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南极 北极
14573400000012

第12章 行程2 来自南极的朝圣:文化遗产探险之旅(3)

在这片偏远的南极高原上,覆盖着原始纯净的冰雪,空中飘浮着轻柔的丝丝白云,光线变幻微妙莫测。以它为背景,前景是位于海岸边那从主冰架上崩落下来的冰山。这些冰山漂浮在海天之间,庄严肃穆,完全是在海洋暗流、风向及风速的作用下,缓慢地朝温暖的水域漂去,这一漂有可能就是好几年。由于冰山是从冰架上崩裂而产生,因此它们有着如同雕塑般的尖角,它们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艺术品,人类的任何作品根本无法与其相媲美。在这片原始的荒原上,冰块就这样不断地迸裂,碎开,融化,又再次冻结。

我们的船在狮航跑道岛(Lion Air Strip Island)的最南端下锚,从这里看整个海燕岛基地,视角很不错。海湾里的许多冰山都是在九月的风暴中形成的,这场风暴之后,很多固定冰消失了,星盘冰山(Astrolabe Glacier)也被缩短了两公里的长度。帝企鹅的宝宝们是不是在这场风暴中全部丧生了呢?天气能决定我们的旅行路线,但却让我们看到一大群的逆戟鲸。也许那也是不错的补偿吧!

拍摄冰山是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拍摄单座冰山和拍摄人像有相似之处——两者都是要抓住拍摄对象的个性特点。可是,由于我无法控制船的位置,所以无法拍出完美的冰山照片,只能对冰山拍摄快像,这让我很郁闷。

由于天公不作美,我们无法去参观法国南极科考站附近那壮观的帝企鹅栖息地了,不过我还是在脑海中作了一番推测。也许,晚春的一场风暴给位于东部海岸的这个企鹅栖息地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因为当风暴来袭时,企鹅妈妈都不在场,而大部分企鹅爸爸则正在孵化宝宝,这些忠贞的雄性帝企鹅为了保护未孵化的企鹅蛋会被饿死。下雪带来的影响并不大,但是过不了几天,天气变暖,陆冰架会迅速破碎,融化的海水便会泛滥。到那时,未经孵化的企鹅蛋,以及新生的企鹅宝宝们将丧生水下。

原初的天堂

住在冰雪覆盖的极寒之地。

——摘自威廉·莎士比亚《针锋相对》

坎贝尔岛

处于新西兰最南端,属亚南极范围

从我们的船开始往北航行起,天气一直没有太大变化,阴暗,寒冷,空中总是乌云密布。从船桥传来的消息是,我们很幸运地从两个低气压中间挤了过来。现在,已经离开坎贝尔岛两天了,天气状况有所改善。有很多海鸟跟着我们的船一路飞行,其中有锯鹱及海燕。一只孤零零的黑信天翁随轻风盘旋着,舒展开宽大的羽翼,迅速地滑翔,之后又猛地扎向海面,如此这般,不断重复自己那如杂耍演员一般的飞行路线。旅途的最后几天过得很轻松,看看书,聊聊天,在顶层甲板上做做关于大海的白日梦,吃了又吃,而且我感觉在两次吃东西之间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还有听讲座、看电影,既丰富了知识,也拓宽了兴趣。

现在是星期日晚上,12月24号。没错!就是圣诞前夜!今天和昨天的活动类似:在船桥看地图、认识图标,进行了其他一些航海活动;听一位热情的鸟类学家介绍怎样识别在空中飞翔的各种鸟儿。但是,今天对于我们的探险来说,是个特别的日子。船上为大家播放了一场跟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有关的电影,电影中讲述了“坚毅号”那段不幸的南极探险过程,以及船员们为了生存不放弃的故事。许多观众都对这场史诗般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南极探险抱有极大的兴趣。船上的全球酒吧(Global Bar)在圣诞前夜的下午6点开始营业,常常不到6点30分就客满了。沉浸在圣诞节欢庆的节日气氛里,感觉真好!我有点鼻伤风,本来是有点不舒服的,但是3杯麦芽酒下肚,再加上和大家谈笑风生之后,反而什么事也没有了!为了保证能好好再多活一天,晚餐之后我早早地就上床睡觉了。

