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南极 北极
14573400000014

第14章 行程3 冰原海岸线:探寻与南极的关联(2)

我们驾车从迷人的克赖斯特彻奇离开,开上了公路。清晨时分雾气散开了,阳光照在前方的道路上。我心情很好,因为在克赖斯特彻奇看到并了解到了新西兰和南极洲如此之多的关联。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受益匪浅。我们顺着1号州际公路(SH 1)南行了200公里,目的地是达尼丁。不过今天,我们只到达奥马鲁(Oamaru)就停了下来。这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小城,它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也是许多企鹅、海狗和鸟类的家园。我一边开车,脑海里一边有隐隐约约的疑问:我是不是唯一一个觉得生活在新西兰这个国家有点不真实的人?因为一切都太愉快太完满了!1号州际公路要穿过一块麦浪起伏的宽阔的方形土地,被防护林带围绕起来的牧场上,散布着成千上万的安逸的杂交绵羊。这个地区有很多农场,以肉类和羊毛制品而闻名。这片土地夹在太平洋和阿尔卑斯雪峰之间,天空显得无限邈远,就像一幅画。从地理划分来说,这里属于坎特伯雷平原(Canterbury Plains),公路宽而平直,向南延伸100公里,深受大部分自驾游游客的欢迎。就是这样对比鲜明的景象,让我越来越入迷,新西兰如画的风景让我几乎忘记了,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是考察新西兰与南极之间的关联。“来到奥马鲁!情迷奥马鲁!”当地的旅游小册子上是这么写的。是的,我肯定会的!但是开车进入这个历史悠久的维多利亚风格小城之后,我首先还是来到建于1867年的帝国宾馆(Empire Hotel)确认了入住。然后我开始在城里四处随意走走,又参观了遗址,当时真的就完完全全被吸引了。这些修建于19世纪50年代的建筑物,由石灰岩或是由奥马鲁石(Oamaru Stone)为原料建筑而成,原材料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赋予小城一种安稳和永恒的感觉。那个年代古典风格正在此地流行,当时的建筑师和泥瓦工们一定对这种风格的建筑的塑造相当陶醉。城中有名的历史街区非常繁华,餐馆、商店、手工艺品店、面包店、艺术画廊、剧院和酒吧的建筑都是这样的古典风格。奥马鲁所呈现出来的外在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真是太惊艳了!再来上一品脱原汁原味的蒙特斯(Montieth)啤酒,我这个在历史街区中逛到口渴的游客感到满足得不能再满足了。

情迷奥马鲁

欢迎——在自然环境中观赏世界上最小的企鹅。新西兰的小蓝企鹅是世界上体形最小的企鹅,而南极的帝企鹅是体形最大的!没错!虽然不是很明显,但这么一比较,新西兰的确与南极洲产生了一些关联。从奥马鲁市区步行不长时间,就来到游客中心,也是小蓝企鹅栖息地。接待我们的博物学家向我们解释了这种有趣的鸟儿种种“神秘”的习性。要观赏小蓝企鹅,最好是等夜幕降临的时候,那时它们刚好要返回岸边。小蓝企鹅们在海岸边聚集成群,然后在潮汐中上岸,蹒跚着爬上遍布石头的海岸,走回栖息地里的巢穴区,巢穴区由特别的观察盒组成。游客可以看到小蓝企鹅休息、孵蛋、喂养小企鹅、换羽等情景。白天则只有参加幕后参观团(Behind the Scenes Tour)的游客才能观赏。

沿着海滨路(Waterfront Road)往回开,在海滩路(Bus hy Beach Road)左转,顺着这条长路最终能到达黄眼企鹅栖息地。和小蓝企鹅一样,参观这种企鹅的最佳时段也是傍晚时分。黄眼企鹅生性羞怯,很容易受到惊吓,所以要观赏它们一定得悄悄的。黄眼企鹅是世界上的稀有品种之一,是地区性的濒危动物。黄眼企鹅只在新西兰的南部沿海以及偏僻的亚南极岛屿上繁衍生息。这种企鹅的毛利语名字为Hoiho,也就是“喧闹的喊叫者”的意思。它们发出的叫声是一种抖音,听起来很刺耳。它们的寿命最高可达20年。在这个动物保护区里,还生活着许多其他种类的本地野生动物,如海豹、海狮、水鸟、涉禽,有时候还能在海湾不远处看到海豚和鲸。

