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盛开·90后新概念·光芒
14587900000013

第13章 玫瑰色抒情她的秘密(2)

曾经有一个男生,我想买的书他都会买好,想看的话剧他提前看时间和位置,每次买饭都根据我的口味,写的每篇文章都会认认真真看然后提意见。我说:“你不用花这么多钱在我身上。”他说:“我愿意啊。”我说:“现在花的都是爸妈的钱,如果是你赚的,我才会用得心安理得。”他说:“爸妈把钱给我,我可以选择不花在自己身上,给你用。”

然后我就不知道还能怎么辩驳了。

对一个人到底是真好还是假好,不是通过轰轰烈烈的形式,也不是用天花乱坠的言语。那种真正的爱不需修饰夸张,会以最简单朴素的方式流淌到内心,打动得让人手足无措。这远非说滥了的“我爱你”所能相及的。

之前我还分辨不清,所幸现在已经能基本判断出到底是一时冲动还是真心全意。

我把金钱观列为仅次于性格爱好之后的评价指标。并非拜金,也非在乎利益,而是一个人对金钱的态度和用钱的方式直接呈现了他的价值观和内心的开阔程度,以及从小的家庭教养和生活习惯。

我不是说男生要把所有的钱都给女生花,那样也太不成熟理智了。只是,一个人要知道轻重缓急,有自知之明。

所以无数的细枝末节堆积起来,便有了所谓莫名其妙的厌恶感和抗拒感。

【4】

洛尔迦说:“如果我没有自我地生活,我希望失去你。”

有人可以为一份人人欣羡的感情,抛弃追求命运意义的道路,抛弃自我迎合他人。但有人却不能,就像为了自由而宁愿抛弃爱情的吉普赛女郎。

而我始终认为,真正的爱情不需非此即彼的选择,也不用活在别人的观念里。

因为活在自己的观念里,便是活在爱人的观念里。

【5】

有些男人说:“我拒绝了那么多的暧昧,只为等你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有些男人却说:“我拒绝不了那么多的暧昧,也给不了你一个确定的未来。”

如今已经不再是那个“男为艳遇,女盼钟情”的时代了。他们谁对谁错又怎能评判呢?或许前者最终依旧是苦情一场空,即使等到了也发现并不合适。而后者或许在众多暧昧中找到了真爱,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那些我们认定的爱情童话早已破灭,而看不好的情侣却白头偕老直到永远。

感情的事情,谁说得清呢?

难道非得是长久的爱情才算是一份好的爱情?那些转瞬即逝的爱情就不算了吗?

电影《廊桥遗梦》讲述的是,已与前妻离婚的摄影记者罗伯特遇见了已婚且有儿女的弗朗西斯卡。罗伯特给过着单调清寂生活的弗朗西斯卡带来了全新的浪漫情感。他们厮守几天后,因弗朗西斯卡不愿舍弃家庭而痛苦分手。十几年后,弗朗西斯卡得到了罗伯特的死讯,并收到了他的项链和手镯以及当年订在桥头的纸条。她把它们放在木盒中,每年生日翻看一次。死后,她在遗嘱中要求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曼迪逊桥畔,那是他们曾经相遇的地方。

一份是十几年的平淡感情,一份是几天的火热感情。

如果说非要以时间长短来评判一份感情的成败,那其本身的厚度又如何衡量呢?

最为失败的感情莫过于在心底没留下一点痕迹,连模样都变得模糊。而唯独那些想起就回忆漫天的情感,才真正证明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活过,纵然死去活来,纵然兵荒马乱。

我们愿意记住的,只要想起,就泪流满面。

起码,我们曾经爱过。

【6】

爱,不意味着要在一起。

你觉得一个人好,一辈子都会觉得他好。

【7】

命运开的最大玩笑就是,你永远不知道适合自己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究竟在哪里。阴差阳错,机缘巧合。或许合适的人刚刚擦肩而过,你却浑然不知。又或许遇见后才发现你晚生了十几年,而他生错了地方。

随着不断成长,我还是不懂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但越来越清楚究竟不想要什么。可是怎样又算真正的合适呢?