我们已经在南大洋航行了23天。今天早上,为了方便游客登岸,“恩德比精神号”靠近了坎贝尔岛。4点30分,明亮的晨光涌进了客舱时,我醒了。10分钟之后,我爬上顶层甲板,又一次意识到,我们生活在这个如此美丽的星球上,是何等幸运。天气晴朗,海况也很好。高飞的鸟儿映衬着灿烂的阳光,在海面上扇起层层波浪,泛起金光。毅力港(Perseverance Harbour)阳光温暖,风平浪静,船在这里下了锚。橡皮艇放到了水中,出征的探险队员们组成了第一支“西北探险队”朝着西北湾(North West Bay)进发了,今天他们有一项额外的活动可以选择,即朝方位山(Mt Azimuth)更深处远足。他们得步行一整天——主要目的还是为了观鸟。我参加的是另外一支队伍的活动,强度没那么大,要去的地方是科尔峰(Col Peak)和莱尔山(Mt Lyall)。整个小岛就是一处稀有而宝贵的自然遗产。通往莱尔山山脊的路是木板搭成的,我们一路上见识了许多有趣的野生动物。与此同时,步行这么长的路程对身体也是一种挑战。南方皇家信天翁聚集在山脊处筑巢,看到在这里野餐的我们(吃的是船上的大厨为我们准备好的午饭),这些鸟儿一点儿也没有大惊小怪的样子。有的信天翁在孵蛋,有的雌鸟与雄鸟用嘴互相整理羽毛,见到这些高贵的信天翁,我非常激动和开心。返回港口的路,我们走得比较慢,所以我能有机会好好拍些照片。

12月28日。海上航行还剩下最后几天,结束的日子一天天朝我们逼近了。今早天气晴朗,只是海湾处刮着强烈的东风。澎湃的海浪使得“恩德比精神号”不得不起锚,朝远离海岸的方向航行了一段,然后在水更深的地方下锚,问题总算解决了。今天又有两个选择:一是步行,朝着坎贝尔岛中心地带更纵深处探索;二是乘坐橡皮艇巡游。第二个计划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船上一共派出了两艘橡皮艇,我坐上了其中的一艘,开始围绕着海岸进行探索,欣赏着地衣、苔藓和褐藻,岩石尖端的地质构造和潮汐冲刷留下的痕迹。大自然调用它所有的能力和手段,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鬼斧神工的艺术品。我和那些与我一样对海岸景致有兴趣的同伴一致认为,这最后一次的巡游是为这次南极探险的完美收官。

中午刚过,“恩德比精神号”就起了锚,开始返程,目标是位于新西兰最南端的港口,它远在700公里之外。

30多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布拉夫港(Bluff)的码头,完成了通关手续,对全体船员们道谢,并互道再见。我与朋友们也互道了再会,然后取了行李,乘坐长途车来到了因弗卡吉尔市(Invercargill)。我们真的完成了一次踏着莫森的足迹进行的南极探险!

突然,几只海狗朝我不满地大声嚷嚷起来,把我吓了一跳。五颜六色的野花到处都是,硕大的草本植物这儿一丛、那儿一丛地散布在茅草里。一切生命都在这个夏季绽放得淋漓尽致,一切都是那样的生机勃勃。大自然的这股盎然的生气使我更好地理解了自己的生活。回到船上,正赶上姗姗来迟的圣诞大餐。太棒了!晚餐7点半才开始,堪称一场盛宴!大厨做得好,我们吃得香!