查墨斯港—达尼丁

被长长的海港环绕其中的达尼丁是个美好的地方。海港风景如画,小城里则有着丰富的自然遗产:美丽的自然景观、种类繁多的植物和野生动物。

这里是南太平洋的暖流和南大洋的洋流交汇的地方,海岸边吸引了数不清的企鹅、海豹、筑巢候鸟,各种野禽和最伟大的海鸟——了不起的皇家信天翁。

查墨斯港是奥塔哥北部海岸的一个深水港,同时也是一个商业捕鱼基地。在这个星期天的早上,起重机、叉形吊车和其他的机械作业设备隆隆作响,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但是清晨的安宁氛围却并没有被这声音打扰。我信步登上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船长的纪念碑所在的山坡,一丝稀疏的白云低低地飘动在上面,一切都是这样的平和。第一眼看到纪念碑的时候,我为它的规模之大感到了意外。斯科特5位同伴的名字也同样清晰地刻在碑上,令我感到欣慰,因为这些充满冒险精神的先生同样也在这场征服南极的竞赛探险中丢了性命。1910年11月19日,他们乘坐的“特拉诺瓦号”从查墨斯港扬帆出海。今天,这艘船的锚在此也有它的一席之地:它被牢牢和纪念碑一起俯瞰着整个查墨地钉在斯科特纪念碑的旁边不远处,斯港。毫无疑问,奥塔哥港、山羊岛(Goat Island)和港口附近五彩缤纷的屋顶共同组成了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回到达尼丁后,我开始思考这个城市和南极之间的关联。达尼丁博物馆展出的藏品中,提供了新西兰对南极探险所作出的科研贡献,对我很有帮助。《南极大冰块》(Antarctica the BIG ICE)是由奥塔哥博物馆出版的一本书,我在达尼丁购买了一本。这本书制作精良,得名于2007年的同名展览。书的作者是内维尔·皮特,兼有学术性和精美的图片,对于了解南极大有帮助。这真是一本超值的书。

广受欢迎的自然学家大卫·贝拉米(David Bellamy)将奥塔哥半岛(Otago Peninsula)称为“全世界生态旅游的最佳范本”。所以还是让我们在这里开始自己的发现之旅,去亲自体验一番吧!今天天气略微有点阴,为了不浪费一分一秒,我们决定将一天分成两个部分。也就是说,今天在这个半岛上会有两个日程。首先乘坐城市观光巴士往城外走,来到泰瓦罗瓦角(Taiaroa Head),这里有里德(Reid)的延绵200万平方米的绵羊农场。农场还兼有副业,就是由游客出资赞助的私人动物保护项目,该项目已经初见成效,企鹅数量从原有的8对夫妻,增加到50对左右。

上午,乘坐八轮驱动的全地形车,进行为期1小时的“自然奇观”线路游,着实让我见到了一些相当震撼的景色。我们停留的第一站,名字是虚构的,叫作“毛利人的足迹”(Maori Footprint),在那个山顶上,能够360度俯瞰半岛全景。太棒了!从海拔189米的山顶下来,我们来到一个鸬鹚栖息点,这里生活着上千只点斑鸬鹚,它们将巢修筑在高而陡峭的岩壁上,下方就是激荡的海浪。继续向前,我们来到一个人工隐蔽点,躲在后面的游客能非常近距离地看到海豹和它们可爱的宝宝。海豹们晒着太阳,在澎湃的海浪里游出游进。沿着海滩小岛走,我们到了另外一处人工隐蔽点,在这里看到了更多待在巢里的小蓝企鹅。接下来,我们又见到了稀有的、羞怯的黄眼企鹅,看着它们摇摇摆摆地走过峭壁环绕的白色沙滩。我衷心地感谢里德一家,这趟旅程太棒了!绝对不容错过!

午饭吃的是汉堡包和薯条,很美味。

泰瓦罗瓦角是北方皇家信天翁在世界上唯一一个陆地栖息地。这种鸟儿翼展可达3.5米,身姿雄伟,一旦你见过它们以至少140公里的时速俯冲时的样子,就再也无法忘记。泰瓦罗瓦角的奇代尔观察站里,能够为游客提供很多关于皇家信天翁的知识。工作人员首先会为游客播放一部制作精良的录像,名为“皇家信天翁简介”,录像旁白的录制者是大卫·艾登堡爵士(Sir David Attenbor ough)。导游也会根据影片中的陈述,向游客简单介绍这种鸟儿的趣事。然后,游客自己走一小段路程后,就能到达观景台欣赏这种尊贵的鸟儿了。那种场景真是让人毕生难忘。