我不懂。以前我以为不合适的一定会分离,可是遇见合适的却还是会分离。

合适等于不厌恶,但是不等于幸福。世界上没有足够对的人。

一个有过几面之缘的人就能让人怀念,更何况那些曾经朝夕相处、倾注自己所有的人?但那种极其心痛的感觉也不过在某一个特定的状态中。跳出这种状态,又觉得那算什么呢?

人只要换一种价值观,怎么样都可以活下去。

我想最好的方式就是承认欠缺和遗憾。预期永远比现实高,而换一种生活方式未必好。平淡的更踏实安稳,刺激的更容易破灭。

世界总是公平的。得到多少,便失去多少,只是呈现的方式和内容不一样而已。你给别人的伤害,终会在未来一点点还给自己。

【8】

过好今天就可以了,明天的事明天再说吧。

最怕的是,你永远也忘不掉

文/林晨

女,1996年生人。

普通北京高中生一名,自诩骨子里是江南温婉小女子,别名酥炸绿毛龟。很难说第一次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时的感受,大概是想挥舞着嘚瑟着杀到初中显摆给我语文老师看的冲动吧。

第十四届全国新概念大赛得入围奖,第十五届进入复赛。

林晨

那年我在美国,看上了一个coach的钱包。淡雅的花色,恰到好处的拉链设计,简直是一见钟情。只是168刀的价格对于我一个穷学生来说并不便宜,于是只得放下了。但我急需一个钱包,几乎转遍了所有的打折店,企图找到一款类似的能够替代它的钱包。

我一看到钱包的踪影就会仔细搜寻,一连买了三四个,它们都很便宜,一共也才一百多刀。但是我始终控制不了买下当初那个钱包的欲望。我有病,我告诉自己。于是毅然找回它,拿着它想也没想就付了款。之后,我再也没买过钱包。上面的花纹都有些开裂了,但是始终舍不得换下它——我再也找不到这样一个一见钟情的钱包了。

好在,这不过是个钱包,如果是人与感情的话,这个问题想来要复杂得多得多。在年少青葱的日子里,那段感情单纯得可怕,因为忘不掉,所以觉得何其不公平。

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明明说好在一起的人会选择分开,那么珍视那么喜欢过的人,最终也能放下,而牵起另一个人的手。大概,也是因为不是非卿不可的爱情吧。谁的一见钟情不刻骨铭心,只因为认定了,就不忍心再改变了?《那些年》之所以让我们谈论到已经毫无新意还念念不忘,是因为这足够真实。我无法为他俩的分手找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如果按照台湾小言的套路,他们峰回路转都是应该在一起的。但即使这么多年过去,最终没得到的,不还是不会忘记吗?柯景腾如是,想来,喜欢这部片子的人,也是被戳中了心事的人吧。

我不想用一种语重心长的语气说:“我某某个朋友他/她……”我自己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曾经以为,他的一个笑容能够把北京雾霾之上所有的阳光都吸过来。可是最终啊,我们不还是像过了交点的两条相交线一样越行越远了吗?我以后再看人,都会想起他:唉,笑得一点都没有他好看。因为无聊,因为需要,所以后面遇到了那么多个人,却始终只念着最初的那个笑容。我在衡量着别人,大概别人也在衡量着我。我永远不知道在拥抱着我的、亲吻着我眼睑的他,心里面又在想着谁的身影,在收到原来的她的一个邀约、一个电话时,他心里又有着怎样一份雀跃和惴惴。从来不曾戳破,只是因为一份心照不宣的默契罢了。

年少时的感情,即便容易因外力夭折,即使并不光明正大,那份干净的味道,想来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文艺女青年总爱用“人生若只如初见”来形容一段感情。是啊,能够从一开始跌跌撞撞地走过来,见证了彼此最青葱的岁月,不带一点功利色彩,如果不是太过懦弱的人,怎么会忍心出轨,怎么会忍心轻言放弃?

我曾经不明白,为什么莫文蔚能够如此执着地等回初恋,又是怎样的执着才能让三毛等到荷西。直到很久以后,我看到《何以》中的一句话,经典到如果我不指明出处,所有人都会骂我抄袭:“你以后会明白,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而我不愿意将就。”因为回归本心,所以不愿意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