。这就需要通过多实践,并且能把每次垂钓的经过做好垂钓日记,再把成功的与失败的经验进行归纳整理,从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

②提竿

看漂和提竿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看准了漂动,再适时提竿,才能把鱼钓上来,如果识别不了漂动,提竿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就提竿来说,一是掌握时机,二是把握好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