我们转向韦勒岩石码头的方向,登上了一艘美丽的传统木船“达尼丁君主号”,这是一艘每天都在海港内巡游的游船。两位船长分别是科琳和费欧娜,她们为我们进行了信息量丰富又幽默诙谐的解说。不仅仅是解说的内容很丰富实用,她们的态度更是充满了热情。今天和我们一着巡游时将看到的美景。看那儿!起的大概有30位乘客,大家都在期待叫着,顺着向上的气流,直冲青一只皇家信天翁——最大的海鸟,鸣天,仿佛已经触到天空中那一小块白云。鸟儿在高空中随意地滑翔着,阳光很温暖,我们在海上的这一个小时特别地悠然平和。浪花拍打着船,现出一种深蓝色——混合着被船头击碎的那种天蓝和蔚蓝。我专心致志地看着海水这种微妙的颜色变化,船长介绍的内容反而听得更清楚了:毛利人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第一批找到这片隐蔽的奥塔哥海港的欧洲人是海狗猎人,欧洲人随后便在这里定居。今天,170多年之后,我们也在经历类似的过程。

因为泰瓦罗瓦角的海岸线与这里的大陆架基本平齐,那些生活在泰瓦罗瓦角海岸的五花八门的野生动物,实际上离大陆架的边缘也很近。冷暖洋流在此交汇使得丰富的营养物质被翻上海面,深深的峡谷像手指一般朝海岸插去,也使得这里的食物种类异常丰富。涉水鸟能够在奥塔哥港的低潮沙丘上找到丰富的食物,譬如黑胸距翅麦鸡、蓝色岩鹭、杂色长脚鹬(长着纤细的粉红色长腿)、小小的点斑鸬鹚等。生活在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东部沙洲燕尾塍鹬会在9月飞到南半球的新西兰过夏天,来年3月才飞回去。海狗在岩石上晒太阳,有时也滑到海水里,去与海浪追逐一番。

这时,我们又看到一只独自翱翔于天空的皇家信天翁,也许是因为下午的风不够,其他鸟儿没法加入到这如杂耍表演一般的飞行展示里来吧。当“达尼丁君主号”向岸边长满青草的信天翁栖息地靠近时,我们又变得激动起来。泰瓦罗瓦角的确是名副其实的野生动物天堂。回到达尼丁后,我独自一个人静静地在脑海里把这一天的旅程又重温了一遍。

奥塔哥半岛与南方大陆的关联

游览福克斯冰川(Fox Glacier)和弗朗茨约瑟夫冰川(FranzJoseph Glacier)并和瓦纳卡湖(Lake Wanaka)稍加寒暄之后,我们就上路了。我计划取道常被人们称为“南部大门”(Southern Gateway)的6号公路,开过哈斯特通道(Haast Pass)后到达哈斯特镇,然后从哈斯特继续向北行驶400公里,到达韦斯特波特(Westport)。

6号公路是公认的世界上风景最优美的公路之一。哈斯特镇坐落在阿斯派灵山国家公园(Mount Aspiring National Park)附近,位于西南新西兰世界遗址区(South West New Zealand World Heritage Area)腹地。这一地区已经被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列为对全世界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宝藏。

这扇“南部大门”是新西兰道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它从亚高山地带那如画的风景间穿行而过,远远地可以看到阿斯派灵山(Mount Aspiring)和库克山(Mount Cook)的磅礴景象。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大自然的伟力共同打造了这片崎岖嶙峋的自然奇观。风景醉人,道路的安排设计又十分巧妙,因此尽管身处人迹罕至的荒原之中,行驶在这条路上的驾车游客却会感到非常安全。

我没打算在哈斯特镇作长时间停留,因为按照计划,要赶在午间到达福克斯冰川村,在天黑之前参观冰川。为了填饱肚子,我去找吃饭的地方,非常偶然地来到哈斯特遗产信息中心(Haast Heritage Information Centre)。那里提供的信息非常齐全,有许多关于自然旅游、直升机、喷水推进艇的书籍,此外,我还发现哈斯特是一个观鸟天堂。在低地森林里能够看到扇尾鸽、蜜雀、铃鸟、斑尾林鸽、长尾小鹦鹉、猎鹰、橄榄色鹦鹉、几维鸟和布布克鹰。这里还可以预定10月份到3月份在奥卡里托参观大白鹭孵育区的旅行。奥卡里托位于弗朗兹约瑟夫冰川北面,靠近瓦塔罗阿。

长白云之乡

不过,在开车去往福克斯冰川村的路上,我提前右拐弯,车子驶入通往冰山的通道上。我把车停在距离冰山表面大约1公里远的地方,然后下了车,沿着河边走到当地政府建立的一个瞭望台上。哇哦!大约600多米的福克斯冰山真是光彩夺目,在傍晚的阳光下,美得叫人窒息!原本有140座冰川从南阿尔卑斯山脉南麓朝着大海漂流,但现在只余两座冰川了。弗朗茨约瑟夫冰川和福克斯冰川一直延伸到山脚的雨林里,是世界上最容易到达的两座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