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14572300000056

第56章 利玛窦来华

利玛窦,原名玛泰奥.利奇,意大利人。他随着基督教第三次东传、中西文化交流迎来汉唐以后的第三次高潮而来到中国的。1557年,葡萄牙殖民者强占了澳门,澳门成为西欧传教士来华的第一站。利玛窦于1582年到达澳门,之后和另外一个传教士罗明坚一起到广州肇庆去传教。由于中国人对外国传教士有着很高戒心,再加上语言不通,没办法交流,僵硬的传教局面一直没有打开。利玛窦等一方面开始苦心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开始与儒士名人结纳。他受到肇庆知府王沣的邀请,开始在肇庆传教。

他们在肇庆建立了教堂,用中文撰写了《天主实录》来宣传天主教教义,并开始收第一批信徒。为了能与中国的士大夫交往,消除中国人的戒心和怀疑,利玛窦改穿中国服装,努力学习汉语,研习中国典籍,并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利玛窦”,中国的朋友都称他为“利先生”或“利子”。为适应中国人的习惯,利玛窦甚至将圣坛上的圣母像换成基督的像,以顺应中国男尊女卑思想。1589年,利玛窦来到韶州,之后到南京、南昌等地,经常与各地士大夫交往。由于他在学术文化方面学识渊博,谈吐遍及社会政治、天文地理、中西风俗等各方面,引起了士大夫的兴趣。南京的高级官员和王公贵族都开始与他结交,但是利玛窦知道,要使天主教在中国真正地扎根,仅仅结交官员是不够的,还必须取得皇帝的支持。

1601年,利玛窦第二次来到北京要求觐见皇上,这次获得了批准。明神宗十分喜欢他送的礼物自鸣钟,还命人跟利玛窦学习摆弄这个新玩意,并为它修建了一座藏钟楼。皇帝的支持十分有利于他们在华展开活动。为让耶稣会思想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利玛窦极力将天主教义和儒家学说揉和起来,进行“合儒”、“补儒”的工作,尽量利用中国原有的“天”的概念把“天”的主帝说成“天主”。天主教影响日益增大。尽管利玛窦时时不忘自己传教的职责,但是他在中国的传教事业并不是十分成功的,中国人感兴趣的是他所带来的西方科技知识。

为了增强基督教的吸引力,在徐光启的建议下,利玛窦决定印行一批有关欧洲科学的书。在此之前,利玛窦还编制了地图,称为“山海舆地全图”,它本是用欧洲文字标’志的世界全图。利玛窦在译员帮助下,改制作成中文的世界地图。为了迎合中国人的观点,他还特意抹去一条子午线,把中国放在地图中央。这幅地图第一次向国人介绍了世界其他地方的概况,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他还把西方绘制地图的投影术传人中国。这张地图受到人们的欢迎,多次重印,并且还传入皇宫。利玛窦还制作了天球仪和地球仪,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天文地理知识。

在传教期间,利玛窦经常与士大夫们研讨科学,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如徐光启、李之藻等人研究介绍西方的天文、数学、物理、地理、机械等科学起到了积极作用。利玛窦和李之藻就翻译过天体数学著作《圜容较义》,还与徐光启合译了欧几里德的数学名著《几何原本》。另外,水利方面的《泰西水法》也被介绍进来,关于火炮的使用也有专书介绍,这些书都对当时中国同类著述的出现功不可没。

利玛窦在中国共呆了28年。1610年,他在北京去世,被葬于北京阜城门外。作为最早正式介绍西方宗教和科技学术思想的人,利玛窦的活动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不仅使明末清初中国思想学风由明心见性的空谈变为讲求经世致用的实学,推动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且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对西方思想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