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南极 北极
14573400000002

第2章 南极和北极地区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和生态旅行者前往两极地区进行旅游和探险。真正到了那里之后,他们对于一些正在逐步恶化的全球性问题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和领悟。不论是环境污染还是过度砍伐;气候变化还是生态食物链,这些同样也是南北两极的自然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人类花费数年时间,不懈地探索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影响,直到最近,才开始将这两个广袤的荒原当成关键的着手之处。

科学家们在极地的研究已经揭示了气候对极地附近区域产生影响的原因和机制。对冰盖消融的实证研究和定性分析已经证明,这一切变化都是不可逆的。博物学家集中研究了两极地区的食物链,其结果令人担忧,因此他们呼吁人们着手进行改善,否则后果可能不堪设想。还有来自不同学科的科学家对企鹅和飞禽展开研究,鱼类科学家则将调查重点放在甲壳类动物以及对海水温度相当敏感的迁徙鱼类上。对于两极的哺乳类动物,诸如鲸、海豹、海象和已经持续研究数十年之久的北极熊等,科学家也展开了非常广泛的调查。科学家们开始研究极地环境中的一个微小变化会带来怎样的综合影响,又将怎么进一步影响到整个物种生存。

南北两极的天壤之别

南极是一片陆地,是个岛屿,面积比美国国土面积的1.5倍还要大,四周被汪洋大海包围,这便是“南大洋”名称的由来。北极则不同,北极只是冰封海洋之中的一个中心点。这片冰封海洋位于地球的北端,四周被岛屿和陆地包围,离北极点大约还有800到1000公里的距离。

南极地区生活着鲸、海豹、企鹅以及种类繁多的鸟类。北极圈同样也生活着这些动物,但除此之外,北极还是驯鹿、麋鹿和驼鹿的家园,北极熊是离北极点最近的动物,因为只有它们才会为了活命而竭尽全力跑到浮冰上去觅食。在环绕北极圈的陆地上生活着数目众多的海豹和海狮。

两极地区的人口居住情况也大不相同。在南极每年为期3个月的夏季里,有15000名科学家在麦克默多海峡工作和生活,他们会充分利用白天的每一个小时。但是,一旦长达9个月的漫长极夜来临,留驻的人口会降低到50左右。关于北极居民的故事流传了许多个世纪,已经有数个不同部族的人们在北极建立了永久居住点,并且根据北极的气候,形成了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北极居民中,因纽特人(Inuit People,又叫爱斯基摩人)可能是最广为人知的。但实际上,从分布在西伯利亚(Siberia)、俄罗斯和斯堪的纳维亚(Scandinavia)等各个不同部族流传下来的传说来看,早在许许多多年前,人类已经开始生活在北极荒原的深处,并且向更深处探索了。

从政治方面来看,两极地区也是毫不相干的。过去几十年来,联合国一直致力于制定处于国际社会的国家都能接受的关于侵占南极的公约。12个国家,经过谈判讨论,已经签订了一份协议,以及与其相关的计划。希望更大范围的国际合作能够确保《南极条约》得到所有国家的尊重。不过,北极地区的问题就更复杂了。随着全球逐渐变暖,北极的海道通航的可能性日益加大,思虑和不安也就随之而来。北极地区在夏天融化的冰越来越多,吸引了商业机构的注意力,因为他们从中看到了巨大的利益和崭新的商机。如果能采用一条更快捷的航道,将货物送往欧洲、亚洲和南美洲的大城市,一定是相当有利可图的。近来已经有部分国家提出新的政治姿态,对北极地区宣称了所有权。2007年,俄罗斯政府挑衅地在北极极点升起了俄罗斯国旗。加拿大政府很快也进行了回击,他们提出了领土声明,指出在北极点附近有很大一部分加拿大永久居民的定居点。此外,由于北极水下油田的发现,直接导致美国对北极海床提出行使主权。由于缺少国际统一的条约,这些悬而未决的争端目前还无法通过和平手段得到妥善的解决。看来,确保两极地区的人和平的重担要落到未来的国际政治家们的肩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