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14572300000055

第55章 张居正改革

明朝中后期,宦官专权,吏治腐败,贪污成风,边防松弛,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大批农民流亡。贪污的盛行和庞大军费支出使明朝财政出了困难,政府便加重对人民的盘剥。各地人民不堪其苦,纷纷起义,明朝的统治岌岌可危。在这种形势下,以张居正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力图缓和矛盾、变法自救。

张居正,湖广江陵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最初在翰林院任编修,当时严嵩当权,政治腐败,张居正满腔热情和满腹经纶无人赏识,便辞官还家,潜心读书。穆宗皇帝时,他为了实现经世治国的抱负,向朝廷上了《陈六事疏》,虽然切中时弊却未被采纳。4年后,穆宗病逝,年仅10岁的神宗继位,为张居正辅政提供了契机。经过一番巧妙的周旋斗争,张居正击败了对手高拱,取得了两位太后的信任,并获得大宦官冯保的支持,谋得了首辅重位,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张居正改革首先从整饬吏治开始。因为目睹了嘉靖、隆庆时期的混乱政局,他认为其根源就在于吏治腐败,因而注意加强集权,重振纪纲。为提高行政效率,他颁布了“考成法”,对官吏实行逐级考核,督察其治绩。在此过程中,裁撤政府机关中的冗官冗员,奖励“急公进取”的官吏。他整顿吏治,务求法之必行,言之必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另一项变法内容就是边防新政,他的指导方针是“内修守备,外示羁縻”。一方面加强北边防务,提高军事抗击能力,支持戚继光等整顿军备,另一方面力争改善汉蒙关系,积极加强友好往来。这些政策也是十分成功的。

当时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来自财政方面,因此经济改革就成了改革的重点,张居正在这方面取得了最大的成就。他任用著名的水利专家潘季训督修黄河,消除了黄河水患,使数十年弃地改进成良田沃土,而港船也可直达北京,水利上得到一定功效。赋税改革则是他改革的重中之重。明中叶后,土地兼并情况越来越严重,人口逃亡,户籍紊乱,政府征收税额日益减少,豪强地主想方设法把赋税转嫁到农民身上,平民负担加重。为解决这个问题,张居正下令清丈全国的土地,选派精明能干的官员严厉督责,清查漏税的田产,追缴欠税,二年后就丈出土地700多万顷,朝廷的赋税收入也因此大增,财政危机得到缓和。张居正又下令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一条鞭法早在嘉靖、隆庆年间就开始在一些地区实行,因触及大地主的利益而遭反对。一条鞭法将一部分差役转到地亩中,并可以交纳代役银,又规定赋税、差役合编为一,不但简化了征收项目和手续,而且官吏也不易做弊,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大改革。

张居正的改革,取得了很多成效,阶级矛盾暂时缓和,经济有所发展。但随着位高权重,张居正渐渐骄傲起来,神宗也由敬重他开始慢慢对他不满。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逝世,生前政敌纷纷弹劾他,神宗追夺他的官爵封号,查抄其家产,张的长子被迫自杀,其他家人也遭到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