处于亚南极地区的坎贝尔岛南纬52度30分

“是灵魂与大自然的结合,才产生了智慧之果,才有了想象力。”

——亨利·戴维·梭罗

来自南极的朝圣

寂静广袤的白色荒原深处

起了一阵小风,它一路蛇行

吹过埃里伯斯火山砾石遍布的山坡

这风放肆起来

在冰封大地上席卷而过

顺带舞动天上的云朵

在座座冰山间追逐穿梭

风越发猛烈,越发狂野,

冲过了空寂的亚南极

朝着新西兰降落

它掀起滚滚浪涛

挟带着碎裂岩石的巨力

拍向裸露的海岸,

在这旅途的终点,朝圣圆满地落幕

——比尔·华莱士

我觉得每当自己接近大自然时,总是懵懵懂懂、不够谦恭,也没有灵感,而这两样正是贴近大自然时最应该做到的。直到旅行结束,回到我深爱的新西兰之后,我才有时间来反省这过去的一年。

我很荣幸能够探访处于南大洋的南极和亚南极地区。我知道,在我一生的游历和探险中,这两次旅程肯定会具有相当的分量。过去一年里,我的生活被和南极相关的历史、地理和野生动植物内容填充得满满的。从一开始,我就通过阅读,通过与南极的海洋和陆地,通过与那里的哺乳动物、鸟类和不惧严寒的植物的实际接触,来了解南极。

当两次南极之旅结束之后,我有一种强烈而坚定的信念:南极和亚南极地区保存着独一无二的环境和野生动物,这一点,对于我们人类的生存来说至关重要。我热切地梦想着,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孩子的孩子,这些遥远的海岸线能够得到永远的保护。

“与大自然的联系是活着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原的滋养。”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美国自然主义者,哲学家)

《南极条约》

《南极条约》由12个国家于1959年12月1日签署,旨在推动和南极相关的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

条约规定“南极洲应只用于和平目的”,规定了南极的非军事化原则,并禁止在南极洲进行任何核爆炸和在该区处理放射性核废料。为了保证科学观察和成果的交流,建立了观察员制度。缔约国有权指派观察员视察南极洲的所有地区,包括在此地区内的一切工作站、设施和设备,以及在南极洲的货物或人员装卸点的一切船只和飞机,应随时接受指派的任何观察员的视察。条约还规定了,在怎样的情况下,出于科学研究和加深国家之间的理解的目的,可以进行国际间的更多合作。到2002年为止,还没有发生过违反《南极条约》的事例。

南极不属于任何国家。曾经有7个国家对南极洲的某个地区提出过领土主权,在各自的地图上有所体现。《南极条约》签订于1959年,又经过长达两年的长期谈判后,才于1961年开始生效。曾经提出领土主权的国家同意无期限地冻结各自对南极地区的领土主权要求,因此这与条约所规定的任何国家不得提出或支持任何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相矛盾,而且也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否定这一要求。由于条约已经生效,因此保留了1959年的法律现状。新西兰是《南极条约》的发起国之一,也是原始缔约国之一。1956年12月,埃德蒙·希拉里爵士(Sir Edmund Hilla ry)在罗斯岛(Ross island)的普拉姆角(Pram Point)建立起了新西兰的斯科特基地(Scott Base),与美国科考站所在的麦克默多海峡(McMurdo Sound)相距仅有3公里。南极,地球上最后一块被发现的大陆,当然也会是最后被人类涉足且定居的大陆。南极之魅力无穷,只要对它的了解多一点的人,就会有所体会。我想起一位禅宗说的话:“你知道的越多,懂得的就越少。”再三思索之后,我觉得这句话对南极可能不太适用,因为南极这样一块变化无穷的荒凉大陆,是任何人也无法真正了解的。再次出发,上路,这已经是我的第三次旅程,这次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大致了解新西兰和南极之间有什么样的纽带关系,即新西兰人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与南极产生了关联。当然,新西兰人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以及对南极有兴趣和好奇心的人们。作为地球上的第七块大陆,南极这个寒冷的冰封世界,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过于遥远,可能永远都无法到达,永远也只能是个梦想。所以,在这部分内容里,我会推荐一些新西兰的景点,人们可以到这些地方参观和探访,在这里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南极。衷心希望你也能亲身体验这块伟大的白色大陆,却不必大费周章地亲身到此一游。你也许不会相信,这次的新西兰之旅与南极探险相比,毫不逊色。新西兰与真正的南极之间,关系真的非常亲密!我的新西兰露营车之旅分为两段,一段一个星期,第一段主要在南岛,第二段则围绕北岛进行。我的记录中将涉及新西兰与南极探险、南极科学研究和野生动物探险之间的主要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