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14572300000053

第53章 郑和下西洋

朱棣即位后,由于人心并没有归服,建文帝下落不明,谣言盛传他在海外避难,东南沿海残存的反明势力依然很活跃,再加上明成祖十分倾慕盛唐宾服四夷的鸿举,也希望他所统治的中国出现盛名远播、万国来朝的盛世局面。出于这两个原因,他就积极准备遣使出使各国。当时中国的造船和航海术已经十分发达,许多外国商人从海道来中国经商,罗盘针被运用于航海上,给远洋航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郑和本姓马,小字三宝,云南昆阳人,回族,为人博辩机敏,深得成祖信赖,明成祖曾亲赐他“郑”姓,从此他就改叫郑和。

1405年六月,郑和组织了一支庞大的舰队,开始了第一次的远航,舰队有大舰62艘,加上中小船共208艘,随从人员有27800多人,其中有官员使节、水手船工、翻译人员、医生伙夫等各色人员。船队从闽江口五虎门出海,一路向西,最先到达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后又经爪哇国(今印尼爪哇岛)、旧港(今印尼的巨港)、南渤里(今印尼苏门答腊岛)、锡兰山(今斯里兰卡),最后到达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古里是西洋诸国中较大的国家,郑和赠送了大量的礼物,在这里建立了交通贸易的中转站,还在此建一座碑亭作为纪念。1407年九月,郑和船队满载各国回赠礼物而归,受到了成祖的褒奖。此后,郑和又进行了6次出海航行:从1407年9月到1409年7月,1409年10月到1411年7月,1413年11月到1415年7月,1417年5月到1419年8月,1421年1月到1422年8月,1430年6月到1433年7月。

前三次的出行,郑和最远都只到达古里。他们在东南亚及南亚一带活动,打通航道,建立贸易中转站。后面几次主要进行商品贸易,郑和航队给所经国家带去大量中国的瓷器、铜器、丝绸、锦绮和茶叶,同时带回来许多亚洲国家的特产,像胡椒、象牙、宝石、药材、香料和珍禽异兽等,大大促进了中国与亚洲各国的经济交流。每到一处,郑和都派人了解当地风俗习惯,宣扬中华文明。

第四次出海到达非洲东海岸的麻林国时,麻林国遣使随贡,献上麒麟、天马、神鹿等吉祥珍兽,给京城带来了轰动。成祖龙颜大悦,认为异邦进贡麒麟是国势鼎盛、尧舜再世的征象。

在第七次即将航行出使时,成祖驾崩,仁宗即位,下令停止下西洋。宣宗即位后,看见因下西洋活动的停止,海外诸国来朝日益减少,就决定再次遣使下西洋。这时郑和已年近60,又踏上了最后一次下西洋的航程。1433年3月船到古里时,郑和因积劳成疾而病逝,王景弘代郑和率船队于7月抵达南京,结束了伟大的航程。

郑和七下西洋,时间持续29年,行踪遍及亚非10多个国家,最南到达爪哇,西北到波斯湾和红海,最西侧非洲东海岸,是历史上空前的壮举,其时间之早,规模之大,都是后来的哥伦布和麦哲伦所不及的。郑和下西洋,增加了中国与南洋各地联系,传播了中华文明,影响十分深远。